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

时间:2022-09-13 06:46:46

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

摘 要:城市不仅有外在的形式,还有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城市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即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城市精神的凝练是城市发展的自觉,城市精神具有时代性,伴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要形成良性互动,以城市精神促进城市发展,在发展中塑造和培育城市精神。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精神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0-0084-02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它凝集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集中反映了市民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一个城市只有打造出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城市精神与城市发展相生相伴,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造就了城市精神,而城市精神真实地反映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时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城市精神的凝练是城市发展的自觉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如同人一样,不仅有外在的形式,如高大的建筑、宽阔的街道、密集的人群等等,还有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城市精神始终和城市相随相依,它伴随城市的形成而萌芽,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成长,随着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成熟。当我们走进一座城市,立即从它的建筑风格、生活习俗、市民素质等方面感受到其独特的城市精神。因此,城市精神不是有无的问题,城市精神始终存在。但是,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精神还没有成熟,没有经过有意识的凝练和塑造,是隐形的、无意识的、自在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繁华。然而,人们在享受物质的满足与便利的同时逐渐感到缺少了什么,忽略了什么。面对一样的广场、大厦、街道名称,似曾相识的雕塑,川流不息的车辆,拥挤的人群,人们开始怀念那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那铺着石板的街道、古香古色的建筑、甚至那一声悠长吆喝。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市,不再盲目地扩张,而是开始了对自己的反思,开始对城市建设进行自觉和理性思考,城市精神逐渐成熟。“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定位、彰显、突出、强化本城市特点,探讨、塑造城市新精神便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潮流和时尚。”[1]

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即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物质建设是精神建设的基础和依托,精神建设是物质建设的底蕴和灵魂。只有物质建设,没有精神建设,城市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特色,失去了内涵,失去了品位和魅力,变得苍白平庸。凝练、充实、丰富、发展城市精神,注重城市“内功的修炼”,是城市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成熟的大城市无一不是物质与精神共同发展的,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它的物质的繁华,更有它独特的精神气质。如梦想、创造、竞争的纽约精神,时尚、浪漫、文化的巴黎精神,干练、优雅、合作的东京精神。对精神的追求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崛起和快速发展都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二、城市精神伴随城市发展而发展

城市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也为城市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精神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传统与时代的结合。历史传统是城市精神的底色,现实是其生动活泼的画面。“不具有城市传统的城市精神,缺乏历史根基与人文底蕴,缺乏个性魅力和发展潜力;不体现时代内涵的城市精神,既模糊城市前行的方向和目标,又不足以呈现城市的活力与后劲。”[2]同一城市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所不同。历史学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在《上海城市精神述论》中谈到,上海在不同时期,城市精神差异很大。上海在设县以后、筑城以前,城市精神概而言之曰“宁静”;筑城以后,近代开埠以前,上海城市精神突出之点,一是重商,二是奢华,三是宽容;近代开埠以后,上海较突出的是“崇洋”和“爱国”;1949年以后到1978年以前,上海城市精神主要有四条:内向,奉献,听话,自傲;当代上海城市精神概括海纳百川、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儒雅大气、诚信守法、天下意识、崇尚科学、天人和谐。

城市精神也是一种时代精神,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城市精神必然是当今时代城市文化的现实反映,市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样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被市民所接受、所认同,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城市精神是时展所需要和倡导的精神,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要求,体现出现实性和导向性,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引领城市发展未来。如1993年,温州的城市精神命名为“自强不息、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1998年,温州将城市精神提炼“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2005年,温州再次将城市精神浓缩深化为“敢为人先,民本和谐”。温州精神的反复提炼深化,反映了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精神的与时俱进,不断成长。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城市在创新,城市的精神内涵也在丰富、充实。

三、城市精神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凝练城市精神,是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是为全体市民营造的共有的精神家园,能够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市民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精神追求。一个民族没有精神上的凝聚,就会走向衰落;一个城市缺少精神上的认同,就会趋于平庸。城市精神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使市民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热爱城市、建设城市。城市精神归根结底是市民创造的,也是市民综合素质的体现,培育城市精神,有助于提升市民的思想修养、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方式等,从而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品位,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城市精神是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使城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独特气质和魅力,可以宣传和展示城市形象,让外地人了解、认知这座城市,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精神的塑造,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人文风貌和文化底蕴,既体现在城市建筑、城市环境等有形景观之中,也体现在市民的精神风貌、素质内涵上,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核心,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作为一种软实力,城市精神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并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推动作用。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旗帜,可以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一座城市,追求什么样的城市品质,代表了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判断。“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建筑、雕塑、设施都可以进行复制和模仿,但城市的精神是不能被复制、被模仿的。”[3]有了城市精神的引导,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和团结全体市民实现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才能使城市发展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不人云亦云,不迷失方向,不盲目跟风模仿,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四、在城市发展中塑造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的人文演进的结果,是历史形成的,不是人为设计的,不应该急功近利,但它又是可以引导、塑造和培育的。塑造和培育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高度自觉。发展是一座城市永恒的魅力,也是城市精神的源头活水,嬗变的动力。我们要在发展中去塑造培育优良的城市精神,丰富城市的内涵,提高城市的品位,让城市成为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健康和谐的城市。

塑造城市精神要结合城市实际,因地制宜,因城而异,不能盲目模仿照搬。城市精神应该植根于城市的历史,才能根基牢固、底蕴深厚;要反映现实,才能充满活力、与时俱进;要着眼未来,才能引领城市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城市精神的塑造要定位准确,与城市的客观环境相符合、与城市的外部形象相协调,体现市民的信仰追求、价值观念,总体性格倾向、思想开放程度等等。只有这样,城市精神才能与城市融为一体,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是曲高和寡的标语口号。

塑造城市精神必须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文化内涵。城市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体现在每一座高楼、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窗口、每一张笑脸。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展示城市形象的载体,是城市精神孕育、生长的土壤,体现了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者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传统、经济支柱、文化底蕴、生态环境等要素,科学布局,合理发展,塑造“神形合一”城市精神,无疑是城市建设和管理者必须努力的方向。

塑造城市精神必须大力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塑造和展现了城市精神,某种程度上城市精神就是市民精神,市民素质是城市品位的核心,高素质的市民才有高品位的城市。另一方面,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也是带动市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开展城市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和弘扬城市的精神品质,不断增强全体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帮助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道德、法律、科学文化、身心健康水平,努力让城市精神成为市民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秦亚洲,蔡玉高.“寻找城市精神热”正在各地城市兴起[EB/OL].im.省略/jrt/111205/60120.shtml

[2]冯铁蕾,范正宇.城市精神:定义、语码与文化经营[EB/OL].

www.省略/pageshow.asp?id_forum=009807.

[3]孙家正.城市绝不是钢筋水泥的建筑群体[N].江南时报,2007-09-24,(2).

上一篇:河南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研究 下一篇: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