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听力课现状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6-18 07:15:35

中职英语听力课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 要:听、说、读、写、译是学习英语要掌握的五项能力,其中“听”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强调。在中职听力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技巧,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高效的教学方案,解决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对中职英语听力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英语;听力课;现状;对策

一、中职英语听力课现状分析

1.英语能力情况。目前来看,由于高等院校连年扩招,中职生的水平远不如从前,所以出现了学生基础差、英语成绩差别大的情况。对这些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及其难学的课程。调查发现,一篇初中难度的文章,大多数学生都读不准确,看不懂,如果是听,就更难了。这些情况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听力课对他们来说无聊且厌烦,或者是恐惧。现实问题给教师授课带来许多压力和困难。

2.教育背景。从生源来看,现在的中职院校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现阶段农村的教育水平同城市还是存在很大距离的,学生的地方口音无疑成为他们发音错误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得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低,没有很好的英语语感,对英语充满恐惧,不敢开口说,成为“哑巴英语”。此外,农村教师在授课以外的时间几乎不说英语,以致学生没有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加之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学生没有很好地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所以不能较准确地理解英语知识。还有的学生一听听力就高度紧张,而紧张给他们带来的后果就是原来会的东西听了也不能理解,有的学生最后甚至选择直接放弃。

二、英语听力教学的改善方法

1.营造课堂英语语言氛围。提高听力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身临其境,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一个英语语境中学习,因此用英语授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教师能从上课到下课整个过程都使用英语,那么学生听力效果就会有很大改善。要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让他们感觉英语无处不在。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反应较慢,教师可使用指令语并做出相应手势,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习惯并且能够完全接受这种授课方式了。但是我们不提倡教师直接解释英文,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总之,只要教师能够坚持用英语贯穿整个课堂,让英语无处不在,那么学生耳濡目染,学习效率就提高了,英语听力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2.加强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语言是社会信息的载体,当开始学习某一种语言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就已经逐渐融入到这种文化中了。作为一门外来语,英语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学生如果不能全面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任何一门语言在被使用的过程中,都体现着一个民族使用语言的习惯。学生若想学透彻,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了。但教师需注意,要实际恰当地介绍文化背景,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不能偏离学习方向。

3.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摒弃老套、呆板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英语听力课上,有人表现出来的是着急,有的人是兴奋,还有人恐惧,但不管怎么样,都需要对听到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逻辑推理。着急、恐惧的心情将直接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反之,则会比较容易。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英语就不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种快乐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听力,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听力。

4.合理利用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师授课的效果影响重大。合理补充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材料来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讲一则英文小故事,课余时间可以放一些动听的英文歌曲。这样一来,学习英语就不会显得那么枯燥乏味。作为教师,应该学会通过控制听力材料难度、把握选材的趣味性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听课氛围,让学生主动调节心态,集中精力,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5.听、写、复述有效结合。要想把听、读、写这三项练习好,学生必须调动一切感官,聚精会神。只有在听明白的基础上才能够写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又可以通过写促进理解、加深印象。同时,在复述的过程中也可以纠正发音不准的问题,所以,听、写、复述有效结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结语

提高中职生英语听力水平势在必行,教师要做好中职英语听力课教学工作,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并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利用教材和课外辅导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光学.听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策略[J].英语活页文选,2002.(13).

[2]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李强.中职生学习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AP1000机组安全壳顶封头就位前关键路径分析 下一篇:浅淡机械制图课中教学方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