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优质资源 打造有效课堂

时间:2022-06-18 01:34:51

共享优质资源 打造有效课堂

《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强调指出,学校通过课程来发展人、培养人,核心是教学。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取得发展主要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多年来,我们着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打造有效课堂”为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通过优质课资源转换,激活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激情,物化了成果,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从而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营造和谐的教研环境,促进教研成果转化

宽松、和谐的教研环境,不仅能愉悦教师的身心,而且还能促进教研成果转化,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1.基于教师的“教研沙龙”。多年来,教师研究的个体化阻碍了教研成果的转化。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教研,才能形成一种研究氛围,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困惑甚至牢骚,因此,需要为其提供畅所欲言的场合,以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去探讨。只有当老师获得了信任和尊重,教研才会取得实效。在沙龙中,我们让教师们寻找课堂教学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并通过示范课或教研课的实践操作去解决这些困惑与问题,使教师逐渐明确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道理。

2.基于课改的“专题培训”。“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那么这种改革就不能说是真正改变了学校生活和教师行为。”我们力戒“为教研而教研”,开展了“立足新课堂,促进新课改”的系列专题培训:教研室专家的“优质课课例分析”;校骨干教师的“课堂案例分析”;教学能手的“优质课展示”等,让老师们将优质课资源与日常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3.基于发展的“成果展示”。我们发现,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之间缺乏竞争意识,但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却非常在乎同伴的想法,都有超越对手的愿望。这是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道涌动的暗流。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以课堂为中心,开展分层课例研讨活动。35岁以下教师上竞赛课,35至45岁教师上研讨课,45岁以上教师说课,学校领导、同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评课。这样就使不同年龄的教师都在新课改中成为了主角,从而使课堂永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古人云:“大智者朴实无华,小智者华而不实。”教学与做人是相通的。打造有效课堂,就是要把课堂尽量锤炼成“大智者的教学”。众所周知,获优质课奖是学校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学校教学的研究成果。但教学、研究和研究成果都不是教育的目的,而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只有落实到教育实践才是最终结果,只有重视了研究成果的转化,才能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不断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实施了优质课资源转化四大工程,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1.“1+1结对子”工程。为了使优质课成果的转化落到实处,以促进教师尽快成长,我们开展了“1+1结对子”活动。我们改变了“新老帮扶”的格局,给老师们自由选择的空间,既可以是“新老帮扶”,也可以是“同龄互助”,鼓励获优质课奖的教师主动结对子。这项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

2.捆绑考核工程。我们制订了每年一次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制度,对各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常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各项比赛成绩以及校“教学能手”评选所占比例等进行捆绑考核。在这样的机制下,各个备课组都形成了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研团队,获优质课奖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优质课资源不仅在获奖教师的课堂上发挥作用,还可以辐射、渗透到其他班级的课堂上,从而达到了优化教研组建设的目的。

3.活力引擎工程。学校在教学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参加市级以上参赛、学习听课的教师,回校后要主讲一节示范课或讲座(获得校、县优质课奖的教师才能参加市以上级别的学习等),以实现优质课资源的有效转化。学习并汇报的老师领略到了成功带来的荣誉感,激发了他们深入研究和转化成果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师主动学习,扎实教学,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4.专业成长记录工程。我们将每位教师每年接受的各级培训、参加教学教研活动、主讲优质课、课堂教学质量和获奖论文、案例、教学反思等收入教师成长记录袋,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教育教学量化考核中。

三、搭建教师展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成长的载体是课堂。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展示平台,力求面向全体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找到自己的舞台,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够在更大的空间里学习成长,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成果转化的大众化。

1.规范常规课。课堂在学生的一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课堂的平凡与神圣,让我们不能不充满敬意地对待它,不能不以充满关怀的神情去注视它。对此,我们制定了常规课管理办法,实行“即兴推门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及时与授课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对各类课堂进行剖析,明晰改进教学的思路,促使每一堂课都达标。

2.注重优质课。“以赛促教,以研促赛”是学校优质课成果的转化形式。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施展才能的平台,鼓励他们把教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县级优质课比赛的方式,让他们在享受优质资源的舞台上表现自己,感受成长的幸福和快乐;获市级以上优质课教师每年要上不少于2节示范课的制度,让获奖教师发挥其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在活动中体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3.关注送教课。送教下乡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平台。县各学科教研员、黄冈名师、各级骨干教师、校教学能手组建的送教下乡团队的组建,使优质课资源转化得到了延伸。学校先后十余次,三十多名教师到苦竹、五祖、新开等十多个乡镇送教下乡,老师们不仅锻炼了教学能力,而且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提炼了经验,使成果得以提升。

反思学校优质课成果转化的历程,需进一步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教研与课研的关系;二是优质课例与教学设计精到展示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常规课”与“优质课”的关系。坚持三种制度:一是学习汇报制度;二是听、评课制度;三是课堂评价激励制度。让优质课成果转化从形式到内容都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关注的视野,走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领域,使课堂绽放夺目光彩。

上一篇:校本教师聘任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和要求 下一篇: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