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双重影响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6-14 11:55:04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双重影响及应对措施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是网络舆论促使政府关注公共问题,负面影响是如果不能够甄别和选择有效的网络信息,很可能造成公共政策制定的失误。为避免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加快网络基础建设,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络舆论,促使公共政策制定更合理、科学。

网络舆论双重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应对措施

据《201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分析,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达5.38亿人,手机网民3.88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一个舆论超强磁场。某个突发事件在网上刚一曝光,即可迅速引爆全国舆论。公共政策制定者如何应对汹涌澎湃的网络舆论,如何甄别和汲取有效合理的网络民意,从而使公共政策制定更具合理性,成为了公共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网络舆论的双重影响和政府的应对措施二个方面进行研讨。

一、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双重影响

1、有利方面

(1)广开言路,打开“政策窗口”,加快公共政策议程

网络的发展使得公众关心的问题能够更快的传达到政策制定者,如农民工问题、医疗改革问题、“高铁”事件等,同时政府也可能迫于网络舆论的压力把某一社会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这就使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成为可能,也增加了政府了解社会问题的来源途径,从而更全面地掌握社会信息,使社会问题尽快进入政府议程,使政策作为社会利益调节器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社会公平。

(2)拓宽政策方案的选择空间,使政策制定更科学

公共政策制定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最优化,政府部门只有了解公众的切身需要,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政策。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2007年,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在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发改委等网站上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在综合网络舆论与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对原有三大“黄金周”进行调整,减少了“五一”假期,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这说明网络舆论有利于公共政策方案的抉择,同时节假日调整向网民征求意见也说明了政府注重运用网络信息对政策方案进行抉择。

2、不利方面

(1)网络参与度差异造成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缺失

我国各地区之间在经济、科技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造成了各个地区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府决策的广度和深度存在差异。另外公民个人在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也造成了网络参与的差异,使部分人处于弱势的地位,意愿得不到表达,导致话语权和利益表达的缺失。

(2)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可能会造成决策者的决策失误

尽管绝大多数网友所发表的言论具有事实依据,是合理的,但也不排除某些网友发表虚假信息、偏激评论,甚至是攻击性的言论。网友的各种言论搀杂在一起,真假难辨。如果公共政策制定者不能够对网络舆论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甄别和选择,而只是屈从于强大的网络舆论来设定政策议程,那么很有可能导致政策议程设定的失误。

二、政府的应对措施

中国的网络发展还不够成熟,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舆论,避免其负面影响,是一个需要政府认真对待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增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参与主体间的不平等

面对公民网络参与能力的巨大反差,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鼓励非国家性投资,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对信息弱势群体要采取倾斜和扶助政策,对不发达地区,加大投入,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通过远程教育,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网络技术,提高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改变少数人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状况,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得以充分代表和表达。

2、建立多种网络互动渠道,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

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设置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只有这样,政策问题才能及时得到关注,进入政策议程,不必等到特别严重时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也不必非要由个别权威人物的认同、支持和提出才倍受关注。自2002年人民网第一次启动了“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网络民意调查,到现在各级官员以网上民意沟通信箱、在线听政会、领导留言板、网络访谈室等形式与网友互动的行为已渐渐成为常态。

3、对网络进行管理,规范网络舆论

虚假的网络舆论,不仅不能有效地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会打击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对网络舆论的信任度,对社会公共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要避免虚假舆论操纵公共政策制定,应让民众认识到网络舆论不是“宣泄不满”的空间,更不是随意虚假信息甚至网络犯罪的平台,而是公民向政策制定者“表达民意”的途径。一方面建立和推行网民身份认证制度,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网民实名登陆,规范网络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要完善网络管理的相应法律法规,同时要对网络犯罪进行严厉惩罚。

4、建立快速应急机制,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网络具有交互性,这就要求舆论引导者以平等姿态与普通网民对话,增强透明度,第一时间信息回应网民关切,及时提供事实的真相和了解真相的机会,建立科学的接收反馈的机制,以便及时了解舆情和所反映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快速有效地做出调整,网络舆情应对得到提速,把握其主导权。政府必须要抢占第一时间信息,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处理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做法等告知公众,使谣言等不良消息的传播空间遁形无踪。对此,政府可以开辟如“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新闻会”这些新且最快的信息公开方式。

参考文献:

[1]姜久勇.段龙飞.论我国行政公开的现实与困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4).

[2]廖永亮.舆论调控学[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3.5-6.

[3]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陶学荣.公共政策学[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关于我国航空物流发展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论宽带薪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