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的措施研究

时间:2022-06-14 07:30:46

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的措施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集的8173例细菌检验标本,均按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标准采集处理,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采集的8173例细菌检验标本中,合格标本(优良、合格)7599例,总合格率达92.98%。其中合格率最低的为痰液标本,仅为85.17%,明显低于其他各类标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采集、保存、运送等措施,是确保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的关键,应严格执行其规范流程,保证细菌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研究措施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68-02细菌学检验是疾病实验室诊断结果的重要依据,在临床检验医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目前,临床送检的细菌标本包括有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痰液标本和创伤组织标本共六类[1]。由于细菌检验的准确性能够迅速,且有效的找到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所以,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积极的意义[2]。本文笔者回顾分析所在医院细菌检验标本质量,并加以系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择自2010年1月――2014年5月间我院各科室临床送检的细菌检验标本共8173例,均符合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的采集标准。其中血液标本1328例,占比16.25%;尿液标本1130,占比18.83%;粪便标本449,占比6.11%;生殖道分泌物标本912例,占比11.16%、痰液标本2832例,占比34.65%;创伤组织标本1522例,占比18.62%。

1.2 方法:我院就诊患者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样本采集,以确保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我院的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运送等环节流程,均以国家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的采集标准为参考,并严格按标准执行。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标本类型进行分类,按照其标本质量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不合格的细菌检验标本及时反馈,对患者重新采集样本,优良及合格标本进行下一环节医学检验。

1.3 观察指标:将采集的细菌检验标本,观察其标本质量,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各项参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各个类型细菌检验标本质量合格情况统计如下表:各类型标本的总合格率为92.98%,其中血液标本合格率高达97.97%(P

表1各类细菌检验标本质量合格率(n)

标本类型总标本数合格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合格率(%)血液标本132813012797.97%尿液标本113010894196.37%粪便标本4494074290.65%生殖道分泌物标本9128922097.81%痰液标本2832241242085.17%创伤组织标本152214982498.42%合计8173759957492.98%3 讨论

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细菌检验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标本质量可有效的提高细菌检验的质量[3]。各类细菌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注意事项如下: ①医务人员必须详细指导,确保患者标本取样正确,确保采集支气管深部的痰液,杜绝患者把唾液标本送检。②为防止尿液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及血液标本造成污染,无菌操作应全程严格执行。③为确保检验结果和临床诊断的正确,应保证样本采集量,不能出现过少情况,导致检出率下降。④标本容器的使用必须准确,无论对于尿液还是痰液必须在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等每个环节的容器使用保持正确,防止标本被污染损坏。⑤对于送检样本,必须保证及时性,防止因时间过长,降低标本质量,尤其对于尿液标本及痰液标本,送检时间过长,更易腐败及自溶破坏[4]。⑥对于脑脊液、胆汁、胃液等一些特殊标本的采集,为保证采集质量,检验医师需要与医生或者护士共同配合完成[5]。

综上所述,正确的细菌标本采集、保存、运送是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重要措施,针对细菌检验标本质量严格按标准执行,对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可明显提高病原学的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邓为之.浅析提高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的有效方法[J].求医问药,2013,11(3):192.

[2] 曾志鸿.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10):511~512.

[3] 张培,夏永祥.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57~158.

[4] 陆德胜.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分析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149~150.

[5] 卢少华,张,蔡恒洋.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19):30~31.

上一篇:复杂性下肢离断再植短期疗效探讨 下一篇: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