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激趣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6-10 02:45:01

农村初中数学激趣教学之我见

摘要:农村初中办学条件差,优等生外流,生源素质薄弱,学习积极性差,激趣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趣教学通过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可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实现由“厌”学到“愿”学转变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农村;激趣;好奇;氛围

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再加上农村初中办学条件较差,导致普及区优等生大量外流,很多班级学生的结构比例失衡,课堂教学质量较低。由于学生生源的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无法明显提升,这对于从事农村初中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课堂教学质量较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许多知识从表面上看显得非常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学习。“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和爱好是形成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契机,兴趣和爱好犹如催化剂,它不断促进学生去实践、探索,去对某个问题深入思索。数学是一项需要持续开动脑筋的“智力方面的工作”,对于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没有兴趣是无法吸引其注意力而让其热衷于学习的,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激趣”呢?

一、要实现学生由“厌”学到“愿”学的转变

农村初中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长期与家长分离,由爷爷奶奶或亲属代为看管,不少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约束力,形成自由散漫的性格,不肯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再加上基础较薄弱,从而产生了厌学的现象.而且许多学生是抱着完成义务教育拿张初中毕业证书的想法,不肯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况且数学又不同于语文,有着精彩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数学是理论性的学科,缺乏生动性,所以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那么我们要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激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该巧妙地构思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用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方程教学中,我先列举一个引题:鸡兔同笼,有36个头,100只脚,问有鸡、兔各多少?这个引题别致风趣,学生顿时兴趣勃发,急切地表露出对答案的渴求;又如在上真假命题时,列举原命题“牛有四只脚”(真命题),逆命题“有四只脚的动物都是牛”(假命题).从这个生动有趣的逆命题中,学生真切的领悟到原命题和逆命题不是等价关系……通过许多有趣的事例的引入,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下子觉得数学不难学而且还很有趣,唤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愿”学数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参与状态

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各种参与情况,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转化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的不同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挥,让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是处在被动学习状态,所以创设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好动” “好奇”是农村学生的特性,顺应这种特性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一张纸对折30次,想象一下它有多高?”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薄薄的一张纸能折多高,可自己动手却无法完成,但是当指出这个高度大约相当于10个珠穆拉玛峰时,学生们都惊奇不已,难以想象.这个问题的提出,安排学生动手折纸,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这样顺应了农村学生的特性,形成了共同参与的积极主动而热烈的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挖掘身边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学习的敲门砖.所以要使学生热衷于学数学,主动学数学,要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首先学生要有学习的兴趣.而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表现更为明显,如何让本就不愿主动学习的学生变为主动学习?激趣教学法是不可缺少的教法之一.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倍感亲切.也可以利用案例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但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基础本来就较薄弱,再加上他们往往误认为,数学就是无休止的解题,无休止的x、y,是公式套公式,定理套定理,索然无味.学生甚至还误认为除了应付考试及买卖中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外,一无用处.故而觉得学了无用,也学得无味,缺乏学习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挖掘身边的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总是不断地从生活中收集相关的素材,将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消除学生对数学的厌倦感.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的教法不但帮助学生解疑、解惑,而且使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变被动学习数学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素质.如在教求最值时,我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如家中装水、油等各类桶为什么都是圆柱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来精神了,因为这些都是农村学生经常碰到的事,所以学生很想知道答案,提起了兴趣.我不失时机地解释:人们在设计桶的时候,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都力求做到用材料最省.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力求体积最大.如用一块长为a宽为b的铁皮作为一个几何体的侧面积,如何设计才能使其体积最大?

方案一:围成长方体,设长方体的高为b,底边为x,则另一边长为,故体积V1= ×x×b=-b[ x2-]=-b(x-)b,即当x=时,V1取到最大值b;

方案二:设计成圆柱形的,设圆柱形的高为b ,底面半径为r=,则有V2 =π()2b=b,显然,b>b ,所以,圆柱形的体积大于长方形的体积,故生活中见到的桶都是圆柱形.

通过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把本来较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多了,同时又教授了圆柱、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的知识,让学生明白了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又渗透着不等式中均值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况且最值问题和不等式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通过这种激趣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巩固了以前的知识,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像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人们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农村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厌学态度,让不少数学教师甚为烦恼.所以身为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让学生以兴趣为先导,开拓一条乐学数学的阳光大道!当然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身为一线的数学教师,都有自己的深切体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上一篇:联想类比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