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跨语言的句法启动

时间:2022-06-10 10:43:49

【摘要】目前双语跨语言句法启动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研究方法:图片描述法、补句法和句子回忆法。 1.1图片描述法 图片描述法通常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要求被试听或阅读某种句型的句子(启动...

双语跨语言的句法启动

摘要 本文介绍了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图片描述法、补句法和句子回忆法三种研究方法;总结了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词序的一致性对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影响、词汇因素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中的作用、语言内和语言间句法启动的比较以及垮语言句法启动产生的机制等。同时也指出,在双语词序一致性,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双语语言学特性的差异性是否或者如何影响跨语言的句法启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句法启动;句法表征;双语

分类号 B842

双语者是指掌握并能使用两种或者多种语言的个体。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双语者的行列,双语问题也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研究发现,在日常使用双语的过程中,双语者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例如,句法不正确的迁移等。这些现象反映了双语者使用的两种语言之间的整合,说明了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双语者的两种语言如何相互影响,两种语言的句法表征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句法启动,因其本身对句法研究的直接性,为揭示双语者两种语言间句法表征和加工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句法启动是指在语言产生和理解活动中,人们总是倾向于重复使用曾经使用过的或与之相似的句法结构(e|gl, Bock,1986;Pickering&Branigan,1998;Picketing& Branigan,1999)。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单语的产生和理解活动中,而且双语的产生和理解活动中同样存在。例如,双语者之间进行对话时,如果交谈者一方使用被动结构的句子来表达,那么另一方也倾向于使用被动结构的句子来表达,尽管他们说的是不同的语言。语言内句法启动的研究主要揭示的是,句子产生和理解的过程中句法表征的性质和加工的特点,而双语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研究侧重于揭示双语句法表征的关系和加工的特点,因此其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解释双语句法迁移、句法误用等现象,对于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介绍跨语言启动的研究方法,然后介绍该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以及跨语言句法启动产生的机制,最后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研究方法

目前双语跨语言句法启动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研究方法:图片描述法、补句法和句子回忆法。

1.1图片描述法

图片描述法通常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要求被试听或阅读某种句型的句子(启动句),然后让被试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图片(目标句),从而研究启动句的句法形式是否影响目标句句子的表达(Loebell&Bock 2003)。例如,如果启动句采用了被动句的形式,被试说出的目标句也更多地采用了被动句的形式,那么句法启动效应就产生了。另一种方法也采用图片描述的方法,但与前一种方法不同的是,实验情景中事先安排了一名“假被试”(实验助手),由“假被试”和真被试轮流描述图片,真被试使用一种语言,“假被试”使用另外一种语言,通过系统改变“假被试”描述图片时的句法结构来研究不同的句法结构对真被试说出的句子结构的影响(Hartsuiker,Picketing&Veltkamp,2004)。

图片描述的方法,尤其是第二种方法是在真实的对话情境中进行的,实验情景比较自然,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双语者句法表征和加工的特点,因此在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2补句法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两个不完整的句子:启动句和目标句。启动句用一种语言表达,目标句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启动句受语法限制只能使用一种结构的形式来补充,而目标句可以采用两种结构来补充,被试根据提示采用相应的语言补充完整启动句后,再用另一种语言补充目标句,从而考察启动句的句法对目标句的影响。例如,Desmet等人(2006)采用有附加歧义的关系从句(高附加和低附加,详见2.1部分)对荷兰语一英双语者进行了研究,发现被试在补充完高附加的德语启动句之后,更倾向于将英语目标句补充为高附加的句子。

上面两种方法中,图片描述的方法考察的是口语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的句法启动,而补句的方法则研究的是书面语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的句法启动,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能够发现跨语言的句法启动效应。

1.3句子回忆法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通过快速系列视觉呈现的方法给被试呈现某种语言的目标句,然后再呈现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的启动句让被试阅读。要求被试在立刻回忆完启动句后,接着回忆目标句。启动句与目标句之间不存在意义上的联系。结果发现,虽然采用的是不同的语言,但启动句句法结构会极大地影响回忆出的目标旬的句法结构,例如:Metier等人(2003)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回忆完介词宾语(以下简称PO)结构的西班牙语启动句后,更容易将英语双宾语(以下简称DO)结构的句子错误的回忆成PO结构的句子。句子回忆的方法容易受到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因此比较适合研究简单句子的句法启动现象。

综上所述,双语跨语言句法启动现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基本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即让被试首先接受一种特定句法的启动句,然后根据任务的要求产生有多种可能结构的目标句,启动效应体现在被试更多产生与启动句句法一致的句子。

2 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最新进展

Bock(1986)首先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句法启动现象的存在,自Bock之后的20多年里,研究者对句法启动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杨洁,张亚旭,2007)。后来Loebell等人(2003)首先将单语句法启动现象扩展到双语中,以检验类似的启动现象在双语间是否也存在。此后,研究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句法结构都发现了跨语言句法启动现象的存在(e.g.,Hartsuiker,Piekering,&Veltkamp,2004;Dsemet&Declercp,2006;Meijer&Fox Tree,2003)。当前,相关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跨语言句法启动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上,而是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下面结合这些新的进展情况,对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做出简要的总结。

2.1词序因素对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

有关句子产生的模型认为(e.g,Garrett,1975;Bock&Levelt,1994),句子产出包含两个水平的加工:功能水平(functional level)和位置水平(positional level)。在功能水平,通达词条(lexieal items),并给词条指派句法(句法类型);在位置水平,基于功能水平的表征,建构各组成成分(constituent),包括层级句法结构的建构(句法结构树)和线性结构(词序)的建立。Boek和Levelt

(1994)强调,功能水平的表征将决定句法的最终结构(如主动句、被动句),但建构的句子并不是唯一的,因为即使相同的功能结构和层级结构,也可以有不同的词序。有关单语的研究(e.g,Hartsuiker&Kolk,1999;Hartsuiker&Westenberg,2000)已经表明,词序对句法启动具有重要影响,而对于双语来说,上述现象就更为普遍,双语间存在着大量的功能结构和层级结构相同,但词序却不尽相同的句法类型(例如,荷兰语在使用定语从句表达the flower that is red时,需要将系动词be放在形容词的后面)。双语间相似的句法是在层级结构水平进行整合,还是在线性位置水平才能进行整合?对跨语言句法启动中词序因素的影响的研究,有助于对该问题进行揭示,成为当前双语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一些研究发现,双语间具有相同功能结构的句子,如果层级结构和词序都相同时,能够产生跨语言的句法启动。

Lobell和Bock(2003)发现德语(L1)和英语(L2)之间PO结构(NP[VNP[PNP]Mw)和DO(NP[V NP NP]w)结构的句子可以相互启动。他们采用图片描述法,在德语和英语两个方向上(L1-L2和L2-L1)都进行了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研究,被试首先用第一语言或第二语言重复启动句,然后再用另一种语言描述目标图片。具体的例句见1a和1b:

1a The girl bought a newspaper for the blindwoman.(PO结构,英语)

DasMa"dehankanRe eineZeitungfu"rdieblindeFrau,(PO结构,德语)

1b The girlboughttheblindwoman anewspaper,(DO结构,英语)

Das Ma'dehen kauite der blinden Frau eineZeitung,(DO结构,德语)

PO结构和DO结构的句子在西班牙-英语双语中(Meijer&Fox Tree,2003)和荷兰语瑛语双语中(Schoonbae~&Hartaniker,2007)也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例如,上述Meijer等人(2003)对西班牙语一英语双语者的研究表明,西班牙语PO结构的句子可以启动英语PO结构的句子。

此外,功能结构、层级结构和线性结构都相同的定语从句也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Desmet等人(2006)采用补句法对荷兰语(L1)-英语(L2)双语者进行了研究。实验材料为含有高、低附加歧义的定语从句的句子,句子后半部分的结构形式为NPl,of-NP2-RC(NP代表名词短语,RC代表定语从句)。这里定语从句既可以用来修饰处于语法层级比较高的名词NP1,也可以修饰处于语法层级比较低的名词性成分NP2,因此具有一定的歧义性。例如,句子“Someone shotthe servantofthe actresswho was on the balcony”,定语从句who was on the balcony既可以修饰处于语法层级比较高的第一个名词(servant),称为高附加(high attachment),也可以修饰于处于语法层级比较低的第二个名词(actress),称为低附加(low attachment)。研究者通过操纵荷兰名词短语中的性别标记,可以约束RC附加的类型。这样启动句中的RC或者为高附加,或者为低附加,而英语目标句中的RC两种附加均可以(例如,John met the boss of the employees who…)。被试按照提示首先补全荷兰语启动句,然后再补全英语目标旬。结果发现,被试倾向于使用补全启动句时所使用的附加方式,来补全目标句。此外,Hartsuiker等人(2004)发现西班牙和英语间transitive(主动句和被动句)类型的句子也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被试听到西班牙语被动句后,更倾向于使用英语被动句来描述图片。该类型的句子的层级结构和词序,在这两种语言之间也是完全相同的。

上述研究表明,当两种语言间的功能结构、层级结构和线性结构都相同时(例如上述研究中的PO结构、DO结构等),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但是仅当功能结构、层级结构相同,而线性结构不同(词序不同)时是否会产生跨语言的启动却存在较大的分歧。

一部分研究表明,词序不同不能产生跨语言的句法启动。Lobell和Beck(2003)对德语-英语双语者的研究,在被动句中就没有发现跨语言的句法启动。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德语和英语被动句的词序不同造成的,因为德语被动句是以动词结尾的,by引导的使动者位于动词之前,而英语中被动句是以使动者结尾的,by引导的使动者位于动词之后。具体例句见2a和2b:

2a Thefloors are cleaneddailybythejanimr,

2b Die Bo"den werden ta glich von dcm Hausmeister gereinigt,

(‘Thefloors are daily bythejanitor cleaned’)

Bernolet和Hartsuiker(2007)直接考察了词序是否一致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影响。他们使用具有两种表达方式的名词短语(Cleland&Perking,2003),对荷兰语(L1),英语(L2)、荷兰语(L1)一德语(L2)双语者进行研究,例如:the red flower(AN结构,即形容词在修饰的名词之前)和the flower that is red(PC结构,即形容词在修饰的名词后面)。荷兰语、英语、德语AN结构的名词短语词序都相同,但RC结构的名词短语,荷兰语与德语相同(系动词位于句末),但与英语不同(英语形容词位于句末)。具体例句见3a,3b和3c;

3a The sharkthatis red(RC结构,英语)

3b Dehaaidie roodis(RC-verbfinal,荷兰语)

3c DerHalder rotist(RC-verbfinal,德语)

实验采用图片描述任务,结果发现,对于RC结构的短语,荷兰语和德语RC结构的句子能够产生跨语言的句法启动,而荷兰语和英语RC结构的句子未产生跨语言的句法启动。Bemolet等人认为,词序是否相同是决定跨语言句法启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双语的词序相同时,双语句法表征才可能共享 (shared)。

但是也有一项研究发现,词序不同的双语的句子间,也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Shin等人(2007)采用句子回忆法对韩语(L1),英语(L2)双语者进

行了研究,韩语和英语PO结构句子的词序是不同的(韩语将谓语动词所描述事物的接收者放在首位,英语将谓语动词所描述事物的接收者放在末尾),结果发现,被试在回忆完韩语PO结构的句子之后更倾向于将英语DO结构的句子回忆成PO结构的句子。研究者认为,即使韩语和英语PO结构句子的词序不同,也可以产生跨语言的句法启动。国内李荣宝(2006)对汉语一英语双语者也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的是在汉语中只存在一种语序结构,而在英语中存在两种语序结构的复合句,其中一种与汉语语序相同,即从句在前,主句在后(例如,Ifhe comes,Iwill stayathome)。另外一种与汉语语序不同,即从句在后,主句在前(例如,I will Stayathome,If he comes)。研究者要求被试将汉语翻译为英语,结果表明,低熟练的双语者倾向于翻译成从句在前的句子,而高熟练的被试更多的翻译成从句在后的句子(英语中较常使用)。因此,研究者认为,低熟练双语者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而高熟练双语者不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但是,从上述情况来看,该研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研究,由于实验要求被试将汉语翻译为英语,致使启动句和目标句在概念语义上是完全一致的,所得出的结果更倾向于说明母语经验对翻译的影响。

综上所述,词序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双语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句法错误迁移现象可能是词序作用的表现。但是,当前有关词序对跨语言句法启动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例如Lobell和Bock(2003)以及Bemolet和Hartsuiker(2007)的研究发现词序不同,不能产生句法启动,而Shin等人(2007)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研究方法等因素有关。前两项研究均采用的图片描述的方法,由“假被试”和真被试轮流描述图片,实验情景比较自然,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双语句法的启动。但Shin等人(2007)的研究采用的是句子回忆的方法。他们首先让被试听并记忆英语PO或者DO结构的句子,然后听韩语PO或者DO结构的句子,再完成一个词的探测任务后,回忆前面呈现的英语句子。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更容易受到语言使用经验和记忆重构因素的影响。因为听觉呈现的英语句子,句子的意义可能已经转入长时记忆中,因此回忆时被试要根据句子的意义重新产生句子。而在重新产生的过程中,语言的使用经验难免会发生影响。在英语中,PO结构句子使用的概率大于DO结构句子使用的概率,因此这就有可能使得被试在回忆阶段把DO结构的句子回忆为PO结构的句子。也就是说,Shin等人(2007)的研究在听完韩语PO结构句子后,把英语DO结构的句子更多回忆为PO结构的句子有可能不是启动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语言使用经验和记忆重构因素的影响等造成的。在他们的研究中,韩语DO结构的启动句,并没有使被试把英语PO结构的句子更多回忆为DO结构的句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由于词序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中的作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双语句法启动的原因或者机制的问题,因此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由于词序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词序相同是否是跨语言句法的必要条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2词汇因素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中的作用

词汇因素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中的作用,也是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关注的问题。虽然语言内的研究表明,句法启动不是词汇重复的结果(Bock,1989),也不能用题元角色(thematic roles)的种类(例如,“The airplane 747 was altered by the control tower”和“The airplane 747 was landing bv the controltower”的句法结构一致(Bock&Loebell,1990),但前一个句子包含的是受事和施事,而后一个句子包含的是主要事件和处所或韵律(Boek 1989)上的一致(例如“Susan brought abook to studv”和“Thegirl gave a brush to the mall”韵律一致,但没有启动)来解释,但是也有一些发现,词汇因素在句法启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当启动句和目标句中的关键动词相同时,启动效应会显著增大(e.g.,Piekering&Branigan,1999;Corley&Seheepers,2002;Melinger&Dobel,2005)。由于语言间词条通达的强、弱程度与语言内不同,词汇因素是否也会对语言间句法的整合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Schoonbaert等(2007)采用PO结构和DO结构的句子对荷兰语-英语双语者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图片描述的方法,对L1内、L2内、L1-L2、L2-L1四个方向的句法启动都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与启动句和目标句中的关键动词不同相比,当启动句与目标句中的关键动词相同(例如geven-geven)时,L1内和L2内的启动量都显著增大,这称之为词汇重复促进效应(Lexical-boost effect)。当启动句与目标旬的关键动词存在对等翻译词(例如geven-give)时,L1-L2方向上的启动量显著增加,这称之为翻译促进效应(translate-boost effect),但是L2-L1方向上未发现这种效应。研究者认为,L2-L1方向上之所以不存在翻译促进效应,是因为L2的词条层与概念层的联系强度较弱,而L2目标句中的词要通过概念层反向激活L1启动句中的词,从而通达词条中的句法,才能产生翻译促进效应。

此外,Salamoura和Williams(2006)发现,跨语言的句法启动可以由单个动词引发,进一步说明词汇因素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中起着作用。他们采用句子补全任务,在补句之前给被试呈现只能用于DO结构或者PO结构的动词,结果发现,被试在读完只能用于荷兰语PO(或DO)结构的启动词之后,在目标语言英语中更倾向于产生PO(或DO)结构的句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存在词汇促进效应或翻译促进效应。Bemolet和Hartsuiker(2007)采用名词短语对荷兰语―英语、荷兰语―德语双语间句法启动的研究发现,词汇促进效应仅在荷兰语(L1)内存在,在英语(L2)内不存在。而且翻译促进效应在荷兰语,英语双语间的两个方向上都不存在,在荷兰语,德语双语间也不存在。

总之,一些研究表明,词汇因素在双语句法启动过程中是起一定作用的,至于如何解释这种作用,这涉及到了跨语言句法启动产生机制的问题。我们下文将给出详细的解释(见第3部分)。

2.3语言内句法启动和语言间句法启动的比较

双语句法表征共享是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理论基础,如果句法在双语间是完全共享的,那么语言内句法启动和与语言间句法启动的启动量就应该不存在差异,但目前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

虽然一些研究发现,语言内的句法启动量与语言间的句法启动量不存在差异,例如Desmet(2006)等人对德英双语的研究,比较了德语内(L1,10.57%)和德英(L1―L2,10.73%)双语间的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启动量,发现二者差异并不显著。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语言内的启动量与语言间的启动量是存在一定差异的。Loeb~l等人(2003)采用图片描述任务对德语一英语双语者的研究发现,PO结构和DO结构的句子,在德英双语间(L1-L2和L2-L1)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55%,52%),然而,该类型的句子在德语内(L1)却不能产生句法启动。另外,Bernolet等人发现,RC结构的名词短语在荷兰语内的启动量(L1内)达到19.9%,而在荷兰语,德语双语间的启动量却下降到7.6%。因此,语言内的启动量要大于语言间的启动量。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发现,语言内的句法启动量和语言间的句法启动量是否存在差异与词汇因素也有关系。Schoonbaert等人(2007)对荷兰语-英语双语者的研究中,对L1、L2、L1-L2、L2-L1四个方向的句法启动考察之后发现,语言内的句法启动量大于语言间的句法启动量。研究者认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词汇因素引起的。实验中,词汇重复时引发的句法启动量为38%,而对等翻译时引发的启动量仅为11%。由于词汇重复对句法启动的促进效应通常大于对等翻译的促进效应(参见文中第3部分),所以在排除了词汇因素的影响后,即当启动句和目标句的关键词汇无关时,语言内的启动量(11%)与语言间的启动量(8%)差异不大。

语言内和语言间句法启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两者启动量的大小可能受词汇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另外,随着第二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两种语言句法的整合程度也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引起启动量的改变。该问题的研究由于直接关系到双语句法的表征方式或启动机制问题,因此也是研究者当前关注的问题。

3 跨语言句法启动的产生机制

双语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为我们认识双语句法表征的方式提供了有效途径,相关研究者据此提出了有关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跨语言的句法启动。目前影响较大的是Hartsuiker(2004)等人提出的双语动词句法表征模型。

该模型把词汇信息的表征分为三个层次:概念层(编码词汇的语义信息)、词条层(编码语法信息)和词形层(编码词汇的词形和音韵信息),每一层都有相应的节点。其中,词条层又包括:词条节点(对应词汇的基本形式)、句法特征节点(包括编码词类信息的类别信息节点和编码词汇的各种变化属性如数、人称、格、时态等的特征信息节点)和组合信息节点,这些组合信息节点(combinatorial informationnodes)表征了动词的句法结构信息。例如,动词send既可以用在包含两个名词短语(NP)的DO结构中,如“sendtheboy an apple”也可以用在包含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介词短语(PP)的PO结构中,如“sendan appletotheboy”。两种情形涉及到不同组合节点的激活,即NP NP节点和NP PP节点。

该模型还认为:(1)在概念层次上两种语言的概念是共通表征的,但是第一语言动词的词条节点与概念节点的联系较强,而第二语言联系较弱;(2)双语间具有相同用法的动词的句法特征节点和组合节点是共享的,因此双语句法表征是共享的。

该模型通过动词-句法节点的激活扩散来解释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产生某种语言的词会激活词条层与其相联系的节点,包括相应语言的词条节点、句法特征节点以及组合节点。这些节点以及它们之的联结的激活,尽管会逐渐衰退,但不会立即消失。由于句法特征节点和组合节点在两种语言间是共享的,因此这些节点在随后的另外一种语言的句子产生中会占优势,导致句法启动效应的出现。例如,启动句的动词使用的是PO的结构,那么这种结构就处于激活的状态,被试在说出另外一种语言时就更容易使用这种结构。

双语动词句法表征模型能够对一些双语句法启动现象进行很好的解释:(1)两种语言之间能够产生跨语言的句法启动。这是因为,语言间相似句法结构的句法信息是共同表征的,启动语言中使用的句法组合对目标语言有预先激活作用;(2)翻译促进效应。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共用一个概念节点,目标语言的关键动词能够通过概念节点反向激活启动语言的关键动词。这样不仅有句法特征节点和组合节点的预先激活,还有词条节点的预先激活,因此启动量增大。(3)跨语言句法启动可以由词汇(动词)因素引发。按照双语动词句法表征模型,阅读启动语言中只能用于PO结构的动词,会激活NP_PO组合节点,而这些组合节点在双语之间是共享的,因此促进了后来目标语言中PO结构的产生。

但是,该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模型认为,双语间相似的句法是共同表征,对于相似到何种程度却没有明确界定。另外,根据该模型的观点,句法启动是词汇一句法节点的激活扩散引起的,而这种激活是逐渐衰退的,因此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不可能存在较长的时间。虽然语言内的一些研究表明句法启动的确只能存在较短的时间(e.g.Levelt&Kelter,1982;Branigan,Picketing,&Cleland,1999),但是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句法的启动是抽象结构的启动,能够存在较长的时间(e.g.Hartsuiker&Kolk,1998;Boek&Griffin,2000;Gries,2005;Bock&Dell,2007)。近来一些研究发现,词汇重复增加的启动效应只能存在较短的时间,在排除了词汇重复之后,句法启动仍然能够存在较长的时间。一些研究者认为,句法启动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词汇的激活扩散作用只是短暂的,句法启动是一种内隐学习的过程(e.g.,Hartsuiker,2008;Kaschak&Borreggine,1992)。因此,双语动词句法表征的模型似乎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跨语言的句法启动现象。

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虽然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人们对双语句法表征方式的认识。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有研究发现,当两种语言句子的词序不同时不能产生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例如,词序不同的德语一英语被动句没有产生句法启动(Loebell&Bock,2003),词序不同的荷兰语,英语RC结构的名词短语也不存在句法启动(Bemolet&Hartsuiker

2007)。所以,有研究者认为,词序相同是产生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必要条件。但是词序不同的韩语,英语PO结构的句子却产生了句法启动。因此,词序的一致性是否是跨语言句法启动产生的必要条件,结果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次,一些研究发现,启动句和目标句中关键动词为对等翻译词时,启动量会显著增大,而且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也可以由单个的动词引发。这说明词汇因素是起作用的。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些研究发现了翻译促进效应,有些没有发现,或者只在某一启动方向上存在(L1―L2)。这表明,词汇因素对跨语言句法启动的作用会受到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那么这些因素有哪些?第二语言熟练的程度是否影响词汇因素的作用?这些问题也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德语、荷兰语等比较相似的印欧语言中,句型也多限于主动句、被动句以及PO和DO结构。而DeBot(1992)认为,差别较大的两种语言的句法之间可能不存在相互联系。因此,语言学特性十分不同的其他种类的语言是否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它和印欧语系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首先,在印欧语里,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例如名词只能充任主语和宾语,形容词只能充任定语和表语。在汉语里,由于动词和形容词不变形,无论在什么句法位置上出现,形式都一样。这样就造成了汉语词类多功能的现象。其次,印欧语的句子和分句里必须有限定式动词,而词组里要有动词的话,只能是非限定形式,不能是限定形式。因此,句子和分句是一套构造原则,词组是另一套构造原则。汉语的动词没有限定式和非限定的对立,动词不管用在哪里,形式都一样,因此,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是一致的,句子不过是独立的词组而已。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还表现在主谓结构和动补结构上。汉语的主谓结构跟印欧语的句子或分句不同,构造比较松散。这表现在主语后头可以有停顿,或者加上语气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口语里常常没有主语。主谓结构的另一特点是可以充当谓语。动补结构是现代汉语里非常重要的一种句法结构。印欧语里没有与它相对应的格式。从词序方面看,汉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有的修饰语都必须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前边(熙,1985)。既然汉语和印欧语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这两种差异较大的语系之间的句法是如何表征的?对汉语和印欧语言间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研究,无疑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双语句法表征的特点,从而建够一个更合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双语句法表征的模型。

第四,目前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研究更多从静态角度考察双语的句法表征方式,而第二语言的掌握是从不熟练到逐渐熟练的动态过程。因此探讨双语句法表征的方式如何随着第二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而动态地发生变化,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群际威胁的分类及其对群体偏见的影响 下一篇:词汇学习中“快速映射”现象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