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6-10 05:52:21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概要总结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针对目前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到教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当前数字化的生存环境使得信息素养成为人们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同时也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前提条件。高职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现在是信息的接受者,将来是信息的利用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因此加强高职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已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界定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信息素养的定义经历了一个从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和技能,具有信息意识,到具有信息选择、评价、运用的能力,具备信息伦理道德,并成为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素养的过程。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引入我国以后,国内学者也纷纷对其进行解释,而其中被引用最为广泛的是南国农先生对信息素养的理解,他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4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又有专家将信息能力与信息意识合并称为信息能力,在这样的分类之下,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根据信息素养三个组成部分的信息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在高职生信息能力培养过程中如何提高信息素养,或者说如何在培养高职生信息能力过程中提高信息素养。

(1)对信息基本常识的了解,包括信息文化知识,各种信息源、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常识和信息法规知识;

(2)信息获取:主体根据特定的目的和需求,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3)信息选择:面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进而准确地识别信息的含义与价值;

(4)信息处理:对信息的加工、开发、传输、存贮、阅读和吸收等能力;

(5)信息表达:将自己的思想用适当的符号或形式表达出来;

(6)信息应用: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并通过恰当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人,是各种具体信息能力的综合体现。

二、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现状

目前的高职院校不外乎以下两种,一种是原先就存在的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另一种则是五年制的大专学校,是从原来中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招收初中毕业生。就此类学校生源分析,这些学生大多数人都是中考和高考中成绩偏低者,他们的共性特征表现为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实用性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而在信息素养方面则普遍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信息意识淡薄

当代高职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虽然有着一定的信息素养的基础能力,如简单的运用、操作计算机,能利用计算机上网等等,但却很少有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去获取信息。特别是在进入高等教育环节以后,他们往往已经习惯和适应了原有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在高校使用的各种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等,这也是这些学生信息意识淡薄的表现。

(2)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信息获取能力欠缺,随着搜索引擎的日益完善和普及,多数学生能够借助百度、谷歌等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缺乏信息检索等高效获取信息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无法简便地通过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信息检索过程盲目低效,面对网上信息的无序无从下手。

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不足,信息处理能力是个体信息素养的核心,主要是指信息的搜集、组织、分析、加工、处理、评价和应用等能力。高职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科学、有效地获取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高职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应包括利用各种途径阅读、提取、吸收、存贮信息的能力;发现、把握自身信息需求的能力;开发信息源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果断地把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决策,并应用于实践行为的能力;熟练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等等。

(3)信息道德观念存在误区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大海般的信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信息都充斥其中,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阴暗晦涩的一面。因此对于利用网络的人而言,就必然存在着许多选择,这种选择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选择,也是一种道德标准的选择。而当前许多高职学校在信息道德标准上就存在着许多误区:有的学生视黑客为偶像,搜集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及个人电脑进行攻击,其目的只是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与虚荣心;还有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猎奇的心理,点击不健康、非法的网站等等。凡此种种,并没有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错误,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基本上还停留在信息化社会构建中对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阶段。从课程设计上,除了计算机信息专业外,其他专业只在大一设置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比如最基本的Office、Windows操作系统、Internet及网络相关平台的应用,而与信息相关的理念培养等方面内容却涉猎得很少,即便在选修课中也没有设置,而这些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教育只属于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陈旧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决定了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片面性和肤浅性。

1.形成一个新型的课程——信息能力课程

一个课程是否成功,除了在特定情况下要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能够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班级。在研究的信息能力课程模式中,可经过各种各样的教学班级(分级后的班级与没有分级的自然班)的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修改课程教学模式,再不断地实践,最后完善这一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

2.建立一个信息能力网络学习系统,在教与学的教学实践中完成信息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专业网络学习系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的平台。老师使用这个平台,把众多的学习资源放到网站上,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学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查询最新的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加以实施。让学生学习中信息能力课程的过程提高信息素养。

3.建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库

在进行长期的教学改革研究中,我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加以总结,在改版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教材时,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穿插其中,为教材建立资源库的同时,也为整个高职学生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构建资源库。

4.培养一支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模块”化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较快,学校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业务和能力。同时,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基础,将教师按不同专业方向划分为“模块”,通过培训学习,系统的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部基础内容,掌握所从事“模块”教学的专业内容;不断学习新的、前沿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使之能够进行计算机基础的高水平教学。

参考文献

[1] 俎秀花,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教育与职业》 2009 第12期

[2] 贺玲,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第10期

[3] 过仕明.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上一篇:探讨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大体积混凝土电子测温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