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探究发现问题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9 11:33:06

谈探究发现问题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发现教学法是一种“知识再发现过程”。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实施发现教学法,通过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还要善于引导,以实效为准,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和谐氛围。

关键词:教学法;师生和谐

发现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学习过程应该是一种“知识再发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把现成的东西交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结论,如地理教学中的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都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发现教学法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的作用。当然,发现教学法有一定的随机性,比普通教学法花费的时间要多,因此在使用发现法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内容、教材组织等方面需要认真处理和精选,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促使学生产生疑惑,发现认知冲突和障碍,同时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施展才智并形成独立的个性。因此说“发现是创新之母”。那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巧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答案的能力呢?

一、创设发现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的发现过程往往围绕着某一问题而展开,因此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成为“发现”情境,而这种发现的情境往往是通过设疑、激发困惑、引发心理矛盾而形成的。一般而言,发现情境要有目的性、现实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发现”情境要针对一定的地理教学目标提出来;现实性指“发现”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职能水平;新颖性指“发现”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和生动性。这样的发现情境能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探求发现的欲望,产生问题意识和欲求尝试解决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动学生钻研有关教材,查阅地理资料,并开展相互讨论、研究,从中概括、分析得出应有的结论。例如,在讲解“黄河的治理”一节中,首先引导学生看插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再思考“黄河在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从而得出最后结论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然后说明修建水利工程也是治黄的一项重要措施,并阐述已兴建竣工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在防洪、减淤和发电、灌溉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探索最终发现:治理黄河要生物法和工程法同时进行。

二、善于巧妙引导,讲求发现实效

尽管发现教学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但学生的这种探究发现并不是放任自流、信马由缰。发现能否取得实效,教师的巧妙引导至关重要。教师的引导能够保证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讨,避免盲目的猜测和无益的活动。当然教师的引导不能太具体,应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给学生以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创造的思维空间。例如在讲授“治理黄河”时,我把某个地理小问题分解成若干需要解决的小疑问,再把需要发现的目标或中心确定下来,激发学生探索目标的兴趣和志愿。我提出了以下一些地理小疑问: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决口甚至改道?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假如让你来当治理黄河的总工程师,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治理它?把这些问题板书,并把最后一个问题作为要发现的目标。

引导学生按照地理规律进行思考,从实效出发,关键时刻给他们适当的提示。例如,在“治理黄河”的教学中,我提示他们回忆一下黄河中游流经的高原、黄土的特性和黄土高原的植被、气候、水土流失状况等。在学生思考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例如对黄河的治理措施,有的学生提出的黄土高原应大力推行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应加大环保宣传,树立“治黄、护黄”的意识;有的学生提出加固、加高堤防,修建水库;有的提出在黄河中游装个大筛子似的东西,只让水过,不让泥沙通过;还有的说用挖泥船把下游的泥沙挖走等。我把有代表性的假设归纳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最佳答案。

三、确立学生主体,营造师生和谐

发现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发现、研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在学生发现、探究中充当支持者、鼓励者,但绝对不能替代学生,“包办”发现。

实践证明:在用发现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高,表现出很强的“发现欲望”。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发现教学法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智力潜能,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是高层次的学习活动。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发现法教学有助于教会学生学会发现,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发现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学生的发现主要是“再发现”,完全靠自己的发现而学习一切东西,既无必要,也不可能,而且很多教学内容很难,甚至也不可能设计出一套探索发现的过程以供学习。另外,运用发现教学耗时太多,往往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显然效果不佳。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现教学法的运用,还要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异,有时还需几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思考 下一篇:加强口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