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成因探析

时间:2022-06-09 06:47:35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成因探析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力求探索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解决途径,使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贸易摩擦;出口贸易;WTO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63-02

1 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现状分析

1.1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贸易救济案件快速增长

截至2008年年底,国外对华共发起1150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由发展中国家发起的有623起,占比54.2%。在所有对华发起过反倾销调查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对我国启动126起,高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占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调查总数的23.3%;其次是土耳其,为65起,占比12.0%;墨西哥位居第3位,为60起,占比11.1%。

可以看出,在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得不面对来自于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压力。

1.2 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金额呈上升趋势

随着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量的增长,针对中国而引发的贸易摩擦的金额也在节节攀升。2005年5月18日,印度对原产于我国的绸缎反倾销案,涉及金额1.8亿美元,为印度历年来对中国反倾销调查金额之最,也是纺织品一体化后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发起的涉案金额最高的反倾销案。根据我海关数据初步计算,2007年我国对印度出口涉案产品价值达6.86亿美元。2008 年,印度对我国反倾销涉案金额高达16.7 亿美元。2009年,巴西启动对我国鞋类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将征收435.7%的反倾销税。2010年,巴西外贸委员会决定对中国产扬声器环形磁铁继续按43%的税率征收反倾销税。由上可见,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外贸出口产品增收的反倾销税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1.3 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远超其他国家水平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反倾销关税要比发达国家高。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反倾销关税一般在10%~50%之间,最高的反倾销关税也不超过100%;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反倾销关税一般在50%~250%之间,最高反倾销关税甚至达到1105%。2005年欧盟宣布的对中国自行车的反倾销税率是30.6%~48.5%,2004年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征收反倾销税是1%~5%。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关税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在1996―2008年,埃及对中国生产的商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其中对6种产品的反倾销关税是100%~321%。在2005~2008年期间,墨西哥对来自中国的26种商品征收了反倾销税,其中有19种产品的反倾销税是105%~333%,对中国产的鞋类产品曾经有过高达1105%反倾销税率。

2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2.1 与发展中国家产生贸易摩擦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

(1)经济全球化导致贸易摩擦频发。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表现在世界经济领域就体现为贸易自由化,世界各国在WTO框架下,必须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各国贸易自由流动。其结果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由此而引发的国家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机会也大大增加。由于世界各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经济制度、贸易规则、文化与风俗差异,因此由全球经济一体化而产生的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

(2)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造成贸易摩擦。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行业,在取得骄人成就的同时,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保护民族产业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由于发展中国家各国体制不同,经济发展很不均衡,这就必然会造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表现在外贸领域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与贸易保护主义呈负相关。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利用WTO的模糊性规则,设置贸易壁垒,滥用反倾销措施和保障措施。

(3)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不协调,易引发贸易摩擦。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都能通过贸易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主要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发生国际贸易摩擦的可能性较小。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利益的不一致,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并非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进行的。相反,由于交易背后的经济利益驱使,发展中国家在这些传统领域受到威胁时,仍会想尽一切办法加以保护,进而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另一方面,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上雷同,并与之形成直接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使发展中国家对产业未来比较担忧,并利用贸易摩擦来阻碍中国产品的进口。

(4)“中国”引发发展中国家抵制中国制造。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缓慢,而我国经济仍高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体中一枝独秀。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仍为9.1%,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远低于中国。对此,一些国家表现出极大的警惕和恐慌,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疑虑加重。于是,形形的“中国”应运而生,从最早的“军事”到当前的“贸易”、“能源”,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这些论调的出现为发展中国家对我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供了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摩擦案件的增多。

2.2 与发展中国家产生贸易摩擦的国内经济环境因素

(1)中国商品的产业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相似。毫无疑问,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其核心出口产品都不约而同地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这两样属性,如机电产品或者纺织品等,这表明在产业的结构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大的雷同。商品虽相似,但是竞争力却是截然不同。以纺织品为例,中国的纺织商品在同等条件下比同类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价低10%左右,这表明中国的纺织品在纺织品市场中深受外国客户的青睐。而因为其价格优势中国的商品不但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进入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内,这样从进口国的角度来说是挤占了其本国的相类似行业的发展和生存空间,这是发生贸易摩擦的必然性。

(2)我国的对外投资和货物商品出口的不对称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推行的出口导向战略和对外经济与政绩挂钩的考核标准,使得各地区有关部门都将出口作为当地发展的首要手段和措施,这自然而然的也会对外贸依存度的扩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2009年全球跨国投资下降40%的情况下,中国实际吸收外资仅下降2.6%,达到90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上半年,中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万家,实际使用外资5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9%和21%,中国目前已经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资本的第一位。然而,对外贸易导向型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品出口存在着较大的替代性,因此,在中国相对薄弱的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和相反显得过大的货物出口比重之间所产生的不对称性在现实中推动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企业应诉的消极性导致发展中国家频繁采用贸易救济措施。在国际上,各国审理反倾销案有一项基本原则,在立案审理过程中,如果被调查方或被诉讼方发现有不应诉、不提供可靠真实的资料或者是不配合调查人员并提供有效证据的行为的时候,审理机关便会将审查的方向倾向于申请方的资料 ,并依照此资料做出裁定。由此可得,应诉的不积极必然会惹来严重的惩治后果和不断重复的反倾销诉讼,最终加剧了贸易摩擦。这也是促成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频繁地进行反倾销投诉和立案调查,从而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主要因素之一。

(4)我国出口产品市场集中和出口激增给对方制造贸易摩擦授以把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贸易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至2009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扩大至22072.7亿美元,共计增长了105.9倍。2009年我国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9%,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全球的贸易地位更是迅速上升,1999年,世界前五大出口国分别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五国共占全球前40大国家出口值的43%,中国排名第九,2009年,中国已越居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年均增长率为20%。

3 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问题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频繁的贸易摩擦问题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必然产物,是在世界贸易摩擦高发的背景下发生的。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源自我国自身政策、体制和贸易结构等方面的缺陷构成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发的内在原因。深入研究并把握这些内部因素,有助于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贸易摩擦,或者减轻在贸易摩擦中可能受到的损失。

首先,要高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问题。在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加强对外经贸合作过程中,将妥善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纠纷和贸易摩擦问题作为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次,要以平常心对待贸易摩擦。我们既要看到当今世界贸易摩擦的长期性、普遍性,也要看到在今后较长时间里,贸易摩擦将是一种常态,世界各国都概莫能外。我们应顺其自然,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再次,我们要看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综合应对贸易摩擦。中国作为一个成长性的市场,对世界经济贸易的贡献日益扩大,通过双向投资和贸易,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利益共享机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不断增大。最后,树立积极主动的应对观,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和缓解贸易摩擦。对内重在治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和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内需,规范经营秩序,力争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对外要千方百计寻找与贸易伙伴的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注重沟通,加强交涉,积极解决贸易摩擦。

上一篇: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研究 下一篇:林芝地区八一镇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