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时间:2022-06-08 12:33:09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在国际信用评级面临危机的同时,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应抓住时机,加强信用评级的公开、公平、公正、独立性、专业精神的建设,强化对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逐步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本土评级机构。

关键词:信用评级:次贷危机: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5-0094-02

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世界上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百年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信用评级信息正被广泛地运用于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债券风险定价、银行授信等业务中。随着人们对信用评级认识的深化、信用评级产品的创新以及信用评级信息传播途径的拓宽,信用评级未来的社会影响力将日益显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在国际信用评级业面临危机的同时。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应抓住时机,加强信用评级的公开、公平、公正、独立性、专业精神的建设,强化对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逐步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本土评级机构。

一、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年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理念、评级方法、指标体系、执业标准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在信贷市场、债券发行,甚至在招标投标、财政投资项目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专业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法人机构78家,信用评级专业人员1983人。2006年和2007年两年内,评级机构对借款企业主体累计评级8万多笔,担保机构主体评级累计700多笔,债项评级累计779笔,其中短期融资券评级占债项评级比重89.5%:与2006年相比,银行间债券市场债项评级增长了53.75%。但是总体来看还很薄弱,需要抓住时机,建立具有自己品牌的、有公信力的本土评级机构。国际信用评级面临的危机中,中国的评级机构应当有所收获,迫切需要加强信用评级的公开、公平、公正、独立性、专业精神的建设。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以及《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使外部评级与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有了结合点。债券市场的迅速增长与不断创新,使得债券评级业务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方面都面临巨大的需求。目前,债券市场有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券、公司债、企业债、资产证券化等品种,未来各类衍生金融工具还会陆续面世,会进一步带动评级产品的创新。作为债券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评级也将真正承担起风险揭示、市场定价、防范信用风险的重任。

与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相比,我国的评级机构在规模上还存在着小而散的问题,在经验上也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外资评级机构在中国债券评级市场的份额合计超过了2/3。所评级的对象包括了我国能源、通讯、甚至军工等敏感行业在内的各主要行业及主要骨干企业。在金融债券市场,外资评级机构的评级对象囊括了包括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主要金融机构。现行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是由美国控制的,任何国家和企业只有获得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才能进人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内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各评级机构之间的评级结果缺乏可比性,缺乏权威评级机构。目前形成了大公国际资信、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上海远东和上海新世纪5家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但是除大公国际资信以外的4家机构都有外资进入。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加强自身的建设,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二、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建议

结合当前国际环境和我国信用评级体系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在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评级机构的公平、公正、独立性,强化对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同时强化评级机构内部管理,具体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信用评价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为分散,目前还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或部门、行业性的法规来保证实行,只是在《证券法》、《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条例》等有所涉及。而在美国除了1933年的《证券法》等确立信用评价业的法律外,在1960年至1980年的20年间又陆续出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17项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相比较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信用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我国急需建立信用评级法律体系,从各个法律层次,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等展开立法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用管理立法框架体系。

其次,建立企业征信体系。完善的征信体系是坚实的金融体系和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形成了一个以银行为主体,各征信公司起辅助作用的社会征信体系,该体系无论从制度建设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企业资信数据基本上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阻碍企业征信业的发展,且征信企业缺乏权威性,导致企业资信调查报告难以真实、准确、完整地描述被调查企业的资信情况。另外,我国征信机构从业人员较少,且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我国征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社会信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信用评级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做大做强,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另外,根据我国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监管当局的评级办法。评级公司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金融服务机构,其产权私有、商业运作完全市场化。但另外一方面,信用评级很大意义上是公共产品。正是因为评级的客观性和透明度,债券产品才得以定价,市场交易才能顺利进行。没有公平、中立、透明的评级机构和信用评级结果,企业债券和结构性融资产品就如同建在沙滩上的高楼,发展得越快,风险就越大。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市场信用基础建设本来就较为滞后,同时,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无担保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结构性产品的发行规模在不断扩大,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最后,评级机构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评级技术。资产证券化使贷款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在盘活金融资产,改善资产质量,提高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尚处在萌芽阶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资产证券化产品势必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尚不完善,如违约历史资料匮乏,评级技术和方法尚在完善之中。因此,评级机构应在评级实践中,不断改进评级技术和提高评级业务能力。

金融危机创造了发展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历史性机遇,信用评级市场需求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高潮,而构建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正在成为一种主流意识,这是一次本土评级机构崛起的历史机遇。

上一篇:浅议外币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下一篇:加快发展上海船舶金融服务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