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时间:2022-06-07 05:41:07

新课改下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在上课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其主动地参加到课堂上来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独具匠心,设计精心可以创设出亲切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因此每节历史课设计成为了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新课改的理念是很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却没有掌握好学生自主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关系,也没有协调好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教学目标达成的关系,没有把学生的自主性真正的提高理解,把注意力单一的放在了如何扩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上,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今年是新课改在贵州推行的第三年,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经过了多次关于新课改的培训,也在实践中去实践过新课改的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既看到了新课改带给教师的新转变,也看到了因盲目的去践行所谓的学生自主性的提高,而导致的很多问题。关于新课改如何应对的讨论,很多是从过程去看的,今天我就在实践中看到的一些新课改实施过度带来的负面影响谈谈我的想法。

历史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是有其独到的效果的,可以渲染气氛,可以整合知识体系,可以直观的形象的展示历史上人物和形象,新课改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教学的灵活,学生的参与,于是多媒体频繁的引入课堂,全国上下蜂拥而至的去做各种精美的、技术含量很高的课件,而多媒体教学也成为教学是否与时俱进,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但是当风头过后,冷静下来的教师们开始客观的对待多媒体教学。不顾教学的需要片面的追求画面效果、音响效果、追求课件质量,其实就是对教育理念的歪曲和误读。确实它有传统教学无法超越的如直观、形象、生动等优势,但是它始终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幻灯片快速的换片中,学生是否记住了应该掌握的知识?传统的教学主板书保留在黑板上,可以有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综合的归纳和复习,如果两相结合岂不更好,慢慢的人们开始冷静的运用它了,那就是适应教学的需要而使用,决不是滥用,教学还是以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为一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很多的教师开始铺天盖地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颠覆,提到新的教学,一定要是多媒体的,这是前提,其实,课堂一定是设计新颖独到的,大家对新课改的理念认识就是教师讲课一定不能超过30分钟,要让学生是主体,参与教学,课堂气氛要活跃热烈,要有小组的探究,讨论,角色的扮演,情景的设置,要有师生直接频繁的互动,没有这些,定论-----传统教学,一棍子打死。我在进行很多的听评课中,有了很多感慨,每个人评课都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度,反复强调要有小组交流,探讨,不要满堂灌!就是搭架子也要把架子搭起来,对于教学的实效性关注远远不够。我思考了很久,评价一节课应该以什么为成功的课的标准,仅仅就是看师生互动热不热闹吗?我见过有个教师的教学设计,整场都是互动,评委的评价: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师生互动好。这个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扮演孙中山,教师扮演秘书,学生作为记者访问,然后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带着学生振臂高呼,激情澎湃的读着一些激励的话,然后大喊万岁结束。气氛确实很是热闹,教师也看的是热血沸腾,但是我很想问问这位教师,这节课你的学生学到了什么?辛亥革命的背景、内容、意义、失败的原因,你的学生懂了多少?我问学生,这节课好玩吗?学生讲,好玩啊。我再问,你知道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吗?学生讲:不知道。我无语。于是上了十多年课的我开始疑惑了,我居然不知道怎么上课了吗?

新课改提倡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体现的方式方法要能够达到你的教学目的,通过你的引导,学生的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在讲文艺复兴的时候,多媒体的应用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去展示《蒙娜丽莎》,《大卫》等艺术作品,教会学生去鉴赏,然后在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理解如何在艺术中体现了资产阶级崇尚人性,体现人的地位和价值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个时候多媒体的运用,学生的参与就是合理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好玩,为了活跃,为了博得好评去做的秀,这样的教学才是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的。

新课改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理念是好的,但是主体的含义被大多数的人曲解了。课究竟要怎么上,我想是件值得思考的事情,教无定法,但是片面的或者狭隘的关注某个技巧,某种形式,是不是急功近利,值得商榷。学生主体地位的呈现难道就是要求学生和教师形式上的频繁互动,而不考虑教学的要求吗?我觉得,学生的参与一定是要得,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进入你的思维空间,你用极强的逻辑性和知识性抓住学生的思维,用有层次的、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并懂得用专业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难道这样的思想的参与就不是互动了吗?教师是一节课的灵魂人物,通过这节课达到你要求的教学效果,这才叫教学的成功,教育不是作秀,不是表演,教师不是演员,而是踏实耕耘的实践者,讲台不是教师个人作秀的舞台,更不是教师拉学生来帮你作秀的场所。做好教育的关键是教学要为学生服务,我们上历史课,但是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历史。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人为本,现在想来真是好东西。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技巧是为学生服务的,上课的终极目标也是学生能通过教师独立的教学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知识。所以明白这点,我想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探讨如何教学,如何上好课了。

其实,无论何时,面对任何的改革,面对任何新理念的挑战,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的认识是,有一样亘古不变,那就是,教师是什么?古云:传道授业解惑也!

上一篇:从“认识——情感——行为”谈活动利用在班级... 下一篇:开放式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