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寒风萧瑟 衍生品红梅初绽

时间:2022-06-05 07:51:49

艺术市场寒风萧瑟 衍生品红梅初绽

作为文化消费品,艺术衍生品仅有艺术家还不够,还离不开优秀的设计师、强有力的开发商以及多元的销售渠道。

春节期间,就在大家热火朝天抢红包的时候,“XY潮牌艺术微店”负责人席宇却正为另一个“红包”激动不已,她开设的艺术衍生品微店春节期间访问量激增。“大概多出10倍的人在询问我微店的艺术衍生产品,其中最多的一天在900人次。”她兴奋地说。

一只“潜力股”

由文化部、中拍协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称,2012年我国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交易总额为180亿元,仅占整个市场10%左右。2013年,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便扩容到300亿元。2014年,西湖国际艺术衍生品产业博览会组委会的《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报告(2013)》估算,中国艺术衍生品的总体市场空间应该在2000亿元,但实际上仅开发了其中的10%。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庞大的数字,中国有了艺术衍生品集中交易的博览会――“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以及西湖国际艺术衍生品产业博览会。但是,正如这些博览会雷声大雨点小一样,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在很少一部分博物馆、美术馆和商业中心开设的艺术商店或创意商店之外,消费者要跟艺术衍生品打交道,也许更多的得借助各种“艺术集市”等并不固定的销售渠道。究其根源,是因为艺术消费市场当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比如国内大部分博物馆与美术馆及其所举办的大部分展览,并没有致力于激发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没有着力培育这个市场。

新技术带来新动力

所幸的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美术馆与博物馆及其所举办的艺术展览的推动,大众文化消费开始兴起,艺术品进入大众消费领域,艺术衍生品也渐渐有了市场。

在画廊工作多年的席宇,有着丰富的艺术家人脉资源,她发现艺术家制作的很多小东西很有味道,这些东西既不是完全的设计产品,也不是完全的艺术产品,画廊平时也不会去关注。去年3月,席宇在微信上开设了她的“XY艺术潮牌店”,除了出售艺术家的衍生作品外,也有自己设计的衍生品,还有设计师朋友的作品。随着微店在朋友圈引起较大反响,专事高级定制的中华艺术珠宝也将作品放入她的微店,有的艺术衍生品制作方送来周春芽的版画,还有艺术期刊送来了他们的杂志。

“最近新开辟了艺术丝巾板块,成为仇德树丝巾唯一的电商平台。这里慢慢变成了艺术推广平台。”席宇认为,艺术微店想在市场中分到一杯羹,首先要发现好东西,其次是一定要保证质量,这两点是微店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但艺术衍生品仍面临新产品开发的问题,席宇就在设计师和供应商之间牵线搭桥,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经验和建议。

大展带动衍生品销售上千万

在龙美术馆开业周年纪念日,创办人刘益谦夫妇为他们2.8亿港元拿下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举办了名为“朱见深的世界:一位中国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的展览。展览期间,刘益谦夫妇还推出了鸡缸杯的衍生产品,分6900元、888元和288元3档出售。没想到,“任性哥”的粉丝也“不差钱”,短短1个月,销售额已经达到300万元。

目前艺术衍生品市场最值得关注的个案,也许非“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莫属了。100元一张门票的展览,仍然吸引了40万人次的巨量观众,展览的巨大成功让人们忽略了其在艺术衍生品方面创造的销售纪录。据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衍生品的倪俊介绍,他们为大展准备了1000多种艺术衍生品。记者了解到,当时的日均销售额高达6位数,仅衍生品的销售可能就为其带来了上千万元的收入。

“这里有消费冲动的心理作用。参观展览的人会受到展览环境的影响,产生购买的欲望,如果换一个环境,可能这种欲望就不强烈了。根据统计,冲动消费下的购买量是比较大的,而博物馆、展览的消费大部分都是冲动型消费。我们就是要很好地利用这种心态。”谢定伟分析称,“国内博物馆的展览还是没有很好地利用消费心理学,这可能跟博物馆的运营方式有关。上海只有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的衍生品销售比较好,上海博物馆主要是靠外国人的消费。北京故宫受到营销方式的启发,刚刚开始开发自己的艺术衍生品。”

艺术衍生品既离不开艺术,又与真正的艺术品完全是两回事。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文化消费品,艺术衍生品仅有艺术家还不够,还离不开优秀的设计师、强有力的开发商以及多元的销售渠道。当然,这一切还都得建立在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崛起的基础之上。

*编自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三招做好净值类产品功课 下一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