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05 03:52:09

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分析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生产者服务业的快速良好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者服务业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者服务业总量不足,发展滞后,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从结构上看,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比例偏大,新兴服务业比例偏小;传统服务业竞争过度,而新兴业务规模较小、业务范围狭窄。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则达到70%以上。而我国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6%。这就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二)市场化程度较低,并缺乏发展动力。

由于体制、政策的原因,生产者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普遍高于工业,管制过多、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行业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竞争不充分、服务质量差、服务方式单一。较高的进入门槛和狭窄的市场准入范围将绝大多数潜在投资者拒之门外,甚至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也难以进入。所有制结构单一,造成服务业部门资源流入不足,弱化了竞争机制在产业发展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另外,生产者服务业中相当多的企业技术含量较低,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结果是服务业创新不足,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较低的市场化程度还导致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和不成熟,凸显了市场分工的不确定性,抬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削弱了工业企业外包生产者服务的内在动力。

(三)我国制造业的增长方式抑制了生产者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制造业基本上是基于进行加工贸易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所从事的这一段生产链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或装配活动;即使是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我国从事的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序,产品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较低。这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生产、加工、装配、制造环节,其技术经济特征是对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高密集化使用。跨国企业凭借着生产者服务业比较优势,占据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赚取高额利润,而我国依靠跨国企业贴牌定制的“中国制造”往往产出多,资源消耗大,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很低。长期以来,我国外资拉动型的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生产者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从生产者服务业各行业的专业化水平看,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在会计、审计、律师、管理咨询等领域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数量上的突破,但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许多专业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生产性企业集团较少,平均规模较小,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企业集团,与此同时,生产者服务业还表现出国际化水平低。

(四)技术创新和相关产业的制约。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性企业的一些功能逐步被剥离出来并形成了专业化公司,如研发、设计、物流、采购、总承包、财务、培训等,渐渐形成了生产者服务业。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传统服务业升级的根本手段。可以说,科技产业本身就是生产者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对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起到了引领、支撑的作用,也是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力之源。但是,由于对自主核心技术的资金投入和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人员匮乏,目前中国生产者服务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许多技术创新无法顺利进行,致使众多本士生产者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只能在低端服务上盲目地进行重复性投资和恶性竞争。

(五)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效应不显、产业关联度不高。

生产者服务业有很强的产业特征,主要体现为大城市区位特征、集聚特征和产业关联特征。目前,上海和北京已经出现了生产者服务业聚集效应。例如,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形成了信息服务、微电子设计和研发服务为主体的生产者服务业,园区正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聚集地。但就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而言,工业布局仍旧相对分散,城市化相对滞后,生产者服务业没有形成有效的集聚。而且城市化进程的相对滞后和工业布局的相对分散弱化了生产者服务的中间需求,导致服务业面临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集聚程度偏低等问题。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得不到相关支撑服务体系的协作与配合。

(六)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政策性歧视。

在分工和专业化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者服务业从工业内部独立出来,通过外包方式演变为专门的产业形态,这既是我国工业发展高级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环节。生产者服务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专业化的服务质量及其成本水平能否使工业生产效率得到改进。显然,这也应是相关政策取向和措施选择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但是,目前服务业领域存在着严重的政策性歧视问题,对产业发展构成了明显的束缚和抑制作用。其中,反应强烈的主要是服务业用水、用电和用地政策与工业政策的巨大反差。此外,在一些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上也存在外资“超国民待遇”问题,某些服务业领域对外资开放但迟迟不对内资开放。如果仅仅依靠国有企业和外资,不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介入,必然会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二、促进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生产者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完善服务市场体系和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大部分为存在进入管制以及垄断的行业,如金融保险、铁路运输、邮电通讯、信息等行业。这些行业要么由于自然垄断的属性,要么由于行政垄断,进入门槛较高,导致市场竞争较弱,结果生产者服务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受到抑制,同时,进入壁垒的存在也限制了该行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例,导致服务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程度降低。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加大对生产者服务业的扶持与支持力度,降低进入门槛、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构建有利于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生产者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切实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紧密关系,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二)加强产业关联,推进集聚发展。

加强产业关联,构建生产者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互动发展机制。实行“主辅分离”,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降低运营成本。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者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优化产业布局,集聚扩大生产者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考虑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生产者服务业不同的功能区域,以功能区、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实现园区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等形式,支持生产者服务业实现区域性聚集。

(三)推进生产者服务业自主创新,塑造核心竞争力。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鼓励生产者服务业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促进各种形式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广泛普及和应用先进技术,加快电子化、自动化进程,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服务业。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对品牌创立、管理与延伸进行战略规划,由传统的接单经营转向品牌经营。鼓励生产者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引导中小企业灵活采用品牌特许经营、品牌租借、贴牌与创牌并行等方式,使自身的劳动力成本、营销渠道、客户资源等优势与知名品牌有机结合,借知名品牌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

(四)增大科研投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融合。

制造业的先进性需要先进技术作为支撑,而持续技术创新则是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可以产生极高的附加值,促使产品价值链发生连续突变和飞跃。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促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融合,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融合不仅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与更大的利润空间,而且可以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多、更方便、价值更高的产品或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者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一种可能。同时,无论对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还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都将强化产业体系的整合,而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没有大量的前期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根据我国目前情况,需要增加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各项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基础和信息等优势,建立服务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五)引入竞争,扩大开放,积极承接国际先进生产者服务业转移。

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同时也需要政策的适当扶持,要加快推进原来由财政负担的事业型、福利型服务单位向企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转化,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应进一步放宽外贸、公用事业、教育、文化、中介组织等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应加快承接欧美服务业转移,结合自身的地缘优势、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有重点地加大对大型跨国公司和研发机构的招商引资力度,并以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带动上下游配套项目,加快培育产业链。应主动拓展与欧美发达地区的服务贸易,积极承接欧美地区金融、IT、中介等服务行业转移。

(作者单位:江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讯公司)

上一篇:电力城市公用事业附加专项审计中AO的应用 下一篇:股指期货及股指期货投资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