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04 11:20:55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也是高中语文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言文教学入手,分析重视并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并结合高中文言文现状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些许建议,优化文言文教学策略,促进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文言文;高中;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保留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并以其言简意赅的特色大量融入进现代汉语词汇中,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魏明伦曾经下过论断:汉字不死,文言不止;白话为主,文言为辅。由这便可以看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但是不可否认,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优化教学策略走出教学误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多元文化碰撞中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字载体,记录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囊括了各个领域的知识,正如张广飞所言,我们的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如果没有文言文的继承和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说不定早就销声匿迹。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仅是吸收新的知识,更要从民族精神遗产中获取新知,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学习文言文能够帮助新一代的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并通过学习思考我们的祖先、民族和文化历史,做到热爱民族文化,从而树立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

其次,促进学生现代汉语的掌握和发展。文言文与中国现代汉语是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文言文中国现代汉语的根基。在当今人们使用的现代汉语中,诸多词汇取自文言文。也曾经说过,向古人学习语言,能够增强现代汉语的表现力。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够夯实语言基础,提高对于现代汉语的理解,掌握遣词造句的技巧和写作方法,最终提高自身现代汉语的书面驾驭能力。

再次,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塑造高尚思想人格。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形时期。文言文中的各类珍贵思想和优秀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素材。通过文言文传达出来的仁爱礼义忠孝思想,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德育的快速发展。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在高中文言文课堂中,很多教师陷入了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首先,文言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在教学中更强调文言文字词的讲解和句子的翻译,课堂模式基本为教师先为学生讲解重点字词,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最后总结文章写作技巧这种“标准模式”。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十分单一,教师讲解、学生重复,很少出现交流与对话的环节。

其次,文言文教学应试性较强。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对一些语法进行过分的强调,这些缺乏实用性而且繁琐难懂的知识点更加剧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畏惧和反感。诚然,这种方式能够较快的提高学生对于文言字词的理解力,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文言文情感培养。除此以外文言文考试试卷中以记忆性的试题为主,对于阅读的整体感知或者是情感理解的试题基本上没有。这样产后的后果是学生对于文言文并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文言文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既然文言文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又遇到这样的难题,那到底如何打破这个教学瓶颈,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呢?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可能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师要改变“传道授业解惑”式的“先生”形象,而是要做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引导者,在文言文课堂中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必拘泥于知识的讲解,而是通过精心设问,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只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为学生点拨迷津,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充分理解,不要害怕学生犯错,学生通过犯错,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逐渐培养起思维能力。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文言文课堂上兴趣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用新颖的方式生动活泼的导入文言知识,在充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后进行文言授课。趣味十足的课堂游戏不失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用“名句接龙”、“成语游戏”等方法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采用“背诵竞赛”的形式让那个学生展开比赛,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来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并在兴致盎然的学习氛围中不再畏惧文言文,最终爱上文言文。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文言文教学并从行动上优化文言文教学策略,走出枯燥呆板的教学误区,使文言文课堂焕发出原本应该有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知识和人格的双重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菲·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1(9)

[2]尹曙文·高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3]钱吕明·文言文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2(7)

[4]吴早先·如何对待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经验[J].中学语文.2008(10)

[5]熊焰·现代文言文与当代文化建设[J].文艺争鸣.2007(7)

[6]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7]张必锟·学文言非诵读不可[J].中学语文教学.1997(6)

作者简介:陆倩明,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文言文教学。

上一篇:对古诗词融入中职语文教育的思考与教学实践分...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班级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