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计算器的泛滥使用与学生数学思维惰性的养成

时间:2022-06-03 05:13:10

反思计算器的泛滥使用与学生数学思维惰性的养成

摘 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计算器在中小学(小学指高段)课堂的使用正是这一发展的必然产物。但这一发展所带来数学课堂使用“计算器”的改革却又陷入另一个困境,学生过度依赖计算器,随之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立足教学实际,分析学生依赖计算器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计算器;教学;思维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计算器引入课堂教学是历史的必然,一方面,进行大数目的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使用计算器可以节省计算时间,提高计算速度;另一方面,借助计算器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复杂的、更为现实的应用问题。但慢慢发现,计算器的普及过程中,其泛滥使用,也给学生埋了许多后患!先看这样两个镜头:

镜头一:七年级数学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了一个习题,其中有个计算是32+11+28=?我看到的一幕是:60%同学随手拿出计算器开始计算,30%学生在等待别人的计算结果,只有两个孩子能迅速报出了答案,后来我通过询问,才知道那两个孩子从小就没有人给他买计算器。而我对经常使用计算器的同学进行了调查,发现:通过口算,大多数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可以口算出来的,但是他们共同的担心是害怕算错了,没计算器计算保险。

镜头二:在一节计算器使用课上,我试着和学生探讨计算器用于数学计算有什么利弊。让人讶然的是没有学生觉得这个先进产品有什么不好,甚至有个学生还天真地提出,以后要能买到做应用题的“计算器”就更好了。

这样啼笑皆非的例子在实际教学中屡见不鲜,本人就这些困惑和一位老教师交流的时候,他的经验就是禁止学生平时使用计算器,只在考试的时候让他们用一下就行了。这个方法固然能削弱学生们对计算器的依赖,但是,对于现代的孩子们,再去用“题海战”,让他们去重复做那些枯燥的竖式计算,势必造成孩子们厌学的心理,减轻学生负担更无从谈起。那么如何合理使用“计算器”,便是摆在新课程眼前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新课程提出:在数的运算方面,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学会使用计算器,鼓励算法多样化。“淡化笔算”让计算器理所应当被引入课堂,但是 “淡化笔算”不等同于降低笔算的要求,它的前提是“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不难看出,淡化的是“强度”而不是“要求”,反而对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却是我们的很多教师顾此失彼,课堂中的一切计算由计算器“包办代替”,学生越来越疏于口算能力、估算能力的训练,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前文“镜头一”中可笑又可悲的一幕!加之现实中很多学生懒惰,计算器就成为学生赖以生存的数学工具。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计算器的引入对减轻学生负担,缓解学生对复杂计算的恐惧心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如果教师不正确引导,合理安排,使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加强,势必会养成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惰性思维

很多学生,对于简单的口算并不是不会算,而是为了保险起见,而使用计算器。并且现在的计算器可以将整个式子一次性输入,直接按等号。所有的运算法则,在学生心中都得不到运用,更谈不上去寻求简便运算。至于对答案的合理性分析这个环节,也慢慢消失。因为计算器不可能算错,学生也就没必要去检验了。这些数学环节的消失,无形中就减少了很多思维锻炼的机会。学生这种贪婪也是无止境的,连剩下些简单的数学应用分析,很多学生还在渴求寻找一种“自动化”。这也是很多老师越来越感觉现在的“娇子”怎么太马虎了、思维也太懒惰了的原因所在!

当然,“一刀切”给学生下“禁令”也不是上策。那么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发挥计算器的优点,根除其不良影响,这就必需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认真反思这个问题,以寻求更好的对策。笔者认为,计算器的使用要适时引入,严格控制,建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深钻教材,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选择好引入计算器的恰当时机,不能影响学生对笔算法则的掌握。《课标》对某些具体课程目标的学习过程中使用计算器有明确说明,其中有些涉及具体的学习内容,属于硬性要求。这些要求都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法则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学生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切不可把这种辅助技能当成探索数学规律,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万能钥匙”!

第二,教师不能因计算器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从而降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反之则应加大笔算、口算训练力度,使其能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公式的具体运用。

第三,教师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时机。在未引入计算器使用前,应不允许学生把计算器带入课堂,在允许使用后,计算器由教师统一管理,严格按教材要求,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适时发放,并随时监督学生作业过程,避免学生滥用。

第四,一些繁琐的、或者无法笔算的如开方、乘方的计算、平均数、方差等的计算,统计、概率问题的分析,必需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能。另外,平时对学生抄题、读题、做题要求要细心,做草稿也必需要遵循计算法则,对齐数位,并养成做后检验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计算的恐惧心理。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速算,引导学生探究一些计算规律,以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乐于口头或手工计算。

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良好的思维又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的标尺。在义务教育阶段,恰当地引入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树立起敢计算、会计算的信心,并能正确把握计算器使用的时机,必定能促使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扼制学生思维惰性的养成

作者简介:胡 彰(1981-),男,陕西旬阳人,陕西省旬阳县仁河口镇中心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篇: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