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体育课程教改目标及实现策略

时间:2022-06-03 02:42:30

当代体育课程教改目标及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在不断深入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急需改革教育课程,与时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使更多的学生从体育教学中获益。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当代体育课程教改的主要目标,以及提出当代体育课程教改目标的实现策略,希望能够为当代体育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实现策略 目标 体育课程教改

在当代教育中,增进学生健康和体质的重要途径就是体育教学,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不仅需要拥有较高知识内涵的人才,还需要拥有较强体质的人才,因此,在当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制定出明确的、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

一、当代体育课程教改的主要目标

(一)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品质是目前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也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都能够通过其言行举止真实的反映出来,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对锻炼渗透的方法进行掌握,促进其思想境界的提升,有机的结合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与体育锻炼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增长

社会的各方面都将直接受到体育事业高速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当代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时要正视这种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的、深入的认识体育事业。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激发学生提高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使其真正的掌握体育教学的真谛。另外,当代体育课程教改还应当培养学生对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牢固的掌握,如太极拳、跆拳道等锻炼方法,使其加强“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促进学生健康体质的增强

人才竞争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的标志之一,而且当代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对学生身体进行锻炼的重视,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所以在当代体育课程教改的时候应当确立培养学生较强体质的目标。虽然学生的体质具有遗传的性质,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后天环境的改变是可以达到体质变化的效果的。例如有计划的对生活条件进行改变,对身体锻炼进行加强,能够达到体质增强的目的。或者是在学生的生长发育高峰期间,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对身体锻炼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安排极为重要[2]。

二、当代体育课程教改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改革考核体系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所以在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考核的时候应当采取综合行的考核方法,将考核的内容进行划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考试成绩评判学生体育成绩的方法。体质健康测试、体育实践部分、体育专业基础知识、体育理论知识的角度进行考核。其中体质健康测试方面主要是测试学生的肺活量、体重、身高等;体育实践部分的考核内容有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运动队训练的实际情况,参与体育学习时的态度、技能应用能力等;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内容有体育认识、时事体育等。通过不同方面的考核,使学生各方面的体育素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体育技能的提高[3]。

(二)增加体育实践活动

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体育技能能够得到足够的锻炼,因此在教学的过程除了加强对学生的基础体育知识教育外,应当多开展体育实践活动,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设立俱乐部的形式,将课内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建立羽毛球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主要传授学生运动技巧、体育知识,而课外教学的实践活动,应当重视具体的活动过程,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体育的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另外还要对学校的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体育教师资源等进行科学的利用,设计多样化的体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人才[4]。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为了实现教改目标,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育效率的提升。如使用选项教学的方法,根据学习的体育学习兴趣,将体育运动项目分为不同的模块,如篮球模块、排球模块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体育学习自,学生在自我选择之后,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这对学习效率、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代体育课程教改目标及实现策略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当代体育课程教改的目标主要有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增长等,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些教改目标,可以采取增加体育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从而促进当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 汪晓赞,尹志华,李有强,于莹莹,季浏.国际视域下当代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向度与脉络解析[J].体育科学.2014.11:3-15,26.

[2] 曹原.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异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5:55-57,65.

[3] 曾桂生,高国炜,郁晶晶.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2:44-46.

[4] 袁小祥.新形势下有关高等院校体育教改策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164,166.

上一篇:新媒体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影响 下一篇:高山滑雪小回转的入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