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简易程序改革和完善之研究

时间:2022-06-02 11:52:27

我国民事简易程序改革和完善之研究

摘要:我国现行的民事讼诉法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对简易程序作了明确的界定。在司法实践中,简易程序的大量运用,为解决民事纠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民事纠纷明显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然而,我国现阶段缺乏对简易程序的深入研究,以及传统简易程序的观念一时难以更改,导致简易程序的发展滞后,暴露出了很多缺陷和弊端。现为了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对简易程序的改革完善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民事诉讼 简易程序 完善 设想

前 言

充分发挥简易程序的作用,是当今世界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近些年来,伴随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也在不断地扩大简易程序的范围,许多法院还进行了简易程序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的简易程序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立法规定过于原则、笼统,操作性差;程序转换不规范;简易程序配套机制等问题。本文将就我国简易程序的相关理论以及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 简易程序的概述

(一) 简易程序的定义

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审理程序,是第一审程序中普通程序的简化,但它不是普通程序的附庸,也并不是普通程序的一个分支程序,而是与普通程序并存的一种独立的诉讼程序。

(二)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是指简易程序适用的法院和适用的案件。第一,在我国的法院中,只有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法庭能够适用简易程序,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均不得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所谓派出的法庭,包括规定的人民法庭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时临时组成的审判组织。第二,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二、 我国民事简易程序之缺陷和弊端

民事简易程序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程序,被专章规定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在司法实践中,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的大部分案件都是以简易程序审理结案的,它发挥了其对当事人和法院的“两便”作用,切实保护了当时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累赘,并缓解了法院审判大量案件的压力。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同样存在着不合理的一面。在现实操作中,也暴露了不少的缺陷和弊端,而这些问题又是要对简易程序进行改革和完善之前亟待解决的。

(一) 适用范围的标准过于单一和狭小

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标准采用的是“概念式”和“否定性列举式”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前者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第142条,具体内容如下:“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并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8条就是对这第142条作出的专门的解释。通过上述的规定,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上位的法律还是下位的司法解释,采用的都是“概念式”;后者规定在《简易程序规定》第1条,具体内容如下:下列几种案件不能适用简易程序。(1)时被告下落不明的;(2)发回重审的;(3)共同诉讼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4)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5)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简易程序规定》第3条还规定:“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或者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这些规定很显然采用的是“否定性列举式”。

(二) 简易程序的结构不完整,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民事诉讼法仅用了5个条文规定了简易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的差别性特点,未能突出简易程序是具有完整结构的第一审程序的定性,使得简易程序在客观上被肢解为几个不够衔接的残块。对于审判中不可回避的环节没有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在《适用的意见》和《经济纠纷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审理的若干规定》中对此做了结构上的补充,但司法解释与立法相比,显得刚性不足,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不佳。

(三) 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界限不明以及向普通程序转化的规定不清

第一,关于两者之间的界限问题,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适用的范围规定过于原则,法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主观性很大。第二,关于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的转换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没有考虑到此问题,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规定》第3条对此却有相关的规定,它将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形式要件归结为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提出异议;二是人民法院依职权进行转换。这条规定相对于《民事诉讼法》第170条来说是一种进步,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四) 缺乏适用简易程序的专门机构和人员

三、 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简易程序之若干设想

笔者认为,改革和完善民事简易程序重点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 明确并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首先,对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进行划分的民事诉讼立法,一般都是以争议诉讼标的的价额或金额作为划分的主要标准。争议价额在一定限额(争议价额较小)以下的由简易法院作为第一审,按简易程序审理;争议价额在一定限额以上的由普通法院作为第一审,按普通程序审理。其次,对不适合以诉讼标的额为划分标准的案件,我们可以以案件类型为标准确定是否可以适用简易程序。针对我国民事简易程序划分标准过于原则化不便于掌握的弊端,我们必须在立法上明确并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在司法上严格限制超范围适用简易程序,从而改变简易程序适用范围上的无序现象。

(二) 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

简易程序的目的即在速审、速结,自应当尽量简化诉讼程序,始能达成此目标。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全面完善现行简易程序的规定。笔者在此仅就需要简化的几个主要方面略作阐述:

第一,就审期间的缩短。

第二,依职权为一方当事人辩论判决。

第三,简化判决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的制作。

第四,为简易程序的顺利运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 进一步规范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的转化

(四) 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增设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

结语

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尚处于完善阶段,要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完善司法制度道路上的百年历程还很漫长,但改革的趋势是不可动摇的。简易程序作为民事讼诉法的重要制度,改革和完善它不仅是司法改革自身的进步,也是便民利民的有效措施。同时,“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公正与效率并举的司法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简易程序的作用日益凸显,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完善简易程序对民事司法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上一篇:任职资格体系与员工职业化 下一篇:论最密切联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