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饭店业安全管理情况综述

时间:2022-05-29 07:08:16

现代饭店业安全管理情况综述

[摘要]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饭店业,近年来也成倍地增长,截止2007年底我国仅星级饭店就已有1万4千余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饭店业的安全管理情况无论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还是管理形式、思想观念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 旅游饭店 饭店安全 安全管理模式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与饭店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饭店业安全管理方面,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从岗位职能以及所提供的服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饭店的安全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饭店业一般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以接待达官贵人、军政要员和富商为主的高档饭店。另一类为接待普通平民为对象的饭店,一般称为客栈、旅馆或旅社等。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饭店,均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机构或专门的安全人员,饭店无行李寄存服务,也无客人贵重物品保管服务。一些有身份的客人到饭店,均是自带警卫或保镖。

一、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饭店业安全管理情况(1949年~1977年)

解放以后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从接待对象上划分,我国的饭店分为接待国内人的饭店(一般称为旅馆、旅社、招待所、饭店等)和以接待外宾为主的涉外饭店(一般称为宾馆、国宾馆、饭店等)。涉外饭店主要接待我国邀请的外国来宾(统称为“外宾”),国内人必须是处级以上领导凭介绍信才能入住。

当时的背景是,国内几乎所有较大型的企业都设置有保卫科或人保科。一般涉外饭店也都设置有保卫部门,称为保卫科。保卫科主要负责新进职工的内查外调和政治审查工作(在当时,涉外饭店属外事部门,进入该系统工作必须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包括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表现等),以及处理饭店的一般性治安纠纷事件。“以阶级斗争为纲”是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工作的重点。饭店的安全工作是以防敌特分子破坏为主要工作内容。所以,当时的保卫科同现在饭店的安全部相比,无论是岗位设置还是工作重点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饭店的保卫科,配有一至二名专职人员负责饭店的安全工作,称为保卫干事和保卫科长。

这一时期的中国旅游以接待我国邀请的外国友好人士和少量的境外旅游者为主要对象。由于涉外饭店接待的对象主要是外宾,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国内所有的饭店均封闭管理。饭店大门口一般不挂店牌,都有军人站岗,外来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如南京的南京饭店,当时是一个班的负责其保安工作。一些较大型的饭店内,都有国家公安部门的派出人员。总体上说,这一期间的饭店是安全的,几乎没有重、特大安全事件的发生,一般的偷盗等小案件也极为罕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后。

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饭店业安全管理情况(1978年~1991年)

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旅游进入了发展时期。国外的普通旅游者开始进入中国旅游。当时可供境外客人住宿的涉外饭店数量相当少,1978年北京市仅有7家涉外饭店。许多外国客人由于住不进北京市内的饭店,在旅游一天后,被安排到河北、天津等地去住宿。当年全国接待境外客人的饭店仅137家。这时期饭店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数量稀少、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条件简陋,无先进的保安设施、设备,更无科学的安全管理可言。

1980年以后,我国通过引进外资,逐步兴建了一大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饭店,又利用内资陆续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饭店,我国饭店业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随着外资饭店的引入和外方管理的饭店在中国相继开业,给我国传统的饭店在安全管理上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现代意义上的饭店安全部以及饭店安全管理在我国饭店业初现端倪。饭店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封闭接待型的饭店转变成了半开放式的经营场所(此时的涉外饭店大门还有身穿制服的安全人员看守)。涉外饭店开始逐渐对中国老百姓开放。南京金陵饭店为了满足百姓对涉外饭店的好奇,还专门卖门票一天二场对外售票供人们参观。

由于对饭店安全保卫工作的撤出,饭店对社会的开放,以及改革开放后社会治安环境的变化,饭店安全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一些过去没有发生过的问题开始在饭店出现,如偷盗、诈骗、倒卖外汇、等案件。1987年, 国家旅游局、公安部针对当时的情况,联合发文要求旅游饭店必须设立单独的安全部。

要保障饭店的正常秩序和运转,保障饭店的安全,就需要有一个职能部门管理饭店的安全工作,这就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饭店安全部(也有的称为保卫部、保安部、安保部、保卫科等)。这时期饭店安全部的组织形式同国外饭店的模式基本接近,但管理的内容、重点和方式上还带有传统的模式。

参照国际饭店安全管理模式,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饭店的安全部普遍设置了三个组:即警卫组、消防组和内保组。警卫组负责饭店的警卫和巡逻工作。消防组负责饭店的消防检查等项工作。内保组主要负责饭店的治安防范和处理客人报失案件以及侦破一些简单的治安案件等工作。一些小型饭店虽然不设置这三个组,但其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是不会少的。根据当时国家的政策和规定,饭店安全部是我国各级公安保卫组织体系中的一部分,执行公安机关的一定权力,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治安、刑事案件,在破案过程中安全部参与甚至直接侦破饭店发生的一些轻微案件。在组织体制上,饭店安全部由本单位和公安机关共同领导。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中国饭店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案件和各种原因的重、特大安全事件业开始在饭店频频发生。1985年4月19日哈尔滨天鹅饭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特大火灾。大火造成10名中外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5万元。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饭店火灾。1988年7月, 日本客人小林康二在上海锦江宾馆房间内被犯罪分子抢劫杀害。这是我国饭店首例涉外恶性案件,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三、改革开放深入的中国饭店业安全管理情况(1992―1999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取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属于国家和政府的企事业单位都变成了自负盈亏的企业。减员增效是很多饭店的主要工作目标。饭店安全部的人数大大地削减,以南京某中等规模的四星级饭店为例,安全部的人数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50多人削减到90年代末期的20多人。在安全管理上,过去的那种半封闭型的涉外饭店逐步成了完全开放型的饭店。很多饭店安全部已将大门等场所的警卫岗撤消。安全人员的制服也换成了西式便装,饭店(甚至一些国宾馆)已完全对外开放,成了真正的公共场所。

与此同时,饭店的安全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于安全部大量的减员,而先进的安全设施设备又没有使用,给饭店的安全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客人携带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成了日常用品,一些生意人更是携带大量现金入住饭店。这些钱、财、物成了不法分子进行偷盗活动的目标。一些饭店未能根据新情况,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进入90年代后,发生在饭店内的各类危及客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特大事件在饭店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如1991年7月,台湾二位客人在重庆饭店被犯罪分子抢劫行凶杀害;1992年5月,日本二位客人在云南翠湖宾馆被犯罪分子抢劫杀害;1993年5月,一名美国客人在昆明锦华大酒店被杀;1993年6月,三名日本客人在西安长安城堡大酒店被抢劫杀害。这几起震惊全国的恶性涉外案件发生后,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我国饭店业的声誉。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于1993年8月30日联合了《关于加强旅游涉外饭店安全管理严防恶性案件发生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了“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和“安全形象不佳就会影响饭店经营”的观念。

一些到中国旅游的境外旅行社开始将饭店安全列为选择饭店的主要因素。有的旅行社还专门派人员来中国考察饭店的安全情况。美国一家旅行社为了让客人能住在安全的饭店,专门派人来北京检查饭店安全工作。在京伦饭店,测试人员用烟喷向感烟探头后,烟感报警系统立即报警,有关人员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赶到现场。该旅行社对此十分满意,在半月内一连安排了数个团队入住该饭店。保护客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成了饭店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很多饭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安装了监控系统、电子门锁系统、烟感报警系统、自动水喷淋系统等先进的设施、设备。以客房的电子门锁为例,从90年代初期个别高星级饭店的使用,到9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饭店都在使用。监控系统也从90年代初期高星级饭店的使用,到90年代末期几乎在各类旅游饭店普遍使用。

四、新世纪中国饭店业安全管理情况(2000年~2007年)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2008年奥运及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的举办的影响,全国各地兴建了大批的饭店,饭店的规模越来越大,标准也越来越高。由于饭店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的特殊性,饭店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除了以往的偷盗、抢劫、诈骗等常见的作案手段,还出现了爆炸以及炸弹敲诈饭店,甚至还出现了智能化犯罪和高科技犯罪等手段。饭店在安全管理方面出现了二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高智能犯罪,二是由安全问题引发的高额赔偿纠纷。

犯罪手段的多样化、高智能化是新时期的典型特征。如2004年北京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由近百人组成的高智能犯罪团伙。该团伙仅半年多的时间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专门在饭店“无痕破锁”入室盗窃,盗窃的总价值超过100万元。

第二个特征是,由安全问题引发的索赔纠纷案的增多。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饭店安全问题带来的客人要求饭店赔偿事件不断增多。其中最典型的是上海银河宾馆的案例。1998年8月23日,深圳某医药公司总经理王翰入住上海银河宾馆,不久被犯罪分子入室抢劫杀害。随后王翰的家人将宾馆告上法院,要求赔偿丧葬费及精神损害费等共计133万元人民币。这是我国第一起因客人在饭店内被抢劫杀害,家属提出要求饭店赔偿的案件,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此案的判决一直延续到2001年。客人在饭店由于各种原因的人身伤害,其本人或家属提出要求赔偿的案件,成了饭店在安全管理方面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由于客人人身和财物遭受损害,而要求饭店进行赔偿的案例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对于没有任何痕迹,也没有破案结果的客人报失等案件,由于客人的不断诉求,一些饭店也开始进行了赔偿。在社会上,这一时期的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案例也层出不穷。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有关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的第一条和第六条涉及到了客人在饭店内由安全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这些规定的出台,对饭店安全管理中的人身损害的赔偿等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如2005年6月10日,广东汕头华南宾馆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1人死亡,28人受伤。根据规定,失火造成人员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应该由事故责任主体负责。到2005年底,事故责任方华南宾馆已交付赔偿金700万元人民币。此外,公安机关还扣留了华南宾馆现金100多万元和价值近100万元人民币的物品,共约900万元,作为遇难者赔偿金和伤员的治疗赔偿费用。

饭店一旦在安全上出了问题不仅给饭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使饭店付出高额赔偿。为应对这些情况,饭店普遍采取二种方法确保安全:一是加强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二是投入先进的保安设施、设备以确保饭店安全。还有的饭店更新了安全设备,如将摸拟监控更换为数字监控系统、使用了新一代的电子门锁系统,确保饭店安全。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不同社会网络口碑营销差异性分析 下一篇:浅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