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涉农政策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29 09:13:53

创新涉农政策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全面了解孝感市涉农惠农政策,走访调研本市粮食主产区(孝南区、汉川市、应城市、安陆市),查阅统计年鉴资料,掌握粮食生产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政策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了创新涉农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办法。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业政策;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35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自给自足是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统计显示,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消费需求逐渐呈刚性增长,受耕地减少和自然资源约束影响,粮食供需虽然保持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粮食自给难以持续,质量难以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1 粮食安全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孝感市辖区的孝南区、汉川市、应城市、安陆市均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各地党委政府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收储和安全监管,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科学种田技术,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措施,积极引导集体土地流转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粮食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存在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城镇化进程快,保持种粮耕地面积和质量难

耕地面积不断缩减。不断缩减的耕地面积是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本上做到了耕地占补平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情况越来越多,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而且可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十分有限,保持耕地面积动态平衡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由于农业生产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生产资料,导致土壤质量下降。长期使用化肥会引起土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累积,导致粮食硝酸盐超标,大部分农药残留在土壤中,不仅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还通过径流、淋溶作用进入地表和地下,造成水环境重金属污染。

1.2 农业硬件软件条基础薄弱,科技兴农难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生产效率。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年久失修,排灌泵站机电设备老化,人为损坏严重,水利工程规模萎缩,发挥作用锐减;种田农民文化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农村青壮年劳力基本上都进城务工,留守在家种地的基本上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种粮劳动力严重缺乏,且文化素质偏低,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难;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没有运转,良种良法推广应用难,创新优质品牌难。

1.3 农业是弱势产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难

自然风险影响粮食生产。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联,发展粮食生产,一旦遭遇大涝大旱,有效排灌能力不足等问题就会凸显。还有病虫害等自然风险,都会让农业生产遭受重大影响,粮食生产仍然摆脱不了“靠天收”的局面。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利用污染的水来灌溉农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同样受到污染;市场风险冲击粮食效益。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保险不完善,国外粮食进口会冲击国内粮食市场,粮食生产单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非常脆弱。

1.4 种粮经济效益低下,惠农政策执行难

种粮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农资价格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涨,严重挤占了种粮效益空间。分户小规模种植,农民种粮1a的收益,抵不上进城打工2个月的收入,导致农民耕地抛荒。相对于其它经济作物,粮食价格严重偏低,粮改菜、粮改经、粮改林木花卉等现象,也影响了粮食生产;惠农政策执行监管难。我国目前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政策,初步建立了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补贴机制和对农民收入补贴制度。但对农业的财政补贴明显不足,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是按照农民承包土地的面积来计算,每667m2田补几十块钱,无论粮食种得好坏,或不种粮食,无论自己种,还是把土地出租给他人耕作,都要补贴,不仅严重挫伤真正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而且阻碍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经营。

2 保障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要立足实际,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解决好“谁来种、怎么种、种什么?”的问题,解决好“吃得饱、吃得安全”的问题。实现粮食安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粮食生产责任

加强对粮食安全的组织领导,成立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一把手担任组长,主抓粮食安全工作;建立严格的粮食安全考核制度和粮食安全评价体系。政府要层层签订粮食安全责任状,每年实行考核制度。每年要定期组织开展粮食安全专项督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逐步构建和完善粮食安全体系。

2.2 创新惠农支农政策,确保粮食产能

优化农业补贴政策和金融支农制度。建议形成农业补贴直接与粮食生产挂钩机制,将现行按耕地面积进行的补贴,改为按向国家交粮数量对粮农进行直补。细化金融机构支农政策,明确支持对象、贷款幅度、贷款利率等政策;整合支农项目提高粮食产力。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基本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岗地改造等项目实施,着重对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的建设,促进基本农田质量升级,重点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补充耕地增施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将原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用于补充耕地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等措施,以确保补充耕地的质量。

2.3 创新良种良法推广政策,确保粮食产量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尤为落后,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农业部门要作好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加强规模经营农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龙头企业负责入和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投入,以提高生产经营及管理水平;健全粮食质量监管体系,确保百姓用粮安全。粮食安全不仅要保障数量,更要保证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强化质量监管体系。建议各地加快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安全监管制度,完善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监督检查,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食品安全。

2.4 创新粮食购销政策,确保粮食储备安全

推进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确保粮食有序流通。尽快建立集贸易、储存、加工、运输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逐步形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结合的现代粮食流通体系。通过健全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更大程序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鼓励引导和支持多元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新型粮食市场体系 ;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国粮储备安全。粮食仓储设施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不仅要注重国有中心粮库建设,同时要抓好年久失修的老仓库维修改造,构建科学、规范的地方粮食体系,不断提高中心粮库和国粮储备能力。

3 结 语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各级政府之责,各级政府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抓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自觉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展、农机化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统筹研究和解决粮食生产、收储、监管、流通全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粮食安全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上一篇: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与抗旱造林技术研... 下一篇:林业类高职院校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