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请慢行(一)

时间:2022-05-28 12:35:26

城市化,请慢行(一)

【时事链接】

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近日透露,相关部门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有80个到100个。保护村落,已经迫在眉睫。(2012年10月31日《中国新闻周刊》)

农村是城市文明的摇篮,村庄里有人类共同的生存记忆,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曾经有过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古国来说更是如此。“自然村中的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很多古村是活生生的历史文化‘活化石’。”(冯骥才)“乡村不仅仅关系着物质文明的传承,还关系着人们的心灵归宿,因为乡村生活是人类接触自然最直接也最亲切的一种方式。”(知名学者、南开大学副教授熊培云)可现状是,中国的村庄确实在一步步消失,是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让村落的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是否必须以村庄的消失作为代价?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小村的地域魅力】

小村即景

这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但就是这个普通的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一种地域的魅力。

这一带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远难忘。

人正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脚起脚落之间,路便没有了。探身一望,脚下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有的深度达数十丈,令人头晕目眩。

而身后,人刚才过来的地方,明明是平展展的土地,生着庄稼,长着树木,流着河水,跑着马车。还有一座座土砖结合而筑成的农舍和用秫秸秆隔成的农家小院,从里面,不时传来鸡鸣、羊叫和娃儿的笑声。

倏地,一群漂亮的狗你追我逐地奔了来,撒欢儿地在地上跑着、跳着、扑咬着,尽情地嬉戏,却没见一只掉下崖去。人正在惊疑之际,崖上崖下的乡亲便喊起话来:

“哎——吃哩?”

“哎——吃哩。”

这是汉子的声音。声音于崖上崖下巨大的空间之中,显得格外雄浑苍凉。倘是女子,便会于雄浑苍凉之中,又夹杂上缠绵悱恻的韵味,令人遐想无穷。

一忽儿,月上高崖,清辉撒满大地,崖上崖下便一起进入了这里才有的极其静谧旷远的夜世界……

借用地理学的名词术语,这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再准确一点说,这是平原与山地的交界地带,因而既呈现平原的平整,又间有山地的起伏。起起伏伏之间,便出现大断大裂又错落有致的高崖低谷。人在高处放眼望去,但见对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画,那上面的神秘图形令你读不够也思不够。而远处,则是一派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纵是天下最杰出的大师,也绘不出它们的英雄本色。

老乡们却绝少这样看景。他们更相信老辈人留下的传说。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那会儿,补到这里地界时伸了个懒腰,漏下一缕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来。因为年深日久,他们早已没有了对女娲的愤激,生命的因子里,只留下择佳地而生息的顽强生命力。在极不规则的地表之上,他们竟顺势建起了房舍,形成村落,荷家养畜,婚丧嫁娶。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在春种秋收之中,闻得一些戏文。何况,当青草漫满黄土世界之时,山峁沟壑也显得蓊郁苍翠起来。鸟儿也能飞来几只,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阵。

这地方只是不能过冬天。一到荒凉的冬季,造化的穷凶极恶便再难掩饰了。

每当钻天杨的最后一片叶子被狂风吹落之后,生命的绿色消失殆尽,苍茫的黄土高坡就出它的贫穷。高崖与低谷之间,只萧疏着荆棘枯草的几支枝杈,天低云暗,更载不动悬崖、坡坡、沟沟、壑壑的忧与愁。而夹带黄土的狂风却全然不理会这些,只一阵紧似一阵地刮着,对准光秃秃崖际,麻利地刮下一层又一层黄土,怪笑着抛洒向半空中。

在这样的日子里,连狗也不敢跑出门去;家家农户院子,更是门户紧闭。汉子蹲在炕沿上抽烟叶,婆姨搂着被吓坏的娃儿,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一切人声兽语,只剩下黄土的怒号和黄土的……

这一切,是平原人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的。

与江南的鱼米之乡相比,不用说,这样的地域环境是太沉重了。

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这里始终被称为晋中南宝地。庄户人家的日子红火,为历史上偏居此隅的各路诸侯们奠定了太平昌盛的基础。气势恢弘的中原文化,也由这里播往陕北高原,甚至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就连异族侵略者,也不敢贸然践踏这片神圣的黄土地——有老乡告诉我,在抗战最严酷的1940年,小鬼子也只有在大规模“扫荡”时,才敢来村子里指指戳戳。

到底是谁的功勋呢?

人杰?地灵?还是天意?

天意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出来的感觉。地灵向来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体现的。归根结底,我以为,还是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环境的险恶,造就了他们的挑战意识。倘若人类不劳动,不创造,不抗争,不奋斗,天天依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优哉游哉地享受,恐怕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今天这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

这读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画”,这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特别是这依地势而形成和兴旺的小村,永远地载入我的记忆。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会常常想起它们来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

【命题坊】

1.文章开篇说“这个普通的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一种地域的魅力”,结合全文,概括这种“地域的魅力”的特点。

2.‘哎——吃哩?’‘哎——吃哩。’”令人遐想无穷,请揣摩语言,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

4.本文题目是“小村即景”,但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只是在写景,作者真实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村即景》

1.地貌奇特(高崖低谷,大断大裂),气候恶劣(北风怒吼,生存艰难),但民情淳朴,人民勤劳有血性,具有择佳地而生息的顽强生命力,具有劳动创造、抗争奋斗的可贵精神。

2.同样的字眼,不同只在标点,一个问号,一个句号,一问一答之间,形象传神地刻画了两个乡民友好问候的场景,表现了晋中南淳朴自然的民风。

3.平原人与村里人对比,恶劣的气候对平原人来说是无论如何经受不住的,而村里人却从容忍耐,从而突出村里人的坚强;拿鱼米之乡的地域和黄土高原地域的对比,突出小村地域的恶劣,层层对比之下,使小村的地域魅力凸显出来。

4.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小村之景,即奇特的地形,恶劣的气候,体现人民的精神气质。抒发了对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的赞美,表达了对小村人民坚忍不拔精神的钦佩之情。

上一篇:林语堂作品赏读 下一篇:永远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