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作品赏读

时间:2022-06-29 05:30:57

林语堂作品赏读

【时事链接】

据2012年10月4日《广州日报》报道,福建省平和县近日宣布:一个世界级文学小镇即将诞生。平和县政府准备做大文化大师林语堂这一品牌,拟斥资30亿元将林语堂故里坂仔镇打造成世界级文学小镇。

林语堂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他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此,并在该镇生活到10岁。他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被誉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世界文化大师。

【名家美文一】

秋天的况味

文/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黯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到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种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的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中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毕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有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迁移写作】

1.丰富的联想,新奇的比喻。作者丰富的联想,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新奇的喻意和神采。这样的比喻不但给人以极大的兴致,甚至仿佛品尝到了秋天的味道。作者写道:“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这炖肉的味道给人以类似的联想,去回味由炖肉而引起的成熟了的秋天的味道,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再如“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烟灰落下的静寂;又如“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很好地表达了初秋时的“温和”的特点。

2.多种语式和句式的交错使用。林语堂先生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很注重语式和句式的应用:文白语句的交错使用;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整散句的交错使用;等。语式和句式的多变陡增了文章形式上的丰富感,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活泼性,避免了单种句式的重复使用引起的形式上的呆板和枯燥乏味。例如:“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毕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文言短句的使用、语式的变化使文章形式丰富,不呆板。“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这是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我们知道长句结构复杂,组织严密,容量较大,叙事具体,说理周详,并且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内容。短句结构简单,语法关系明确,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明白易懂。长句和短句的交错使用,相互补充,使文章波澜起伏,疏密有致,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文章中还大量运用排比手法,使得文章语言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构成整句;而与之相反的就是散句的使用,整散句交错,句子长短不一,句式也不相同,读起来很自然活泼。

【名家美文二】

论 趣

文/林语堂

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叫做趣。袁中郎叙陈正甫会心集,曾说到这一层。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来。巴士特(Pasteur)发明微菌,不见得是为名利色权吧。有人冒险探南极北极,或登喜马拉雅山,到过人迹未到之地,不是为慕名,若是只为图个虚名,遇到冰天雪地,凉风刺骨一刮,早就想“不如回家”吧。这平常说是为一种好奇心所驱使。所有科学进步,都在于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科学发明,就是靠这个趣字而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科学家发现声光化电,都是穷理至尽求知趣味使然的。

我想这个趣字最好,一面是关于启发心智的事。无论琴棋书画都是在乎妙发灵机的作用,由蒙昧无知,变为知趣的人,而且不大容易出毛病,不像上举的四端。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顾凝远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够潇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才可以画画。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就做到如米颠或黄大痴,也没有什么大害处。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癖嗜。没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无味的不知趣的一个人了。

青年人读书,最难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灵机一动,读书之趣就来了。无奈我们这种受考试取分数的机械教育,不容易启发一人的灵机。我曾问志摩:“你在美国念什么书?”他说:“在克拉克(Clark)大学念心理学。就是按钟点,摇铃上课摇铃下课,念了什么书!后来到剑桥,书才念通了。”这就是导师制的作用。据李考克(Stephen Leacock)说,剑桥的教育是这样的:导师一礼拜请你一次到他家谈学问。就是靠一支烟斗,一直向你冒烟,冒到把你的灵魂冒出火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灵犀一点通,真不容易,禅师有时只敲你的头一下,你深思一下,就顿然妙悟了。现代的机械教育,总不肯学思并重,不肯叫人举一反三,所以永远教不出什么来。

顾千里读经,是真知读书之趣的。读书而论钟点,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李考克论大学教育文中,说他问过第四年级某生今年选什么课。那位说,他选“掮客术”及“宗教”两课,每周共六小时。因为他只欠这六小时,就可拿到文凭。“掮客术”及“宗教”同时选读,实在妙。但是这六小时添上去,这位就会变为学人了吗?所以读书而论钟点,计时治学,永远必不成器。今日国文好的人,都是于书无所不窥,或违背校规,被中偷看水浒,偷看三国而来的,何尝计时治学?必也废寝忘餐,而后有成。要废寝忘餐,就单靠这趣字。

(选自《现代散文选》,有删节)

【思考】

林语堂的文章语言富有趣味性、哲理性、知识性。请你就文章的语言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论趣》

参考示例:例如:“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顾凝远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够潇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才可以画画。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是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作者对趣的阐释就像是智者喝茶品人生,淡定从容,而让人顿悟。顾凝远论画讲究兴致,“当兴致未来,腕不能运时”不能作画,林语堂随手采摘的这朵历史浪花就非常恰当地将趣字讲深,讲透,讲明,让人信服。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林语堂作品语言的哲理性。

再如:“据里考克说,剑桥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导师一礼拜请你一次到他家谈学问。就是靠一支烟斗,一直向你冒烟,冒到把你的灵魂冒出火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作者将导师和学生的谈话说得妙趣横生,我们不难想象,拿着这烟斗,喷着冒烟,这导师是如何考问这学生的。其中因不明而怒,无知而怯,明而悦,悟而喜,种种滋味随这个特别的“冒”字浮现而出。从这段话可以体会出林语堂作品语言的趣味性。

上一篇:从小“物”中“探幽”出大“理”——“借物喻... 下一篇:城市化,请慢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