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经济升级

时间:2022-03-21 01:21:30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经济升级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根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08年底我国城市化率为45.68%,预计2010年能达到47%。2009年我国城市达到654个,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已从1949年的10个,发展到2009年的124个。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08年出具的《迎接中国十亿城市大军》研究报告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25年,中国将有大约10亿人居住在城市。届时,中国将出现221座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目前欧洲只有35座类似规模的城市),其中包括23座五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翻两番。对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而言,如此巨大规模的中国城市化,无疑将孕育新的市场。

城市化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那么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升级之间的关系如何?经验表明,城市化既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又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在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初、中期阶段,主要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城市化水平。而当形成高度发达的科技、教育和管理局面时,城市化又反过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而且发展越深化,推动作用越强大。那么现阶段,如何合理地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就成了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更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从全国经济转型的大视角来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已成为了“十二五”经济工作的重点。当前,全国许多地区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构想。北方以东北三省为代表,是我国的工业基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能源资源的逐渐枯竭,制造业技术水平落后,因此,北方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发展替代产业、接续产业,主要途径是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制度创新。南方以粤、浙、闽等省为代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经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核心地带”。尽管如此,南方经济与世界发达经济还存在着生产技术、管理上的差距。因此,南方经济转型的核心是推进产业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上是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世界竞争。纵观当前全国的经济转型,由于受到不同资源、环境、市场等条件约束因素刚性趋强的影响,经济转型呈现调整空间较小、升级难度增大等不利态势,凸显了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然而,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在经济转型中把科技放在了突出位置。因此,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

宏观层面的经济转型,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城市经济转型,则扮演了更为重要并且直接的角色,对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城市是区域的“发展极”,城市经济对其腹地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扶持、引导和推动作用。在过去的20年内,城市经济是中国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在未来的20年,这一情况将更为显著。有研究根据目前趋势作出预测,中国城市GDP占全国GDP的比例,将由目前的75%增加到2025年的95%。

城市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改变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例如闻名遐迩的美国硅谷,从软件科技角度极大地牵引着美国经济。2008年硅谷人均GDP达到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硅谷的GDP占美国总GDP的5%,而人口不到全国的1%。同样,发展中国家也有相似的例子。印度的班加罗尔是印度最大、最著名的软件工业基地,拥有925家软件企业,80,000名专业人员。著名的微软、英特尔、苹果、西门子等公司都在班加罗尔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它以600万的人口,实现了上缴个人所得税在印度城市中排名第二(第一位的孟买有1800万人口)的优异成绩。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软件产业集群在马德拉斯、海德拉巴等南部城市陆续发展起来,并同班加罗尔共同构成印度南部著名的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

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在肯定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对国民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前提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来思考目前我国城市经济转型中,出现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化持续推进背景下,随着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和瓶颈,逐渐引起了专家和学者们的思考:一是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缺失,二是生产业与制造业未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城市经济产业升级问题亟待解决。

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而且难度很大,需要各级各方面加强协作,相互促进。我们要以全局和战略的思维把握方向,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大胆探索符合城市实际和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1.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最重要的是依靠科技进步,变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为技术导向型发展模式,建立一个低耗高产的节约型城市经济体系,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城郊农业以推广产业化为主,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基地化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工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扶持环保工业以减少能耗、提升层次、降低污染、改善环境。第三产业以信息化为先导,以建设和完善高级化、网络化、法制化市场体系为基础,提升城市大生产、大市场、大服务综合功能,带动和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2.加强经济和产业关联,构建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

从产业聚集角度,有针对性地吸引关联性强、技术水平更高的服务业进入,变单纯的制造业聚集为集制造与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链聚集,构建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政府应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高校加快生产业人才培育;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建立生产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高整个行业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规范服务业竞争秩序,降低服务外包的合作风险。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体系,推动相关企业间合作,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的“无缝式对接”。

3.围绕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国内城市的新一轮转型发展,在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产业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上,必须抛弃原来单纯追求量的增长的观念,注重抢占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面对新一轮的科学发展,城市经济的产业升级需要推动技术创新与优化,通过先进制造业和生产业的双轮驱动,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打造出向国际城市看齐的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城市经济产业升级不可能无成本地自动形成,需要政府前瞻性投入建设性的力量打破低水平的均衡,有效扶持企业推进产业升级。因此,政府既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更要把握时机、控制力度,加快培育和建设生产要素市场,以促使企业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编号:10ZD&003〕、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进步推动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编号:2010A10025〕的部分研究内容。)

作者:肖文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张立新)

上一篇: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转型 下一篇: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