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时间:2022-05-27 06:23:32

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摘 要】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是,美元占据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和事实上的美元本位。2008年次债危机以来,欧美经济陷入衰退,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不断累积,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经济在逆势中崛起,并且成为众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的推进也在加快。但我国仍存在资本项目管制,尚未进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还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关键性战略

2008年的次级债危机,暴露出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美国的货币发行权、美元铸币税的独享权以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权已经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弊端,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美国政府的危机管理政策导致了美元的不断贬值,为了减少美元贬值给中国持有的巨量美元资产带来的损失,我国初步在双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近年来,人民币境外流通问题变得日益重要。中国于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贸总额再创新高,成为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人民币在双边贸易的份额中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加速。

(一)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使用

人民币广泛运用的国家主要集中于东南亚、中亚、印度、俄罗斯等周边国家,还包括南美洲的部分国家。在香港,人民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人民币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在澳门地区,人民币也被广泛使用。

(二)双边货币互换

货币互换作为一种服务于双边实体经济的金融安排,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货币国际化步骤,但却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在2011年12月22日央行与泰国银行签署了700亿元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之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先后与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了相关协议,与一些国家探讨建立双边本币结算机制。

(三)货币直接兑换

人民币实现了与世界三大货币之一的日元直接兑换,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此之前,人民币与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也实现了直接交易。2012年7月11日,澳大利亚财长斯旺提出了澳元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建议。作为全球第五大货币的澳元,如果实现与人民币直接汇兑,无疑将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资本项目开放利弊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所谓“资本项目”亦称“资本和金融账户”,它与“经常项目”、“平衡项目”并列组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记录一国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跨境流动情况,包括证券、债券跨境交易,以及一国政府、企业或居民在境外的存款等。

资本项目开放是指,放松或取消资本项目下的各子项目交易的管制,它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放松或取消跨境资本交易的管制;第二,放松或取消与资本交易相关的外汇自由兑换管制;第三,对外开放本国金融市场。

(一)资本项目开放利弊之辩

1、国际上不同的观点

国际经济领域,资本项目开放的利弊之辩由来已久。1990s年代以前,国际上,尤其是西方,主张资本项目开放的观点占主流地位。然而,接二连三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专家对资本项目开放的重新思考,反对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声音渐强。

2、国内专家的看法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国内主张中国资本项目放开的声音渐弱,直至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公开发表题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的报告,沉寂已久的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争论再起。

目前看,国内对于中国资本项目长期趋于开放的观点正在达成共识。但各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资本项目开放的节奏、如何开放、资本管制效率等。

(二)资本项目开放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20世纪60年代日元在没有完全放开之前就推进了日元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推出的一些资本管制也没有影响到美元的国际化。因此,在资本项目还没有实行完全可兑换之前,我们同样有必要并且可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1、从人民币的便利性来看

就货币的可兑换性而言,人民币还远不是其外国持有者的“便利”货币。尽管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人民币在亚洲私人领域使用的不断增加,如消费、旅行支付、边界贸易支付以及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官方使用,主要反映了中国经济在亚洲的重要性。但资本项目的很多方面仍然受到管制,除了FDI可以自由流动外,其他资本交易,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仍然受到控制。因此,如果资本项目不能实现可完全兑换,人民币将很难被外国居民和非居民所广泛接受。

2、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角度看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虽然货币自由兑换并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前提,但国际金融中心要扮演规模巨大的国际流动资金的中介角色,各种货币经常大量汇集或流出,若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再多的机构集聚也很难产生可观的资金流量。

3、从国际经验来看

德国的马克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但比重很小,随着马克资本项目的逐步可兑换,其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大幅提升。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加快了金融市场开放速度,1986年建立东京离岸市场,使非居民在日本进行日元投资或筹资的渠道大为拓宽,日元国际化也随着获得了大发展,其他国家持有日元的积极性增强。

三、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们认为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完全开放资本项目的条件,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一定非要等到资本账户完全开放之后再进行。因此,我国现在应当思考在资本账户尚未完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更应当思考如何有序、稳妥地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现。为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政策建议:

1、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们不要急于提出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取代美元的目标。

从国际货币的职能来看,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一般要经历如下职能的变化:国际计价与清算货币—国际商品媒介与支付手段—国际金融交易计价货币—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所发挥的国际货币职能还主要表现在支付手段和清算货币方面,其他的功能尚不发达,尤其是在国际金融交易计价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方面尤为薄弱,人民币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课题组(2006)按照其构建的货币国际度指数体系做过测算:如果以2002年美元国际化程度为100,欧元的国际化程度接近40,日元为28.3,而人民币仅为2,这样的评分是否精准姑且不论,但其对现实的判断却是冷静客观的。

2、在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上循序渐进,先区域化后国际化

在考察美元、欧元及日元货币国际化路径的基础上,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

初级阶段:主要是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增加人民币作为计值货币的比率。在这一阶段,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主要还是由实体经济推动的,即表现为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并不涉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

中级阶段:即主要是逐步将香港和上海建成人民币离岸中心,统合“一国四币”以及间接地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高级化阶段:即人民币成为亚洲各国的国际储备,并走出亚洲。

3、建立顺畅可控的人民币回流机制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瓶颈,是境外投资者具有巨大的持有人民币的呼声和意愿,却无法把手中的外币转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我们应该加快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在培育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基础上,逐渐放开资本项目,使人民币顺利地走出去、安全地流回来。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尚处于初始阶段,只能用渐进的方式实现完全的国际化。当下我们的任务不是畅想人民币如何取代美元霸权,而是在货币国际化的大框架下如何进行国内金融体制的改革,当我们拥有了灵活的汇率制度、市场化的利率、发达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时,人民币国际化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上一篇: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 下一篇:上海雷暴特征及对飞行管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