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利弊

时间:2022-05-26 07:35:17

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利弊

自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2%以来,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且升值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将会对中国的各行各业造成巨大的影响,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其将受到许多不利的冲击,当然也会获得一些新的发展机遇。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币升值对农业经济造成影响的一般原理

汇率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也是两个国家居民相互贸易时的价格。一国的汇率是其产品净出(进)口的关键决定因素(曼昆,2003)。汇率作为调节国际贸易收支的主要经济杠杆,它的调整变动必将影响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人民币升值后,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国内居民将购买许多进口的物品,增加进口量;同时,中国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将提高,国外的居民将不倾向于购买从中国进口的物品,会减少出口量。

因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汇率政策会影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贸易关系,影响国家农业政策,从而影响到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价格。中国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汇率的国际贸易杠杆的作用就格外突出,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进出口。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美元表示的农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升,以人民币表示的农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更加削弱了国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此相应地使得农产品的出口量骤降,进口量猛增。人民币升值的间接影响在宏观层面是改变农产品的国内供需关系,进而影响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造成农民的福利损失。所以,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民福利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的开放程度和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进出口、农业生产资料的进出口、农业外资的利用、农民收入等方面。

1.农产品进出口。Klein指出,对于实际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必须在商品层面上进一步展开。总体而言,相对于制成品,农产品具有更加特殊的产业性质,如产品均是可贸易的,几乎完全可以替代、不耐久、进入的初始投资成本较低等。正是基于这些特性,一般认为,汇率波动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制成品产业的影响不同(Klein,1990)。GueDaeCho等的研究证实,相比其他部门而言,实际汇率的不确定性对农产品贸易具有更加显著的负效应(GueDaeCho,2002)。针对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文献有不少,早期主要集中在汇率并轨方面(如蔡昉,1994),而近期文献主要从定性研究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制和渠道。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程度方面,李惊雷认为,农产品实际有效汇率与价格贸易条件呈反向关系,而与收入贸易条件则不具备相关性,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实际有效汇率每变动1%,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反向变动0.5352%,汇率变动对农产品贸易额的影响不满足马歇尔—勒拿(Marshall-Lernercondition,ML)条件(李惊雷,2009)。魏巍贤通过建立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他认为,人民币每升值5%,农业产出会下降0.3%,出口会下降0.9%,进口会增加1%;如果人民币升值20%,农业产出会下降2.6%,出口会下降21%,进口会增加8.1%(魏巍贤,2006)。李锐认为,人民币每升值10%,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速度至少会降低10.9%,而国内农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至少会增加13.5%~16.3%左右,农业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扩大(李锐,2005)。

关于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影响机制和渠道方面,阙树玉、王升认为,在小开放经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农产品进口;人民币汇率风险越大,农产品进口的价格就越低;国内对进口农产品消费得越多,农产品进口价格就越低(阙树玉、王升,2010)。姜楠等人通过建立一个涵盖农产品市场、非农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开放经济模型,认为在开放经济体系下,当出现外汇市场的随机干扰时,汇率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须视农产品价格效果与利率效果的相对大小而定,若价格效果大于利率效果,则汇率与农产品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反之则反方向变动(姜楠、方天堃、聂凤英,2006)。陈龙江、黄祖辉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农产品实际出口有负面效应,而升值过程中汇率波动的汇率风险则反而有刺激农产品出口的正效应,但人民币汇率变动最终的净效应为负(陈龙江、黄祖辉,2007)。宋海英利用计量模型验证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J曲线效应,认为J曲线效应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是存在的,并且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当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宋海英,2005)。朱小梅等人根据1994—2004年的相关数据,以中国对日本农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量有着实际影响,但在出口中所谓的J曲线效应并不显著(朱小梅、田贤亮、王红玲,2006)。

尽管大多数学者通过研究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加大了农产品出口的难度,但也有学者指出人民币的缓慢升值并没有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高川认为,人民币升值虽然提高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相对价格,但在一些政策因素的作用下,并未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负面影响(高川,2008)。孔祥智、李圣军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相对比较少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进出口数量相对比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比较小,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的打击(孔祥智、李圣军,2006)。他们利用偏自相关函数(PACF)和互相关函数(CCF)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的缓慢升值并没有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产生明显的冲击的原因是:(1)人民币缓慢的升值速度给进出口商提供了充足的调整时间;(2)中国进出口农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勉强超过ML条件的临界值;(3)由农业生产资源禀赋决定的农产品贸易格局很难改变;(4)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农产品贸易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冲了实际升值的滞后负面影响(孔祥智、李圣军,2008)。此外,杨颖虹认为,虽然近期内出口会受到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由于人民币升值,国内农产品收购价格会出现下跌,使农产品的出口成本降低、竞争力增强以致后期国内农产品出口数量有望增长,并对以后的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拉升作用(杨颖虹,2006)。

2.农业生产资料进出口。人民币升值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总体上说,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人民币升值会通过降低进口产品的人民币价格而扩大农业生产资料的进口。中国目前的情况是适用、优质化肥的国内生产能力不足,这也是农业生产的瓶颈因素。因此,人民币升值增加了优质廉价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陈文汉,2006)。孔祥智、李圣军也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遏制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人民币升值能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国内市场供应量,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国内市场价格,从而减少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孔祥智、李圣军,2006)。陈林、黄丹认为,中国对进口生产资料长期保持较强的刚性需求,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威胁到国内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及销售者的经营状况。但对于农用生产资料的消费者而言,将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汇率变化带来的价格竞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产生一定程度的降价效应(陈林、黄丹,2006)。王林认为,由于国产化肥价格低,造成中国本是稀缺资源的化肥大量出口,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将增加化肥的进口量,从而抑制化肥的出口量,增加市场供应量,市场价格将相应下降,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王林,2006)。

3.农业外资的利用。人民币升值对引进外资的影响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泛。一方面,由于相对投资成本及进入成本的提高将限制外资的供给;另一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种商品的价格将决定于整个市场对于该种商品的供需状态,具体而言,资本、尤其是外资这种商品在国内的需求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必然导致其实际价格,也就是利率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而汇率调低,对于国内的外资使用者来说,对于不变的外资数量,能够减少配套资金量,同时还能降低还贷的人民币数量。因此总体而言,外资的流动趋势将主要取决于资本持有者对于成本与利润的权衡决策(陈林、黄丹,2006)。魏才认为,从长期看,汇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将减少外资供给,对农业引进外资有不利之处(魏才,2005)。陈文汉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农业中的利用外资效果是积极的,同时通过引进投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如农业项目回报期长、自然风险大、盈利水平低,因而对上述积极作用又有一定程度的抵消(陈文汉,2006)。王林认为,随之人民币不断升值,汇率的效应就会使得原来质量不高的农产品出口阻力越来越大,出资者更不愿投资于没有出口前景的农业,这将给农村的繁荣造成极大的冲击(王林,2006)。因此,农业外资的利用还要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人民币升值对农业外资利用的影响究竟如何,要视具体情况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4.农民收入。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业最大的影响不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而是农民遭受损失。具体来说,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农产品价格,削弱当地农产品价格的竞争力,使农民收入下降。人民币升值将对农民农业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进口农产品价格将下降,而中国自己生产的本来就没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价格则相对提高,从而进一步加速农产品的大量进口,这将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卖难”问题(王小梅,2005);另一方面,提高农产品价格,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渠道,也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民致富的最有效措施,而随着人民币升值后大量外国农产品的进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可能性将更小(王小梅,2004)。李小云、李鹤以大豆为例估算了人民币升值所致的大豆宏观经济损失及种植大豆的农民福利影响,结论是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1%,以2002年数据为基础估算大豆净进口量理论上增加1208.48万吨,理论上会导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压缩9575.93万亩,所致宏观层面大豆净产值损失理论估计达1.95亿美元;农民福利方面,会使3115万种植大豆的农民面临改变生计风险,理论上每个种植大豆的农民大豆收入将减少38元(李小云、李鹤,2006)。但也有学者指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农业生产资料及农用物资的进口,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在生产资料方面的投入,削弱出口量下降带来的农民收入减少的负面影响(杨颖虹,2006)。

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成为近年来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在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中,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比重较高,如纺织品、服装、低档家电等。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王小梅认为,如果人民币升值,将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直接冲击中国的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其产品出口困难,生产相对萎缩,从而影响其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王小梅,2004)。王林认为,农业产业属劳动密集型,生产效率低,人民币升值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的流失,会减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这对于安排目前总体过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王林,2006)。孔祥智、李圣军认为,对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来说,人民币升值还是有一些负面影响的。但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实行低价的策略来占领国际市场的,将导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碰到的出口障碍,更多的是绿色壁垒,不是价格问题。所以,人民币的升值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负面打击不会很大(孔祥智、李圣军,2006)。

三、结语

面对本币升值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补救措施。发达国家由于财力雄厚,经常采取的措施是减税、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但其成本非常高昂,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很难提供得起如此高昂的费用。为了保持农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应该结合国情采取如下等措施来保持农业的健康发展:(1)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或是缓慢升值的态势,防止大起大落;(2)在WTO的框架内加大对农业的各项补贴政策;(3)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和创新,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4)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寻找新的优势;(5)加强风险防范教育,灵活运用规避汇率风险措施。

上一篇:从双重角度谈电影票房预测 下一篇:低碳经济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