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堂共享语文资源研究

时间:2022-05-25 04:26:58

品德与社会课堂共享语文资源研究

摘 要:将语文资源和品德与社会课合理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便于共享资源、高效利用。文章从整合阅读,陶冶人格情操;联系识字,渗透传统人文;结合写话,启迪社会责任;融入作文,升华丰富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语文资源;品德与社会课;共享;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15;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3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道德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当代学生的教育启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语言的表达能力、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课外知识积累的能力,等等。但是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学习,如何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操,成为了很多教师教学中的难点,而将语文资源和品德与社会课合理地结合起来,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够共享资源,使其得到高效利用。

一、整合阅读,陶冶人格情操

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说,“学好语数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了心中追求的目标,而对于像品德与社会这样的学科,就有所忽视,认为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来学习。所以,在教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语文课程中经典的文章来引入,使课程变得丰富化和多样化。对于如何能够教好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课文讲述与解读,更重要的是人文的熏陶与渗透,因此,要经常通过一些经典的课文来让学生更深切地进行感受。比如在学习语文课文《再见了,北京》时,文章主要讲述的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文章中写到“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这句话不仅仅渲染了一种激扬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各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深深地表达了人们对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激动心情。而让学生来学习这篇文章,要通过在课堂上不断反复地阅读以及对文章的分析,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国家发展的动态,更强烈地体会到爱国的情感。如果单纯地给学生讲爱国的重要性,学生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因为对于一些事情,如果不是亲身体会,是很难产生共鸣的。所以,合理地利用语文资源,一些经典的文章,不仅能够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联系识字,渗透传统人文

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被网络化的普遍性所覆盖,对于当代的学生更是如此。例如,打字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的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人出现了错别字连篇的情况。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语文的教学中也有一定的要求,就是在识字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也就是说,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且纠正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出现的字词等错误。比如说在教学《让我们来寻根》时,这篇课文不仅仅讲述的是我们的根、祖先,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一些成语,像女娲造人、钻木取火、结绳记事、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等,教师不仅仅要讲一些关于我们根的历史,而这些成语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首先,教师要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讲解。其次,要安排课堂的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成语的听写练习,让这些词不再是难点,而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内容。在《九寨沟》这篇文章中,所涉及的是这里的美丽的风景、瀑布的壮观等,还会学习一些重点描绘景物的词语,比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等,不仅仅要让学生理解其所讲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很多学生往往不会写这两个词,所以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要重点教学这几个词,让学生加深印象。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知识记忆的准确性,而且对于语文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与语文教学有一定的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三、结合写话,启迪社会责任

语言是当代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对于如何将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当中的经典内容运用到学生们的写话当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别要注意的重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当中主要学习的是情感的表达和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这些都是应该在写话当中得以体现的一些关键点。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常常教导学生,当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与困难时,应该如何面对,怎样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挫折和困难,以及要如何掌握和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但是仅仅靠一些简单的说教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因此,教师要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们能够有更深刻的体会。例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这一课时,一星期之前教师就要让每个学生都参加一项劳动,并在课上讲述自己的亲身感受。之后会出示一些劳动场景,比如帮爸爸喂鸡,自己洗袜子等,让学生描述劳动过程。最后听《瑞恩的愿望》这个故事,讲述一个意大利的男孩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别人的愿望,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行动和感受。还可以进行课后延伸,用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没有学习这一课时,很多学生的观念是:爸爸妈妈劳动都是理所当然的,我没有义务进行劳动,劳动并不是我的事情,我不做也是正确的。学习了“我的劳动感受”这一课,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在学生的写话中能够得以体现。学生的能力在写话中也会得到提高,知识在写话中得到丰富和运用,兴趣在写话中更加浓厚,良好的品德在写话中得到发展和弘扬。

四、融入作文,升华丰富情感

对于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设计,比如说一些简短的问题,或者是内容的假设,插图故事的发生,等等。这些简单而别样的设计,都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定的启迪作用,让学生们有更好的联想。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有更独立的见解和想法。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相对来说能力会弱一点,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比如说活动、写见闻等,而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运用其进行文章的扩展。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不给邻居添麻烦”一课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有了麻烦怎么办?让W生交流发生在周围的邻里之间的故事,之后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幅图,第一个小同学怎么做了,你知道为什么吗?第二个呢?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发表意见。最后进行一个小展示,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由此引发学生的感想,将主题进行一定的升华,由最开始的小小的邻里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升到人的道德修养问题。而在教学高年级的学生时,要让学生们明白生活中有你有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与人之间要能够互换一下角色,你就能走进他人的心灵世界,就能理解他人,就不会陷入烦恼当中,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经过一系列的设计,将品德与社会的文章中的一些经典的故事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学生的写作当中,从另一个方面来升华学生们的情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道德修养的提升,不仅仅是从一方面来说的,而是从多方面来进行提高的。比如说,作文的写作能力,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一篇文章的主题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一篇文章的好坏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情感的丰富与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学当中要注重多种方法的整合,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品德与社会课新课改不断推进提供借鉴。而品德与社会课堂共享语文资源,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收获更丰富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顾晓莉.初中思想品德课呼唤人文关怀[J].现代教育科学,2010(04).

[2]朱敏江,朱秀丽.让品德与语文教学效益在整合中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2011(24).

[3]马洁,高惠荣,崔宁.《品德与社会》课程已有资源的有效利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4]张茂聪.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6(03).

[5]谢淑英.小学“品生”课堂与语文、地方文化的融合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字信息化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