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健美操动作的灵魂

时间:2022-05-24 03:54:43

音乐――健美操动作的灵魂

健美操是一种融体操、舞蹈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练习者在节奏感强、速度较快的音乐伴奏下,通过身体的练习塑造美的形体,从而达到健身、健美、陶冶情操的目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特别希望表现自己,在健美操课中,只要听到伴奏的音乐,就想跳起来。通过音乐的伴奏有助于练习者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的风格、节奏等特点及变化,有助于激发练习者的情感表现,提高兴奋性,发展表现力与想象力,有助于调节肌肉运动的力度变换,从而培养其节奏感和协调性。有研究证明,在健美操课上使用音乐比没有音乐时耗氧量大,但主观感觉不疲劳。可见音乐节奏还可以减轻疲劳,对提高课的质量十分重要。那么,在健美操课中,如何将音乐与健美操融为一体呢?

一、音乐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应用

音乐是表现健美操意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音响、听觉、情感的艺术,它有一种神奇感人的力量。好的音乐可以激发练习者的情绪,提高动作表现力,是音乐使健美操成为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艺术体育项目。因此,应在健美操教学的不同阶段选择不相同的音乐。

准备活动是为基本部分的内容做准备而进行的活动。配合音乐进行练习能起到收心热身、愉悦身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运动氛围。它所选择的音乐应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而安排。一般练习可选择轻松的、进行速度的乐曲,原地队列练习选择节奏鲜明有力的音乐,行进间队列练习选择刚健有力的进行曲,辅练习选择缓慢、柔和连贯的音乐,轻器械练习选择节奏清晰、较慢、富有弹性的音乐。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音乐,教学时让学生先去熟悉音乐。在做动作时,教师再用简单的语提示学生,让学生将动作融入音乐中,让音乐去感染动作,让动作去表现音乐。

在健美操基本部分教学中,一般在学习新动作时选择节奏清晰、稳定的音乐,练习组合动作时最好用和动作相配套的教学音乐。教师要事先准备好音乐,使音乐从开始到结束都与动作密切配合。整个乐曲要旋律优美,起伏明显,节奏鲜明,高潮突出。在教学时,教师一定先让学生欣赏组合的音乐,使学生在了解音乐的特点性质后,边听音乐边学习组合动作。教学时教师要抓住音乐的主旋律,努力做到音乐与动作相一致,敢于探索和利用健美操教学中的美来陶冶学生情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让学生找找自己喜爱的音乐在课下进行练习,课上再让他们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这样,学生们不仅能熟练掌握组合动作,而且课上总是有新鲜的感受,学生们就不会感到枯燥和疲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节奏感、表现力,使课堂上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氛与青春的活力。那么,在选择乐曲时要注意尽量根据动作的风格、特点、节奏去选,使音乐与动作紧密配合,结成一体,保持动作和音乐的完整性。一般来说,轻快、跳跃的动作要选择节奏清晰、活泼的音乐,优美连贯的动作选择一些抒情的音乐,刚健有力、气势蓬勃的动作选择一些雄壮的音乐,一些跨步、跳步的动作选择动感较强的音乐。总之,音乐必须与整套动作相协调。

另外,在选择音乐时对于序曲入场、队形变换、退场的音乐,应精确计算,节拍长短要恰如其分。

在教学结束时,要进行短时间的放松,以消除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在做放松活动时,也可与音乐相配合,在选取音乐时应根据放松的内容和动作选择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使音乐与动作相配合,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恢复身体状态。

二、选取音乐时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突出重难点,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选择适合本课内容、要求的音乐,充分展示健美操动作的内容,然后再一起合音乐进行备课。

选取的音乐要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中学生处在生理发育的特殊阶段,生理发育引起的第二性征突变和生理上自我意识的增强形成的合力,使中学生性意识觉醒,对异性充满好奇。但中学生心理发育和自控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选择音乐时要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音乐。

选择音乐要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年级特点,根据学生学习音乐的实际情况,先从熟悉的音乐开始调动学生的热情参与,然后再选择其他音乐,使学生逐步适应,练习时音乐与动作才能充分结合。

针对成套的动作,选择音乐要根据健美操动作的速度变化而变化,保持音乐的完整性。另外,在音乐中还可适当加一些特殊效果,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动作的表现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总之,是音乐使健美操成为一个“活”的体育项目,没有音乐的健美操不能称为完整的健美操。只有在健美操课上准确运用音乐,才能更加突出健美操动作的表现力,更好地表现动作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健美操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淑娟,蒋凯.健美操教学如何有效使用音乐[J].中国学校体育,2001(2)耕.

上一篇: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异步教学的指导作用分析 下一篇:新视域下体育课中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