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音乐的灵魂

时间:2022-07-14 04:42:02

抓住音乐的灵魂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同课异构”这种教学研究形式备受关注。笔者认为,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在寻找共同规律的同时,有必要对“异”进行思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同课异构;规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同课异构”这种教学研究形式备受关注。笔者认为,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在寻找共同规律的同时,有必要对“异”进行思考,“异”在何处,为何会“异”?近期在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中,聆听了学科带头人杨晓刚老师执教的音乐课《枫桥夜泊》,恰巧前不久在校内笔者也上过此节公开课,对比杨老师的课,我在领略到优秀教师教学风采的同时,更体验到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现将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以飨读者。

一、基础知识的训练要扎实

从教歌环节可以看出,我和杨老师对识谱教学的认识存在差异。杨老师的课堂中很自然地融入了识谱教学,而我却只字未提。我也曾思考过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识谱训练是否必要这个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知识、学科为本位,重视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但因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还不佳。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很多教师就误以为双基教学有所弱化,同样,我也不例外,认为识谱训练可以暂时忽视,毕竟摆在现实面前的有两大障碍:1.学生普遍对识谱不感兴趣,甚至有畏惧感;2.音乐教师不可能持续跟班教学。一个班的学生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可能会遇到好几位音乐教师,每个音乐教师对识谱教学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恰巧又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同又会产生分歧。因为重视程度的不同使得识谱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同样是歌曲教学,杨老师的每一句旋律教学都做到先教谱后唱词,孩子们跟着模仿。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可听课老师并不觉得乏味,他们的评价是“新歌教学这个环节非常扎实,我们也开始重新认识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其实只要识谱教学不至于太过呆板和专业化,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是可以接受并喜爱的。

二、基本技能的指导要细致

“把你们的口腔打开,不要把嘴压扁”,“深深地吸一口气,用你的情去唱,不是用你的音量”……这些发声方法杨老师在课堂中多次提到,而我却担心多讲或者多进行基础训练被扣上过分“强化双基”的帽子。学生演唱时,我总会让学生模仿我微笑着歌唱。如果音量过大或者出现喊叫的情况,我会提醒学生声音轻一点保护好自己的嗓子。但究竟轻到何种程度,气息如何控制等等都未涉及。杨老师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种做法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对学生的发展都不利。从生理上看,这样的演唱俗称“大白嗓子”,多唱几首就会声带疲劳。从心理上看,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不良的演唱习惯,受害终生。由此可见,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必要的。一旦缺少必要的双基训练,音乐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突出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突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由于音乐学科的特点,我总以为学生如果不跟着老师学,就无法学会唱歌,更无法突破难点。于是我在解决难点时,以自我为中心,把我所认为的难点给学生一一罗列出来并进行详细讲解。而杨老师则心里装着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再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要到位

学会唱歌很容易,但把歌唱好却并非易事。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教师通常在力度、速度、情绪等方面让学生有所变化。对这节课的歌曲情绪的处理上,我和杨老师各有侧重。比如,我在学生每一段唱会之后,紧接着就进行情感的引导,通过我的分析学生要立即唱出我想要的那种声音,可结果总不尽如人意。杨老师的教学,是在学生把整首歌曲学会之后,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诗人的遭遇以及由于触景生情其内心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有了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地唱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唱出歌曲的意境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拓展内容的内涵要更丰富

拓展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拓展得好不好,也是一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拓展环节我设计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兴趣,给孩子们欣赏两首最近很流行的《新学堂歌》中的视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没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杨老师则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欣赏两首不同版本的《枫桥夜泊》,一首是流行版本,一首是儿歌版本。目的是通过不同版本的比较,让学生明白,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音乐,作曲家都会根据对作品深入的理解,创作出不同的旋律,但其风格都是一样的,如《枫桥夜泊》情绪上始终是带着淡淡的忧愁。由此延伸到当今社会上一些不好的现象:很多古诗新唱都被乱改、胡编乱造,甚至被改得面目全非,没有根据诗人原来的意思进行谱曲。所以同学们对音乐应有选择性。这样的拓展挖掘内涵,深化主题,是音乐课的一大亮点。

总之,同课异构是一种很好的教研活动形式,我们年轻教师在同课异构中,可以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家风范,领悟教学真谛,促进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邓名华.《同课异构“异”在哪儿》[J],《中国音乐教育》, 2011(1).

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论以网络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