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概念中的隐喻和转喻

时间:2022-05-21 10:42:58

情感概念中的隐喻和转喻

摘要:以经验主义认知观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喜悦、愤怒和恐惧三种情感体验,认为隐喻和转喻在这些情感概念中有不同分布。

关键词:情感概念 隐喻 转喻

一、引言

隐喻和转喻研究历时较长。Croft, W(1993)认为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过程。隐喻与转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隐喻与转喻在情感范畴中均有充分的体现。以认知语义学为理论框架,本文通过例证分析隐喻和转喻在喜悦、愤怒和恐惧等人类情感中的体现,阐述这两种认知手段的不同分布。

二、情感概念

情感是人类经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框架下基于语料的系统分析,对英汉日常语言中3种基本情感——快乐、愤怒和恐惧进行比较。

1、 喜悦

喜悦是在愉快和舒适的环境中出现的积极情感,表现为血压升高, 血液循环加速,脸色泛红及发亮,心率加快等生理现象。Lakoff和Johnson(1980:15)认为英语表示Happiness的隐喻常用身体直立向上表示喜悦和快乐,并形成“喜悦是上”的概念。例如:Jack has been lifted for joy. He seems in high spirits. I am keyed up about the victory.

high, lift, key up都和“向上”有关,快乐和喜悦情感认知模型一般采用向上趋势进行隐喻的映射。汉语不乏类似例子,比如“弟弟昨天兴高采烈。/他斗志昂扬。”

人类语言倾向使用“喜悦是上”的隐喻概念,源于人类的认知进程,喜悦可提升个人空间概念,最初的具体情感词语后来被抽象概念化。

2、愤怒

谈论、构想以及体验的“愤怒”都是构建在隐喻基础上,并在与转喻相互作用中被概念化。转喻的产生有两大综合性构型:整体转部分或部分转整体,以及部分转部分。这两大综合性构型可以概括所有的转喻关系(文旭,叶狂2006)。例如\:Manager was flushed with anger./He grew red with anger./My heart pounded in an anger.

以上情概念反映出人们常以气得红脸“flushed”“got red”、“scarlet”,心跳“heart pounded”等全身及身体局部心理和生理反应来对“愤怒”进行定位。这些语料证明了“愤怒”的语言表达大多与人发怒时全身和身体局部生理上的变化(脸红、不安、发热、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压抑等)有关,由此看出隐喻和转喻两种修辞手法在这种情感范畴中均衡使用。

3、恐惧

按照普通心理学的解释,恐惧是个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是由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所引起的(叶奕乾等1997)。英、汉语对“恐惧”的概念化有相同的理解。英语例子有:Sweat beads were on my forehead./The boy was crying for fear./ He was paralyzed with fear./The man’s face grew white as a sheet.

从以上例句可看出,恐惧“FEAR”的ICM完型感知可分为:流汗“sweat beads”, 叫喊“cry”, 脸色苍白“white as a sheet”, 呆若木鸡“paralyzed”等局部表情。

同样,在汉语中,“恐惧”情感隐喻的许多表达式是通过把内脏和五官的生理变化映射到情感域上而形成的。比如:他被吓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刷的一下脸色发白。/读罢信,他面无血色,浑身发抖。

人在恐惧时呼吸加快而短促,心脏和脉搏跳动加速,血液循环不畅通,因此出现身体发冷、脸变色、心脏跳动加快等局部生理反应。在对这些现象进行概念化的认知过程中,身体局部激活全身,突出后者,所以,ICM部分转喻整体多出现在“恐惧”的语言表达中。

例证及分析隐喻和转喻作用于以上情感概念,可以将这三种情感的隐喻和转喻认知作如下分布。在愤怒情感中,隐喻和转喻趋于平均分布;在喜悦情感中,隐喻方式居多,转喻较少;而在恐惧情感中,转喻方式居多,隐喻较量。

人在恐惧时呼吸加快而短促,心脏和脉搏跳动加速,血液循环不畅通,因此出现身体发冷、脸变色、心脏跳动加快等局部生理反应。在对这些现象进行概念化的认知过程中,身体局部激活全身,突出后者,所以,ICM部分转喻整体多出现在“恐惧”的语言表达中。

生理和心理基础决定情感的认知,而隐喻和转喻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在以上三种情感范畴中,喜悦的概念化大部分通过隐喻实现,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过程在愤怒的概念化中均衡分布,而恐惧的概念化主要依靠转喻来体现。同一身体表情可以体现不同的情感。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同时相互转化,让我们更准确地认知人类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Reference:

[1]Croft, W.The role of domai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J].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4 / 4:335-370.

[8]文旭,叶狂.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

[9]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选择文化产品,提高青少年人文素质 下一篇:小议IPO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