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坚毅品格培养的六个维度

时间:2022-05-20 05:19:36

当代大学生坚毅品格培养的六个维度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品格教育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高校开始着重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大学生培养、塑造成新时代的具有坚毅品格、高素质人才成为众多教育者和学者的研究方向。基于此,从通过正直善良的品性,沉稳内涵、胆识大度的胸襟情怀,百折不挠、厚积薄发的坚忍精神,不软弱、不怯懦的刚强品质,自律自省、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远大的志向、卓越的追求等六个维度进行论述,为高校大学生培养坚毅品格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坚毅;品格培养;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41-02

坚毅,指坚定而又有毅力。塞缪尔・斯迈尔斯在《品格的力量》一书中指出:“品格是个人和民族发展的基石和力量源泉,是世界发展最强的推动力。”唯有坚定的人可以不畏艰险,唯有大毅力可以登上高峰。“品格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塑造人学生良好品格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军,须有坚毅的品格,不软弱,不怯懦,方能担负起历史之重任,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同时,拥有坚毅的品格是大学生发展、进步的关键,是步入社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坚毅品格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当代高校的大学生坚毅品格形成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一、正直的品格,善良的心灵

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多个方面,而正直的品格则是必不可少的。正则“品端”,直则“人立”。正直是一种风骨,它犹如寒风中的梅花,犹如峭壁上的松柏,即使寒风凌厉,即使险象环生,他们仍然保持傲骨、不屈不挠。善良的心灵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所缺少的正是这种优良的传统。俗话说,善良是美德,更是一种心境。它不是能力与资本,却会使我们有一个更高的平台,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拥有善良的心灵的人,会善于发现事物的内在美,而不会只注重外在美。他们不会整天对着电脑,拿着手机,沉迷于网络和虚拟游戏,而是虚心学习知识,用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这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严重缺乏的品质,许多大学生,做着所谓的“低头族”,等到走向社会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无法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所以大学培养学生成为善良的人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坚毅品格形成的基础。

“在学校成功索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牢固树立以育人为本,为学生这一主体服务的意识。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发展。”[2]针对当代大学生和现代社会实际,高校应注重培养“追求卓越、敬业尽责、善良公正、勤奋自律”等方面的意识。

二、沉稳内涵,胆识大度的胸襟情怀

品格的形成,仅凭借正直、善良是远远不够的,具备沉稳内涵,胆识大度的胸襟情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大学,正是一个人的升值期。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大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对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他们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业,经历过了高考,步入了大学,以为自己终于解放了,面临一些人为或者社会因素,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开始向自我倾斜,或被金钱扭曲,或被利益驱使而误入歧途,“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置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于不顾,形成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3]殊不知,等待他们的却是人生的升值期,正因为他们错过了,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四年的光阴,毕业后,面对就业上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婚姻的压力等一系列的挫折与障碍。

这种倾向对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存在着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成长极为不利。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升华自己的情怀,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沉稳内涵、胆识大度的胸襟情怀来培养自己坚定的意志力,使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实现自我升值。

三、百折不挠、厚积薄发的坚忍精神

在现代教育中,高校不应该只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该培养他们勇于战胜困难挫折的坚忍精神,要让他们明白:“挫折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4]在挫折面前,大学生要学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只有理性地面对挫折,才能使自己更加的成熟,走向成功之路。

“大学生既有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又缺乏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既有对社会不满、参与社会改革的愿望,但又缺乏承担责任的决心和能力;既有年轻人的朝气,但又缺乏积极向上的信仰。”[5]大学生涯只是每个大学生生命之中短短的一段旅程,或许来不及准备与适应,大学生就已经到了该步入社会的时候,做不好事情?能力不足?匆匆四年大学时光,不可能教会大学生一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但是,让大学生明白什么叫厚积薄发,让他们学会放低眼光,存储实力,是现代教育所必须执行的。反而,眼高手低是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大学生进入到社会后才意识到社会竞争之激烈,却又无可奈何,这是因为缺少了这种坚忍的精神。当代的高校教育,不应仅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应该让学生懂得百折不挠、厚积薄发的道理。只有这样,在面对今后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时才会游刃有余。

四、不软弱、不怯懦的刚强品质

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障碍。”困难挫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或多或少会面对一些困难挫折。其中,有客观因素引起的困难挫折,有主观因素引起的困难挫折,但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引起的困难挫折,作为当代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都不应该惧怕。

有人说,当代大学生已变得越来越软弱、怯懦,自信不足、自我封闭等等。但每年也有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自信而且有能力,受到公司的高薪聘用。现在中国大学之前的教育,可以说大都是应试教育,学生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只有到了大学,大学生才会真正有机会接触到来自社会层面的历练。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怀揣着梦想却与之背道而驰,太多人怀揣着梦想却与之擦肩而过。不是没有能力实现,不是没有追逐的可能,而是没有一颗愿意大胆去追逐梦想的心。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一颗逐梦的心,他们最初最接近梦想的时候便是在大学时期。让大学生明白刚强品格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这是高校教育必须做的。

五、自律自省,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缺乏这种意识,勤于自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有几个能做到的,所谓自律,即是遵守法纪,自我约束。俗话说:“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只有在学校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社会上遵守生存法则,自我约束能力强大,不为外界诱惑所牵制的人,才会成功。至于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代贤者尚且知道反省自己的言行,如此教育后人,那么今天的我们难道不应该虚心向古代学者学习,做一个自律自省的成功人士吗?

责任,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业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倘若大学生在大学连学业都无法重视,轻视它,不尊敬,那么毕业后走上社会面对工作事业又怎么会成功呢?责任是自己对自身或者他人、家庭、集体、国家及社会有所承担的觉悟。有一颗责任心,是我们立足社会为人处事的基本前提。“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承担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健康发展。”[6]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律自省、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使他们成为敢于担当的人,是现阶段高校培养大学生的重中之重。

六、远大的志向、卓越的追求

每个人都会有目标,有梦想。在大学成长的这个关键时期,让每一个大学生明确地树立目标,然后去为之努力拼搏,是当下大学教育犹为重要的一部分。正如所说:“现在,青春是用来拼搏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很难成功的,现在教育不仅仅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还应该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明确地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拼搏奋斗。少年强则中国强,如果我国大学生能拥有这种坚定的信念,相信他们以后立足社会,也都将是各行业的栋梁之才。斯大林说:“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的而产生。”心中没有卓越的追求,对事业没有使命感荣誉感,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拥有“坚毅”;而心怀伟大志向、满腔热血的人们自然更能够坚持自己的路。如果要培养大学生追求卓越的志向,树立起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强意识品质与心理素质,就应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身为未来世界的主人翁的意识,拒绝“混日子”,使之具备乐于参与并赢得竞争的“野心”。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充满竞争,万物皆在竞争的时代,要在这种以竞争为主旋律的大环境中求取生存发展,就要参与竞争、赢得竞争,就要追求“一流”,追求“卓越”。必须使学生明白:追求卓越是一种精神气度,一种奋斗意志。尤其在现代社会,一切都在快速变化快速发展,新的事物不断萌生、发育、发展,领先的机遇无穷无尽,从这一意义而言,我们培养大学生追求卓越,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积极奋斗的精神,满怀热情、勇于争先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邹长青,周伟.大学精神与大学生品格教育研究[J].学术探索,2014,(5):147-151.

[2] 张翠萍.开展教学方法创新 注重学生观念与品格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134-135.

[3] 张南生.论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现实困惑与解决途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68-171.

[4] 谢小葵.如何塑造学生坚毅的品格[J].文教资料,2011,(6):136-137.

[5] 金升霞.中国大学生品格教育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03-205.

[6] 董明洁.培育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思路与途径[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上一篇:浅谈380V低压配电系统中接地技术 下一篇:河南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