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住房状况的地区比较

时间:2022-05-19 12:42:24

城镇居民住房状况的地区比较

〔摘要〕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降维,对我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住房综合状况的地区差异、住房类型特点及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住房综合状况最好,住房综合状况最差,省际之间住房状况差异很大,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在缩小;中部地区住房综合状况最好,而东部地区基本住房状况很差,西部地区住房设施状况也不完善;相比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城镇居民住房状况在改善。

〔关键词〕人口普查;城镇居民;主成分;住房状况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3)04-0060-06

一、引言

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开始,居民住房成为人口普查的一个方面,经过10年经济发展和住房建设,城镇居民住房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状况已经成为必要。住房作为“衣食住行”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研究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状况很有现实意义。

从综合角度来分析居民住房状况要比采用单指标描述更加具有全面性,也更加合理[1]-[5]。但是目前研究居民住房状况大多是放在住房的某个方面,如研究住房的供给与需求,高房价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没有考虑已有住房的综合状况,而且从家庭层面来研究住房综合状况的文献相对较少。易成栋[6-7]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研究了我国农村家庭住房状况的省际差异,认为收入是影响住房状况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研究住房状况的指标赋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张杰和榻文昊[8]研究了2009年我国城镇住房的发展,并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住房市场的状况,认为今后应当将保障性住房作为政策调整的方向,但其立足点是住房市场,而且住房供给与需求是说明住房自有状况的。刘米娜[9]基于CGSS(2003)的数据从住房产权的角度研究区域差异,认为当前住房产权差异来源于区域市场化程度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充分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有关住房方面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指标权重,避免赋权的主观性,进而综合考虑分析城镇居民住房状况的省际差异。此外,本文不仅分析城镇居民住房状况的现状,还对我国10年间城镇居民住房状况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研究,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类型特点进行评判,得出本文相应的结论。

二、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江苏住房综合状况最好,住房综合状况最差,不同省份之间,住房综合状况差异较大。江苏住房综合状况得分为1.21,而住房综合状况得分为-3.07,两者相差4.28,而且有18个省份住房综合状况得分为正,住房综合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省份住房综合状况得分为负,住房综合状况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住房综合状况省际之间差异较大。住房综合状况的好坏不仅反映了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程度,还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住房综合状况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其居民住房综合状况越是优越。

从各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广东住房设施状况得分为3.01,排在第1位,住房设施状况得分为-5.20,排在最后一位,说明广东住房设施状况最好,住房设施状况最差。住房设施状况主要是指居民日常生活的设施完善程度,在居民收入较高的东部地区,其管道自来水普及率较高,尤其是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发展,管道天然气成为现代住房的必需生活设施。湖南住房基本状况得分为2.99,上海住房基本状况得分为-2.41,说明湖南基本住房状况最好,上海基本住房状况最差。黑龙江住房自有状况得分为2.92,排在第1位,住房自有状况得分为-3.09,排在最后一位,说明黑龙江住房自有状况最好,住房自有状况最差。由此可见看出,经济发展水平越是发达,其住房生活设施越是普及,但是基本住房状况却不如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房价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较高,居民较倾向于中小户型的房子。

从住房综合状况得分的地区分布来看,在住房综合状况得分前10位的省份中,江苏、山东、辽宁和河北属于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9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10个省份。湖北、江西、湖南和河南属于中部地区,而重庆和四川属于西部地区,而且在住房综合状况得分最低的10个省份中,西部地区占了6个,可见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住房综合状况要明显优于西部地区。

四、住房状况的类型判别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各省份主成分得分,可以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类型特点进行判别,根据聚类谱系图,可以将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类型分为五类,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相关指标可以看出:

第一类包括6个省份,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这6个省份均为东部省份。从表2能够看出,这6个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状况特点是住房设施状况得分均为正值,住房基本状况得分除福建外均为负值,住房自有状况得分均为负值。这说明第一类住房类型特点是居民住房设施状况较为完善,但是基本住房状况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户均住房建筑面积并不是很高,而且居民住房自有状况较差。天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6.11 m2/人,

数据来源于《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结果经作者处理得到,下同。排在全国第23位,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0.28 m2/户,排在全国第25位,广东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6.38 m2/人,排在全国第21位,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4.33 m2/户,排在全国第22位。从住房设施状况的各项指标值来看,这些省份在管道自来水拥有率、洗澡设施拥有率和现代炊事燃料普及率方面排名比较靠前。广东、天津和浙江管道自来水拥有率位列全国前三甲,上海排在全国第6位,福建排在全国第9位,北京则排在全国第12位,此外这6个省份的现代炊事燃料普及率是全国最高的。从居民住房自有状况来看,这6个省份居民住房自有率仅仅高于的38.18%。

第二类包括河北、江苏和山东3个东部省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4个中部省份,广西、重庆和四川3个西部省份共10个省份。从表2能够看出,这些省份住房基本状况得分与住房综合状况得分均为正值,除河南和湖南外,其他省份住房设施状况得分均为正值,说明这些省份住房类型特点是基本住房状况和住房综合状况比较好。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户均住房建筑面积来看,江苏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03 m2/人,湖南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5.31 m2/人,湖北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5.05 m2/人,这三个省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排在全国前3位,而且河南、江西、湖南、江苏、广西、湖北和河北这7个省份的户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排在全国的前7位。从住房综合状况得分来看,江苏、湖北和山东分别位列前三甲,重庆、四川、河北、江西、湖南、河南和广西分别排在全国第5—11位。

第三类包括山西、内蒙古、安徽、贵州、云南、陕西和青海共7个省份,其中山西和安徽属于中部地区。这些省份的住房设施状况得分均为负值,而住房综合状况得分除安徽外均为负值,说明这些省份的住房特点是住房设施状况和住房综合状况较差。从各项住房设施指标值来看,陕立使用厕所率排在全国第14位,安徽独立使用厨房率排在全国第15位,云南和贵州现代炊事燃料普及率分别排在全国第13位和第17位。从住房综合状况得分的排名情况来看,排名最好的是安徽(第17位),其次是陕西(第22位),山西排在第24位,云南、青海、贵州和内蒙古则分别排在第27—30位。

第四类包括7个省份,分别是辽宁、吉林、黑龙江、海南、甘肃、宁夏和新疆。这些省份的住房特点是基本住房状况较差。从住房基本状况得分情况来看,得分最高的是宁夏和甘肃,分别排在全国第17位和第18位。从住房基本状况的各项指标来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最高的是新疆,为27.31 m2/人,排在全国第18位,户均住房建筑面积最高的是海南,其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为80.94 m2/户,排在全国第18位。从住房自有状况得分情况来看,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位列全国前三甲,甘肃则排在全国第12位。从住房自有率指标和独立使用厨房率指标来看,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独立使用厨房率排在全国前3位,而住房自有率则分别排在第6位、第4位和第5位。

第五类仅包括。城镇居民住房的典型特点是各项指标得分都比较低,表现还可以的是基本住房状况方面。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84 m2/人,排在全国第7位,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为88.59 m2/户,排在全国第12位。从住房设施状况的各项指标来看,只有现代炊事燃料普及率是排在全国第22位,其他指标值均排在全国最后一位,说明住房设施状况相当差,居民住房方便程度亟待提高。

五、住房状况的变化分析

根据各主成分在相关指标上的载荷,同样可以得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住房综合状况的得分情况,下面利用折线图来分析10年来我国不同省份之间住房综合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经过10年的经济发展和住房建设,从图1中能够看到:

住房综合状况改善程度最大的是重庆,其次是,改善程度最小的是浙江和上海。这主要是因为浙江和上海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居民住房综合状况就已经较好,因而具有很小的改善空间,而西部地区则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伴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其居民住房状况也在逐渐改善。

从住房综合状况改善程度的空间分布来看,中部地区居民住房改善程度最大。在16个住房综合状况得分增加的省份中,有5个属于东部地区,5个属于中部地区,6个属于西部地区,而在15个住房综合状况得分减少的省份中,有6个属于东部地区,3个属于中部地区,6个属于西部地区,由此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居民住房综合状况改善程度最大。中部地区居民住房综合状况的改善主要是来自于基本住房状况和住房自有状况的提高,尽管东部地区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但是高房价导致基本住房状况和住房自有率的改善空间有限,从而导致住房综合状况的改善程度较小。

六、结语

本文利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状况的地区差异、发展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住房类型特点进行判别,可得如下结论:

第一,江苏住房综合状况最好,住房综合状况最差,而且东中部省份住房综合状况要明显优于西部省份,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江苏住房综合状况得分排在第1位,而住房综合状况得分排在最后一位,由此可见江苏住房综合状况最好,住房综合状况最差。住房综合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经济发达的省份其综合住房状况较好。此外,通过住房综合状况得分的变化情况来看,中部地区省份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省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差不大,说明中部地区省份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已经成为三大地区中住房综合状况最好的地区。

第二,东部地区省份住房设施状况较为完善,西部地区省份居民住房设施状况很不理想。

在住房设施状况得分排名前10的省份中,东部省份占了7个,并且在住房设施状况得分最低的10个省份中,竟然没有一个是东部省份,由此可见在住房设施状况上地区差异还是很明显的。造成住房设施差异很大的原因就是东部省份经济比较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明显要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而且中国制造业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造成了城镇居民住房设施状况上的差别。

第三,中部省份居民基本住房状况较好,东部省份居民基本住房状况较差。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应当说是代表居民基本住房状况的典型指标,但是在该项指标上,省际差异很明显。江苏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02 m2/人,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最低的黑龙江,人均住房面积为23.35 m2/人,两者相差将近13 m2/人。住房基本状况得分排名前4的省份均为中部省份,分别为湖南、河南、江西和湖北,住房基本状况得分排在后10位的省份中,有5个省份属于东部地区,2个省份属于中部地区,3个省份属于西部地区,由此可见中部省份在居民基本住房状况上表现很好,而东部地区则比较差,其主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房价因素的影响。

第四,在住房自有状况方面,省际之间差异很大,中部省份住房自有状况要优于其他省份。

河北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了89.55%,但是居民住房自有率仅为38.18%,不足河北住房自有率的1/2。在住房自有率最高的10个省份中,3个属于东部地区,7个属于中部地区,而在住房自有率最低的10个省份中,3个属于西部地区,7个属于东部地区,由此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住房自有状况很差,说明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其住房需求依靠租赁来解决。如何提高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保障居民住房需求,也已经成为当前政府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蒋萍,田成诗,尚红云.中国卫生行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5-101.

[2]蒋萍,田成诗,尚红云.中国卫生行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J].统计研究,2007,(3): 58-61.

[3]林海明.因子分析精确模型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5):23-25.

[4]李小胜,陈珍珍.如何正确应用SPSS 软件做主成分分析[J].统计研究,2010,(8): 105-108.

[5]傅德印.因子分析统计检验体系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7,(6):86-90.

[6]易成栋.中国农村家庭住房状况的省际差异分析[J].农村经济,2006,(12):103-106.

[7]易成栋.中国城镇家庭住房来源与产权的省际差异——基于2000 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J].经济地理,2006,(26):163-165.

[8]张杰,榻文昊. 2009年中国城镇住房发展状况研究[J].城市规划,2011,(1): 40-45.

[9]刘米娜.中国城镇住房产权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CGSS(2003)数据的实证研究[J].兰州学刊,2009,(5): 114-119.

[10]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263-2306.

[11]蒋萍.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测算方法与实证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上一篇:理论脉络与政策方略 下一篇:斯密的伦理学及对经济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