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19 12:23:3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而传统内部审计方法无法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基于此,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本文从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推行风险内审的具体措施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风险;内部审计;具体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21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040- 02

0 引 言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并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效率,帮助实现组织目标。本文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界定为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关注风险,根据风险程度选择项目,以降低风险为目的,实施审计程序,并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出意见。

1 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1.1 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现代的审计模式,集查错防弊、增加企业价值于一体,整个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财会专业知识,又要熟悉企业的运营过程。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获得正规院校毕业学历的较少,混文凭、走捷径的现象较多,使得审计人员的审计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较低。内部审计机构中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履行职责时缺乏客观和公众性,容易沦为单位内部各利益团体相互打击的工具。

1.2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缺乏独立性,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多由管理层或大股东把持,人员相互之间缺少制约关系,人员构成过于单一,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人员,在进行监督评价时存在较多顾虑,当领导审批的经营行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时审计人员往往听之任之。内部审计机构的经费来源受制于单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管理层,随意性较大,导致很多审计项目由于经费缺乏而无法开展。

1.3 内部审计范围小、技术方法落后

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并且主要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而我国多数企业的审计依然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关注点依然是财务报表相关数据指标,较少涉及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对经营管理的改善,风险的应对方面尚欠缺。审计技术方法比较落后,在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应用较少,审计方法较传统。

1.4 内部审计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技术落后的现象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从历史来说,我国大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干预下建立的,这导致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清,内部审计机构一方面要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开展审计工作,一方面又要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内审机构设置来说,我国企业普遍采用内审机构和其他机构平行设置的方式,内审机构受财务负责人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削弱了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并且内审机构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选择审计项目,审计开展过程中也较易受到各管理层的影响和干涉。内审人员多是财会人员改行,缺少管理、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结构单一、素质较低。

2 我国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2.1 日益增加的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发展既面临巨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其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日益增大,管理与控制风险越来越重要。而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以风险评价为基础,将风险分析、评估及管理放到重要位置,在确定审计计划及审计重点项目的同时,了解影响经营业务的关键性风险并加以控制,对重风险部门及环节重点控制,这种审计模式利于管理者了解风险信息,在风险环境中主动控制和排解风险,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2.2 传统审计方法的内在缺陷

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或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很少有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企业。而账项基础审计主要侧重在对会计记录及其有关凭证的审查上,存在审计效率低下、审计结果不准确、审计内容狭窄等问题。制度基础审计主要通过制定计划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做出评价,并向管理层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措施。比账项基础审计有所优化,但也存在控制系统僵化,审计作用滞后,审计结论脱离企业目标等问题,审计人员容易陷入脱离企业经营目标仅评价控制制度的问题中。风险导向审计有效的规避了这些问题,立足风险,帮助企业增值。

2.3 内部审计面临的生存危机

内部审计目前的审计模式落后,而与此同时,外部审计机构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已将风险评估、会计咨询、投资咨询及管理咨询等业务纳入了自己的工作并且不断地扩展服务领域,向企业提供内部审计服务。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也不断地削减内部审计机构,或将内部审计的业务对外承包,使得内部审计的发展愈加困难。

3 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3.1 结合我国国情逐步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审计模式,并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思想。在我国,目前可以考虑采用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混合内部审计模式。混合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以制度基础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和以账项基础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两种。

对于生产规模较小、经营范围比较狭窄,经济业务单一的中小企业,通常账项基础内部审计就可以达到审计目标;对于风险比较大的小企业,甚至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家族企业,人治行为严重,内控制很不健全,应该结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思想和方法,使用账项基础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混合模式。对生产规模比较大,经营范围广泛,业务比较复杂且交易繁多的大中型企业,考虑使用以制度基础内部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内部为辅的混合内部审计模式。

3.2 探索和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

3.2.1 制定内部审计年度计划

从成本、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各业务系统等方面确定审计项目,并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说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其中部分或全部事项作为评估风险水平的因素。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将每个项目面临的风险分解为经济业务特征、经营管理水平,内外部经营环境等子风险并进一步向下分解,对分解的风险进行量化,最后对总风险进行归纳。将经过风险评估的项目按照总风险的大小进行排序,确定优先项目,并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最后编制年度审计计划书。

3.2.2 进行项目审计

计划阶段,主要是通过初步的项目风险评估,寻找并确定高风险领域及重要审计范围,选择恰当的审计程序,具体步骤同与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相同,首先获取相关资料并确定审计范围,了解内部控制结构并初步评估控制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最后拟订审计计划。

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执行审计计划获取审计证据。报告阶段整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并撰写审计报告。

3.3 推行风险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改进技术方法。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并配备熟悉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建立健全内审人员的考试和考核制度,提升其专业水平。修订内审准则。吸收国际内审准则的现有成果,结合我国国情,考虑引入“ 风险管理”“ 增加价值”“ 控制自我评估” 等概念。在审计准则的制定中明确专业胜任能力,强调内部审计的防风险意识,并且准则制定时要更具体和详细,有可操作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庆西,谢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创新[J].中国内部审计,2013(3):44-47.

[2]李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上一篇:社会责任同企业发展的关系 下一篇:高校网络报销方案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