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中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03 04:16:55

经济责任审计中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研究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国家对领导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主要从风险导向审计角度来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以及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用的意义,并具体分析其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运用情况,以期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引言

目前,我国普遍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这是我国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管,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要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将先进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到经济责任审计中,并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导向审计的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指的是国家审计机构按照一定的审计程序,定期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来监督、检查及评价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总的来说,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集传统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活动。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人的审计,它直接关系到领导人的升迁、任免,尤其是对领导人个人而言,直接影响整个政治生命。所以,经济责任审计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小心谨慎,否则就极可能酿成巨大的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是从经济活动入手,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来考察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职责、遵纪守法等情况,并以此作为领导干部的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就目前而言,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的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审人议事”的特点,它与领导干部任免考核相关,直接影响领导干部的选拔使用。于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产生风险的可容忍程度却很低。加上,经济责任审计的性质和目的的特殊性,使其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又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广泛,而审计人员和精力有限,难以面面俱到,所以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必须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平衡好审计精力、能力和人员数量与较为全面的审计范围之间的关系。

(二)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意义

风险导向审计的主导思想是:审计风险源自财务报告的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源自整体的经营风险。因此,有效的审计应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关键经营环节分析基础上,并通过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的审计方法比较,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对传统的详细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等基本方法中科学合理的部分采取保留态度,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它将分析对象扩大到整个单位的风险管理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对传统的内部控制的分析。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就是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充分识别审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定量分析,并尽可能的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使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揭露和阻止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浪费等问题,还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的现状

目前,国家审计署强调“要不断深化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进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探索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充分说明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而当前审计环境较为复杂,要想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就必须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和质量。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应当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阶段入手:

(一)审计前的准备阶段

在审计前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应该开展基本的初步业务活动,在此基础上制定总体审计策略,重点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最后还应该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具体审计计划。

1、了解被审计人所在单位及其环境

为了能够高效达到充分了解、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目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对被审计人所在的单位及环境情况进行整体了解与把握。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采取寻找被审计对象的直接询问,单位上级员工、同级员工及下级员工,甚至是外单位的往来客户的间接询问、现场的观察、财务检查并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特点制定分析性程序,做到充分了解被审计人所在单位及其环境。具体的说,要做到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单位的性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单位的目标、制定的战略以及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财务业绩状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甚至是对被审计人的诚实性有个整体的认识及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2、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应从风险识别着手,识别并评估被审计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总的来说,在此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该在此过程中识别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对该重大错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进行评估、风险排序,要正确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了解重大风险预警信号,结合重大风险预警信号,来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制定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在进行完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后,就应该根据该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进一步审计所要实施的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

(二)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最终确定审计方案,控制检测风险,实施实质性测试。

1、确定审计方案

首先审计人员应该确定审计的整体计划,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实施控制测试。控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

2、控制检查风险

通常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免考核相关,审计结果往往能够影响影响干部的选拔使用。基于此因素考虑,对经济责任审计产生风险的可容忍程度,即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就相对较低。又由于在审计风险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可接受检查风险与重大错弊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比。也就是说,评估的重大错弊风险越高,可接受检查风险越低。所以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尽可能的控制好检查风险,使将风险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3、实施实质性测试

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决定了审计中的检查风险大小。审计人员要想控制好检查风险,应该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质性程序,选择好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有效执行该审计程序,达到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的目的。具体的说,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采取诸如穿行测试之类的实质性测试,来检查被审计单位交易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情况;通过向下游客户发出询证函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余额的真实性;通过现场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并与固定资产卡片上的数量级资产负债表上的金额进行账实核对,查看是否存在固定资产流失及虚报瞒报情况;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现金盘点,核对现金账户余额,审查是否存在小金库现象;对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及银行对账单、余额调节表进行一一核对;对存货进行盘点并执行存货价格测试检验存货余额的真实性、可靠性;最后要对与被审计人员经济责任有关的经济指标和相关数据进行详细核实。

(三)审计完成阶段

审计完成阶段,审计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期后事项和或有负债的审计、撰写审计总结、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评价审计结果,最主要的是控制经济责任评价风险。

在完成上述审计程序后,审计人员还应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评价。在此环节,审计人员还要控制好经济责任评价风险,做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如何做到公正客观的审计评价?

首先,要进行审计评价,必须要有确凿的审计证据。该审计证据可以是多种形式,可以是该单位的经营业绩、外单位的函证、银行的对账单也可以是单位的具体账务凭证处理。但是有一点,这些证据都必须要与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相关联才行。

其次,在评价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责任与责任之间的实质性关系。比如,被审计单位出现了亏损现象,那么在对该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就应该分清该亏损是由于该单位的现任领导人带来的还是前任领导人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要判断该亏损责任是领导个人因素造成的还是整个领导集团甚至整个企业集体造成的;要考察该被审计人是否应该对单位的亏损负直接责任;具体考察是由于被审计人的过失或者故意行为导致的亏损,区分应该承担的是要主观责任还是客观责任。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分析责任承担情况。

同时,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还要注意将经济责任与绩效分析联系起来,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评价,追求速度和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效统一。在政绩既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效益。不仅如此,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的控制,还应该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的廉政建设及服务性政府建设要求,考察被审计人员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无乱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检查其是否存在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过度负债搞建设的问题、或者做出有损职工群众利益的事,或者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等现象。

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有新思路,而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在风险基础审计条件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在审计准备阶段和审计终结阶段。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服务性政府转型的需要以及政府廉政建设的需要,很有必要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并加以合理运用,达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更快更好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凤莉,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研究,《财贸会计》,2008年第10期

[2]陈波,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J].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3]李兆华、刘芳,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因素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4] 刘玲,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评估[J].审计月刊,2005年第2期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油田公司审计中心)

上一篇: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革思路的探讨 下一篇:我国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