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浅蓝如何转绿

时间:2022-05-18 05:02:25

中国经济 浅蓝如何转绿

短短一年时间内,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色调”就从深红色(抗通胀)变成了浅蓝色(防通缩)。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通缩局面,如何有效刺激消费,拉动内需,顺利实现经济软着陆,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经济寒冬,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引人注目,透过数据,人们得以窥测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而2月10日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则显示,今年1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这是自2008年5月以来,CPI增幅连续9个月回落。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3%,出现了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且降幅比上月扩大了2.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骤降49.9%,这是自2008年9月以来,PPI增幅连续5个月回落。

对此,学界普遍认为,虽然1月CPI尚为正值,但我国出现通货紧缩,宏观经济运行进入“浅蓝色”阶段已基本确定。

春节因素延缓CPI降速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尽管1月CPI并未像外界此前预测的跟随PPI进入负值区间,但PPI通缩正逐渐传导至CPI(一般滞后3个月)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金公司认为今年春节在1月份,是CPI和PPI出现不同降幅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春节长假消费有力推高了CPI,尤其是食品价格,但假期工厂停工则又压低PPI,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因此,如果剔除春节因素,1月CPI实际下滑幅度更大,而PPI的下滑程度可能略有夸大。不过PPI的大幅下降将继续对工业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冲击。

报告表示,受春节因素影响,1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3.3%,但非食品价格环比继续下降0.3%,2月份没有了春节这一季节性因素,CPI将得到修正,因此未来CPI还将进一步下行。预计2月份起CPI将很有可能出现负值,我国正式步入通货紧缩时期。

经济调整有如天气变化

中国宏观经济何以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出现由“深红色”向“浅蓝色”的急速转变呢?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此的解释是:“经济情况变化有时候跟天气变化一样,今天是个晴天,明天可能就是个下雨天。”而这种情形的判断是源于对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无奈。

一般来说,通货紧缩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总供给绝对过剩,二是总需求明显不足。而这两者都源于如今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

2007年1月浮出水面的美国次贷危机最初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然而短短两年时间,小小的次贷危机就已演化成了全球金融危机,并严重削弱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国内消费需求,进而导致中国出口大幅下降,而出口的瞬间“断电”又给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国内企业大量倒闭,产能过剩。产品库存量激增,企业用电量剧减,进而给PPI带来巨大压力,进而传导到CPI跟着跳水。

同时,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也给PPI以沉重打击。金融危机引起全球实体经济快速下滑,需求减少,进而导致国际市场原油、矿石、粮食等基础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致使我国此类大宗产品进口价格明显下降,进而引起去年持续处于高位的生产资料价格下降较多,并通过产业链条逐渐往中下游传导,导致主要类别产品价格的全面走低。如1月份,国际市场上非能源价格同比下降25.5%,降幅比去年12月份扩大1.2个百分点;金属价格下降41.4%,扩大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大幅裁员,并直接影响了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即使有钱的人也缺乏消费和投资意愿。而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现金为王、储蓄过冬”的做法,消费疲软并反过来使CPI进一步回落。

短期内经济恐难恢复

去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央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给予了积极的政策应对,宏观经济目标从“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转变为“全力确保经济增长”,相应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从年初的“从紧”与“稳健”变成了“适度宽松”和“积极”,且作出政府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等重大经济刺激计划。

然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往往有滞后效应,经济刺激方案无法在第一时间给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且滞后期一般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因此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梁小民认为,短期内,至少是今年上半年,持续通缩的趋势恐怕难以改变。而到下半年,政府所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CPI的正面影响将逐渐体现。但由于出口无法快速恢复,而国内消费又不可能在短短半年内迅速上升到足以填补出口缺口的地步,因此虽然有这么强力度的政策,中国经济也不可能会马上恢复。

对于缓解国内经济困境的问题的办法,梁小民称,国家应该调整微观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搞活经济,解决就业,更好地帮助我们走出经济困境。此外,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对低收入阶层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这个时期,采取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例如调整个人所得税、发放消费券等,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对刺激经济也有作用。

降息趋势不会改变

去年下半年,中央已有了释放流动性的措施。央行货币政策的屡次放松、连续降息、央票的停发,以及4万亿元财政计划,这一切都是在增加流动性,但显然力度还不够。目前看来,通缩趋势已非常明显,如果政策没有更大力度的调整,给市场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恐怕GDP“保8”目标很难完成。

就在国家统计局1月经济数据的同一天,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中国需要采取一整套的办法来降低储蓄率、拉动内需,办法应当全面,包括汇率、利率、发展资本市场、发展服务行业特别是农村地区服务业等多种手段。中国政府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是明确的。

去年9月至年底,央行曾五度密集降息,其间更有108个基点的巨幅降息。但进入2009年,尽管全球降息浪潮再起,但我国央行却一直按兵未动。不过从周小川此次的谈话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央行的降息趋势将不会改变,然而降息幅度和速度可能不会像去年下半年那么大。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最新报告称,目前的信贷“冲锋”弱化了降息动力,降息更可能发生于未来信贷回落之后,因此2月或再现货币政策“真空期”,但3月全国“两会”前后,则很可能出现货币政策工具的再度量价齐动,并由此成为二季度货币政策较为密集的开端。

此外,中国的利率一向具有“向上刚性”,如果本轮降息幅度过大,将来通胀再起之时加息步伐未必能快速跟上,而且贸然大幅降息对币值稳定和资金流动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加上从历史上看,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已属低位,外界普遍认为今年央行降息绝对空间只有108个基点。显然央行不会轻易动用这最后的调控砝码。

上一篇:玩转闪电战 出击题材股赚了就跑 下一篇:外汇储备能否分给全国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