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迎接2012

时间:2022-10-20 04:49:29

中国经济如何迎接2012

【阅读提示】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个怎样的2012年?从经济增速来看,只要欧美经济不出现“崩盘”式的意外,中国经济增长应该不成问题,在全球经济中仍然耀眼。然而,中国经济面临的多种问题和挑战,还有可能在2012年全球整体持续低迷的环境中进一步显现和恶化,中国企业和政府都需要对此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的挑战。

一、腐败问题危及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以官员为主的腐败现象变得普遍而严重。对于当今的腐败现象,社会上有总结称:“级别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系统性越来越强,罪行越来越复杂”。总结起来有几大特点:

一是贪腐案件加速增长。根据历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相关资料统计,进入2000年以来,国内腐败案件有增无减,而且数量级有很大提高;二是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违法违纪金额在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特大案件不断增加(特大案件的标准已不断提高)。据统计,2000年以后的多起特大腐败案,涉及金额都在数亿甚至数十亿元;三是涉足腐败案件官员的比例增大,高级官员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2011年,仅被判处死刑及20年以上徒刑的重大腐败案的(副)省部长及以上官员就达57名之多;四是法人犯罪、集团性违法违纪案件上升,窝案串案增多。

腐败不仅会危及执政党地位,也会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的漏洞和弥补成本。有专家指出,中国每年因腐败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千亿元,而用于治理腐败带来的社会不稳定的费用更是高得惊人。腐败不根除,执政党的地位难言稳定,政府得不到民众的信任,还会严重地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二、迟滞的政府改革已影响经济效率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启动,30多年的改革历程,方向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更多的是采取增量改革的模式,渐进地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在,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正在降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效率。如利益集团、财政资源、土地、税收、项目投资、银行、民主监督,等等,表面上看都是经济现象,而深层次的原因在政府。

体制改革也可以“分步走”,政府改革应该尽快启动。在近十年中,除了大部制改革在形式上有一定进展外,政府改革几乎没有明显的起色。在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国内国外普遍面临种种挑战之际,政府改革不能再像改革初期那样“摸着石头过河”,而是需要“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到的“顶层设计”,切实推动:首先,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放弃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其次,行政公开与财政透明应该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抓手。第三,公务员制度改革应该有所突破。第四,必须解决对政府行为的监督问题。

三、国企垄断正在形成市场障碍

20世纪90年代对国企的“抓大放小”是一次国有企业让出市场的行动,让中国经济得以恢复活力并实现了多达10年的高速增长。民营企业得以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得以确立,中国经济也从90年代后期的经济疲软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目前不断产生的“国进民退”正在日益蚕食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国企不仅实现了“七大行业绝对控股,九大行业相对控股”,还大量进入原先剥离的“三产”,进入地方占资源、抢项目,布局新兴战略产业,挤占民营企业空间,不少央企还进行业务合作搞合纵连横,巩固利益集团垄断社会资源格局。

在新兴战略产业,国企迅速形成“跑马圈地”的热潮。在金融领域,中国的银行系统的贷款评估体系是为国企设计的,对口中小企业的小贷公司和村镇银行不仅数量很少,贷款金额也就近数千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难,存款利率尚未实行市场化。在房地产领域,央企带头制造地王,推动了房地产泡沫。这种格局,对中国的市场经济伤害极大。

从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贡献来看,国企以及国有控股公司的产出大约只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30%,而非国有经济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专利发明的65%,技术创新的80%,进出口贸易的85%以上。民营企业尽管产值庞大,但大多处于产业链下游,受国有企业节制。全国4300万家企业,民营企业占92%以上。全国7.79亿就业人口,国有企业仅仅安排就业6300万,其余91.8%都是民营企业承担。500家民企的利润比不过2家国企,但税收比例却完全相反。据全国税收资料统计,仅2008年,中小企业缴纳流转税15003亿元,在流转税中所占比重达到86%;缴纳企业所得税4952亿元,所占比重为76%。

四、人民币国际化缓慢影响中国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内金融界近年争议最大的热点问题。2007年6月,香港市场发行了首只人民币债券;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航,这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开始正式展开。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有一定的流通度;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其中后两点最关键。

一个真正的经济大国,其货币必然走向国际化。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问题,国内仍存在不小的争论。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中国对外投资猛增的态势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加快推动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学者们的反对,近期人民币国际化有放缓的迹象。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除了从货币制度和金融风险来考虑,还应该从更大的中国需求来考虑。未来中国在全球有巨大的投资和贸易需求,在全球的商业存在将会越来越多,这一切都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要让大量的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一步步成为其他国家的计价、贸易结算和投资及储备货币。

中国应该以人民币发钞方式,结合对非洲的投资和商品输出,推动人民币走向非洲,进而再通过非洲走向世界,打破美国这类主导货币国的压制,这不仅可以换取中国亟需的石油和矿产,还能有效缓解中国经济的若干现实问题,如通胀压力、产能过剩等。这种划算的交换,就是人民币国际化满足现实需求的最好体现。

五、地方政府在“后土地时代”面临危机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和土地财政模式的瓦解,地方政府财政原本就蕴含的重重危机立即暴露了出来,现在可以说地方政府的财政普遍遭遇到困难,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目前甚至已经处于危急状态。据安邦研究团队掌握的情况,去年10月之前,地方财政尚可维持,但10月之后,原来的老本吃完,地方政府财政缺钱的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北京、上海、广州这类大城市,过去搞过大型活动,基建规模可能达到8000亿到1万亿的样子,因为它们都有大的投资建设项目,人口多,摊子大,缺口也大。但这类城市往往在土地收入之外,还 有其他的产业,因此情况尚可。第二类城市是省会城市,这类城市的基建规模一般可能是在千亿元的级别,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人口规模大的省会城市,规模可能更大。第三类是大小地级城市,这类城市缺钱可能在数十亿,但个别也有达到数百亿的规模。第二类城市和第三类城市,属于最易发生财政困难的城市。

在财政困境之下,部分地方政府也想打球,搞变相宽松,以缓解土地财政的压力。但去年一些地方政府的尝试都被中央坚决制止了。如广东佛山在去年10月11日宣布放宽限购条件,但政策出台刚半天,就在实施前被叫停。成都市去年11月11日推出“新”政策,变相放宽限购政策,但在实行一周后被叫停。成都市后来不得不出面表态,坚持拥护房地产调控不放松。

房地产调控持续之下,地方财政恶化的情况不断加剧。国内市场已普遍关注到“3个10万亿”问题――10万亿银行体外循环资金、10万亿房地产信贷、10万亿地方平台贷款。虽然国内对“3个10万亿”的数据统计还存在疑问,但它反映的问题则是真实存在的。其中,地方财政恶化的问题尤其值得警惕。我们预计,在2012年初,国内可能出现大量的地方政府违约现象,而在春节前后可能成为有关风险爆发的关键点。如果地方政府违约现象大量出现,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将会再次一下子凸显。这对国内的银行体系会造成很大威胁,同时也会严重动摇市场信心。金融系统的稳定是国内经济稳定的关键,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与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国内政策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

后土地经济时代是早晚都要面对的问题,而房地产问题的根源是地方政府财政,地方财政仅能依靠投机性的资产交易(土地交易),终究是不稳固的。现在看来,分税制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改革还必须继续向前推进,否则地方财政问题不解决,终究是个大问题。

结论:

上述五大挑战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远期发展都是巨大的威胁。虽然中国经济在2012年依然可以保持乐观,可以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灯塔,但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社会稳定性能否长期保持,则取决于这些挑战能否得到妥善的解决。需要强调的是: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来看,到2022年之前,上述重大问题必须得到解决,给改革留下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而在此之后,改革如果没有取得明确的进展,中国真的可能要面临重大危机了。

(摘自《社会科学报》)

上一篇:要坚决防止干部的带病提拔 下一篇:反垄断,不应存在“治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