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士道精神下的女性形象

时间:2022-05-17 09:53:29

传统武士道精神下的女性形象

摘 要:在刀光火剑中开辟出的“武士道”素有大和民族之魂之称,但是大多数对于武士的印象都归结于男性的荣耀与忠义,却很少发现在武士道精神下的女性也受到了很多的变化和约束,本文旨在探究武士道精神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影响。

关键词:武士道 女性 自我牺牲

一、武士道精神下理想的女性形象

武士道既是为男性制定的教义,它所珍视的女性美德也是脱离所谓原有的女性自然之美的,武士道非常欣赏的是“将自己从自身性别的柔弱中解放出来并且展示男性般至强至勇的英雄坚韧” ①的女性。《叶隐闻书》卷四第49条就曾记载,胜茂公临终时,女儿哭泣而被母亲责骂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注重培养女孩子坚毅的品格的。因此,在女性年轻之时,她们便受到训练克制自身情感,在精神上更加坚韧,并能够使用如长柄刀一样的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尊严,当女孩子成年之时,她们便被授予短刀,一方面可以刺入侵犯者的胸膛,或者在难以自保的情况下刺向自己。一旦一个女孩子的贞节受到威胁,她不会等待家庭的处决,而是用胸前的匕首自行了断,不仅如此,她必须知道正确的切喉位置,知道如何用皮带将自己的下肢束缚起来,使自己的尸体看起来端庄得体,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名誉。

不仅如此,女性的武艺还可用来保护家庭。在《叶隐闻书》卷九中的第26条曾讲述了高木某杀死人,妻子助之的故事。高木某和附近三人吵嘴,在庄稼地里被打得爬不起来,勉强回家。妻子见到此情此景,告诉他人有各种各样的死法,但不可死得没面子。于是“先于丈夫,点起松明火把,佩戴好协差,冲进对方聚所,大砍大杀,砍倒两人,余下一人也受伤逃走。” ②316从此可以看出,武士道精神下的理想型女性是能够独挡一面,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护家庭周全的。

不仅如此,女性不仅要展现有男性魅力的一面,也不能忽视传统的女性才能。在具体行为方面,武家女性要从小修习笠原流礼法,其中包括茶道、书道、歌道等等,她们通过这些练习来学习集中注意力、屏息精神、控制内心、最终达到“克己”的境界。而这些归根到底是要求她们尽到家庭职责。学习舞蹈是为了抹平学武中的生硬感,看起来更加柔美;音乐则是为了减轻父亲和丈夫的疲惫感,达到心灵的净化。总而言之,武家女性的才能,无论是武艺还是文艺,最终都是为了服务家庭,那么究竟武家女性的婚姻观是怎样的呢?又在家庭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二、武士道精神女性的婚姻观

就婚姻的产生而言,武家女子的婚姻并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而是由父母的意志所决定。更准确地说,是他们忠于本家。她们的信念并没有献身国家那样伟大,而是如何能延续家族的使命,使自己的家族更为强大。以历史小说《德川家康》为例,德川家康的第一个正室夫人,是来自与织田家对抗的今川家的――筑山夫人,当今川氏被织田氏归服之后,筑山夫人不能再忍受这段尊严受到践踏的婚姻,于是和儿子共赴灭亡。③《叶隐闻书》卷四中直茂公面对联姻一事也曾说道:“总是与他国大名结亲也不好,随着时间推移,我家似乎变成了他家,这样对我家就构成了威胁。我们要把自家的事放在第一位,关键时刻,不要做别的指望,要断此念。”武士们向来强调忠于本家,时刻以自家利益为先,而在武家女性的婚姻中亦是如此,她们听从于家族的安排,而自身又从小受到了武士道精神的熏染,因而在婚姻观上也把本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而在婚姻的维系上,女性在结婚以后主要就是帮丈夫管好家族,丈夫在外面对君主尽忠,妻子做好“贤内助”的角色。在《叶隐闻书》卷六中,龙造寺周家之妻为了给太阁秀吉公留下好的印象,在其必经之路上用陶器摆放好了结实的饭团;果不其然,太阁秀吉公经过时看到了,大加赞赏:“武门之家,连女子都如此动心思。”还命人仿制陶器,也对周家赞不绝口。作为丈夫的附属,一个年轻男子和女子相爱,如果女孩子发现她对自己的迷恋令他忘却责任,她就毁伤自己以求让他忘却,同样的在结婚之后,妻子作为丈夫的附属,如果能够起到正面的积极效果,那么她就继续留在舞台上发挥作用,如果有所妨碍就退居幕后。女子为丈夫、家庭和家族利益牺牲自己,是出于自愿和荣誉的,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中曾写道:“在武士中间,妇女所享受的自由最少。” ④对于日本女性而言,日本女子家庭性的基础就是自我否定和甘愿牺牲,作为女儿,她们为父亲牺牲自己;作为妻子,她们为丈夫牺牲自己;作为母亲,又要为儿子牺牲自己。庆长五年石田三成反叛的时候,要把关东大名忠兴的妻子抓去做人质,她再三抗拒却无计可施,于是和使者推脱道――自己身为女性,事情比^多,要留出时间准备。说完之后并立刻请来家中老小,告诉他们妻子作为人质,丈夫也许会为情丝所牵而被迫变节,那势必定会让其蒙受不义的污名。于是让下人们尽快堆积稻草,在她自杀之后,放火烧了她,说罢,她进屋又刺杀了女儿和儿子,接着自尽。女性对于丈夫和家庭的牺牲和奉献一方面来自于当时客观环境的影响,这其中不乏是儒佛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三纲五常”、“忠孝礼仪”极大适应了武家统治的需要,也成为了治国的重要纲领。当时用来宣传儒家轻视女性地位并被广为流传的女训书《女大学》就通篇强调女人的中心即为男子――女人别无主君,以夫为主君,谨慎事之,不可轻侮,妇人之道,一切贵在从夫,应对夫君殷勤恭顺,辞色谦和。不可怜逆争辩,不可骄奢无礼。此为女子之第一要务。⑤但更多地则是她们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甘愿为家庭奉献一切,“她们为了保持家庭的名誉和体面而辛勤劳动,捐弃生命。她们日日夜夜以刚强、温柔、勇敢而又哀婉的音调,歌唱自己的小家庭”。正如池田大作先生在《女性箴言》中所说,“我提出要把献身的爱当做当代人的生存意义,但我说的绝对不是那种因为制度或周围压力而做出的自我牺牲,更确切地说这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觉醒。” ⑥

三、武士道精神下女性的社会地位

首先,从一些角度来看,女性确实相比于男性受到了较为苛刻的待遇。如在贞节层面上来说,对于女性的要求就要比男性严格得多,“女子幼小的时候,就要教诲她们贞节为第一,不与男子同席吃饭,不对视,不能从对方手里接受物品,不可游山玩水和参拜寺院等。” ②368《叶隐闻书》卷十一曾记录某男路过一处民宿时突然肚子痛,想借便所一用,情急之下先脱掉了裙裤,钻进了便所,恰逢这时男主人回来认为妻子一定是和别人幽会了,虽然后来解释,但仍以“女人独自在家,却又让不认识的男人脱裙裤,与幽会的性质相同。”为名判处了女人死刑。从这里不难发现对女性贞节要求的严格,然而对于男性来说,这方面的要求就相对宽松,男子为了保持继承私有财产的子孙血缘纯洁,可以纳妾,甚至有些男子以多妾为荣,而女子则必须时刻为丈夫保持贞节,即使丈夫过世也不能改嫁。而另一方面,从教育层面来看,培养男子汉从平时的礼仪到寒暄侍奉、传达口信、忍耐、走路的方式等,都要认真练习。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被教授击剑、箭术、柔道、马术、矛术、兵法、书法、伦理、文学及历史等课程。而对于女子来说,先父神右卫门曾经说过:“女子是不需要培养的,败坏家名,有时还会让父兄蒙羞。长女可以别论,其他女子,就让她们做弃儿吧。”即便接受到的教育,也都是以儒教主义为核心的“三从”“四行”教育,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所谓四行即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由此不难发现,无论是女性不能平等享受教育的地位还是其受到教育的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遭受的不公。

但很多学者包括福建师范大学的黄可馨都认为女性所遭受的这种社会地位是被迫的,更类似于封建制度下的女性受到压迫无力反抗而不得不服从,他们多采用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来论证这一观点。这一点上,笔者认为还有待考究。虽然从规定上来看,女子不得改嫁再嫁,男子可以一夫多妻,但是据浅仓有子在《有关武家女性婚姻的统计性研究》中对武家女性的婚姻所进行的统计性的分析,指出实际上武家女性的离婚率、再婚率都相对偏高,这与当时社会“贞女不事二夫”的社会伦理观其实是相悖的;不仅如此镰仓幕府时期的北条重时甚至以一夫多妻为罪,还设立了禁止对女性失礼的家训;“(五十六条)自己妻子说什么的时候,要认真聆听,即使说的是不合道理之事,也应该认为这是妇女和儿童的习惯,不往心里去。” ⑦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武家女性在婚姻中也并没有所谓压迫地位的存在,与此同时正如文章一开始所说,女性的这种地位更多地来源于环境给予他们因而产生的对于自我牺牲精神的认同。而这种牺牲精神并不仅要求女子具有牺牲精神,也要求男子具有牺牲精神。她不是丈夫的奴隶,如同她的丈夫也不是君主的奴隶,封建制度下的女性没有自由意志,无权决定自己的任何事情,只能听从发落与安排;而在武士道精神下的女性她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立意义存在的个体,但他们甘愿牺牲,甘愿奉献。这也是武士道精神的真正内涵,也是其能在民主浪潮高涨的时代里,依然能够坚守住传统的重要原因。

注释

① 莱基.欧洲道德史(第二卷)[M].383.

② 山本常朝口述,田代阵基,笔录.叶隐闻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③ 山冈庄八.德川家康[M].岳远坤,陈都伟,等,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8:5.

④ 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张俊彦,译.商务印书馆,1983:25.

⑤ 石川松太郎.女大学集[C].东京:平凡社,1977:29-59.

⑥ 池田大作.女性箴言[M].仁章,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79.

⑦ 山本七平.何为日本人[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

上一篇: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运用 下一篇:论诗歌的“不可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