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

时间:2022-05-17 01:02:59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

社会经济所有事业要得到有效的推动都需要人才作为基础,伴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产业结构改革的继续深入,对于各类人才的紧缺已经得到愈来愈多人的关注。有效调查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等职业毕业生成为我国技能劳动大军的主要来源。怎样适应市场对计算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怎样在今后培养出更多更好这类人才,已经成为中职计算机教学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二)中职教育已经达成“就业本位”的“职业能力”教育的共识

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就业本位”,从根本上来说,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中职生的就业服务的教育,所以,“就业本位”是中等职业教育根本上的要求。而从这点出发,让中职生得到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也就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定位。

为了可以做到以“就业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对象方面都要与基础教育、或者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严格的区分。换句话来说,即使专业技术是职业能力和计算机工程技术相同的研究对象,然而不同的教育其“技术”也是有所区别的。但就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讲,中等职业教育所研究的“技术”往往指的是与学生未来职业行为有着密切联系的网络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应用、硬件维护、网络管理、编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软件应用技术等。然而再学习进升高职的计算机工程技术除了要研究上面职业能力技术之外,还需要研究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原理等计算机设计制造技术。从两种“技术”形成的视角来看,计算机工程技术更多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如技术工具等。职业能力则包含主观性的事物,如教师经验性的相关知识理论等,职业能力的技术与人的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中等职业教育可不可以将其培养目标定位在“就业本位”的职业教育,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能不能获得进一步平稳发展的重点所在。

(三)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的需求

这几年以来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及教学实践表明了实验环节、实习环节的重要性。然而,现今有许多计算机动手操作课程依然是进行简易验证性实践比较多,缺乏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很多课程相同教学目标开展重复实验过多,进行统一性安排组合的实习实践活动不多。坐而论道的虚拟实习实训课程比较多,缺乏真正进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假设这种教学情形一直延续下去,培养出的学生势必不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急需改革。

二、改革与实践

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校要从“教改、学改、课改、考改、管改”入手,将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程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并颁布相关教学文件。

培养生产第一线素质高、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中等职业应用性学生应当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在,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程度关键要看中职生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改革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革课程设置。

利用对计算机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调查,并总结探究本专业的教学经验,第一步就先确定《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就业本位”的培养方案》。在拟定这个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注意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分析作为其基石,面向该专业的就业岗位,将中职计算机行业所必须的技术能力、理论知识等方面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并突出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时候同时培养其知识综合应用技能。

根据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将本专业就业技术能力分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级排版及广告平面设计;第二,计算机软件设置及开发;第三,计算机网络开发和网络维护,在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里面要将就业本位重点突出来,并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强调实验实训课程对于培养合格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意义。与此同时,为确保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把学生今后可能进入的相关行业标准又或者是公司标准作为其考核评价的根据,开展“嵌入式”教学策略,认真学习相应的教学文件。

改革中职计算机实验实训教学的管理方式,成立本专业的实验实训的教学办公室。

实验是实践科学科学实验也是生产力,是推动教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经中职学校层面的批准,在计算机专业架构起实验教学部门,此部门应当是与计算机专业系部相互独立的一个教学部门,设立部门主任一名,并由系部副主任担任,再设置几名实验教学副主任,由各个教研室主任来担任。此办公室统一管辖本专业各个实验室中的相关实验管理教师、实验设施、实验场地等方面的正常运转。在系部各个教研室的配合之下,结合实训课程、课程设计实验等相关课程,组织编写计算机实训、实验教材等。

架构全新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计算机实践教学方法。

加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有基本技能训练, 又有开发创新的实践教学环节,打破课学科间的壁垒,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渗透,建立系列学科上的具有一定弹性和实验、实训一体性的独立的实践教学框架,构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竞赛、职业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就业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1)对部分同类课程(链路课程)的实验、实训内容进行改革。根据课程类别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设计出跨同类课程(链路课程)的统一实验课程。通过跨同类课程的统一实验课程,使实验、实训课内容由浅入深,各有侧重。这样既减少了实验、实训的重复性,又增强了课程的逻辑性,还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明确任务和指标基础上,自2010年3月起,我们结合具体情况开始对图形视频处理软件应用方向中的After Effects、Adobe Premiere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整体改革,设计出了软件应用类课程的统一的实验、实训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验实训课不再强调必须完成的课时。在学校允许课时范围内,综合性实训项目设计应体现课时使用高效性,所余课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也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既避免了“填鸭”式、“人灌” 式、“机灌” 式教学,又增加了课堂内容。

(3)通过创建模拟的企业环境,充分利用案例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真正知道本课程的用处在哪里,并做出课程实践的作品。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实践,初步理解做一个项目的全过程。通过解决“企业” 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成就感,提前进入就业状态。为了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创建模拟的企业环境,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还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4)通过相关学科的有效整合实践,提升了各学科的实验教学效果,如在“海报的制作”中,语文老师、计算机老师共同授课,融合了语文的文采、文书布局与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知识,制作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知识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5)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上网常态化开展,促进了学生实验实训学习的主动性,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实操促进熟能生巧。

建设网络互动教室,变革授课方式,使理论和实践进一步融合。

计算机职业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一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必须同时进行,相互印证,相互促进。可以采用电子教室授课,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一边讲授学生一边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三、改革的实践效果

通过教改、学改和课改等举措,激发了中职生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具体效果体现在教改后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明显提高,一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就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高林.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双证课程”解决方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尚久悦.黑龙江省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3]中职毕业生渐成中国产业大军——《2012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N].中国青年报,2013-03-18.

上一篇:高级文秘专业学生文书写作能力培养途径 下一篇: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效果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