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

时间:2022-10-20 01:34:06

中职计算机

摘 要:《计算机》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必修课,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培养技术型及实用型的人才是中等职校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摸索出几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技能、提升竞争力的教学模式:一是“以生为体”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三是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模式

《计算机》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使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成为社会的实用型人才。但是,如今的情况是,不少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失去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的局面下,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培养技术型及实用型人才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要培养好中职生的计算机技能,必须改变早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应时代环境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以生为体”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主角,而是应该把学生放在主要的位置,他们是主体,是学习的主角,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引导者、引路人的角色。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以生为本,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此,笔者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首先改变了之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学会思索。笔者往往在一个模块的教学结束之后,让学生用PPT展示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所得,学习体会,以及自己新的发现。有时候会开展一些竞赛,来对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展示。

其次,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学习自由组合的基础上,由教师调整形成四人学习小组,学习能力强弱合理搭配,有些比较难的任务由四人小组共同学习完成。笔者往往会布置一些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比如网页设计、动漫设计等,由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学习心得,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写出四人合作的过程,遇到的难题以及如何解决,最后取得的成果等。

通过“以生为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做三者合一,将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论运用于实践,实践中贯彻理论,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效性,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以前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往往将理论和实践分开,理论课上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无效,实践课上学生将理论忘光了,实践混乱无成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况,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到理论的同时也将它们运用到实际中去。比如在教学PPT制作的时候,单纯讲理论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必须讲完后让学生马上动手操作才能够快速地掌握其制作的方式。这时就需要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契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这种变化带来的积极意义,并充分利用这种变化,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模式。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中丰富的资源,并学会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发展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从本质上把握所学的知识,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次,教师应充分认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通过他们自身的计算机实践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但是,教师不可能时时在学生身边进行指导辅助,这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网络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网络测试、网络评价及反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让学生参加在线测试,教师在学生测试之后进行及时批阅并指导反馈,以便及时有效地为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探讨计算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解决。

网络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辅助教学模式,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效地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平台。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一切的教学模式都应该关注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才训编著.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3.

[2]冯伟国主编.职教名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08.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上一篇:论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下一篇:提拔学生 “逼”其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