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从外秀到内秀

时间:2022-05-16 10:17:33

中国经济从外秀到内秀

回首中国经济,已走过改革开放的而立之年,乱世有佳人,2008?2011年中国经济就展现出一枝独秀的增长之美,但这种增长之美却在2012年渐显凋零,与此同时,另一种转型之美却已悄然发芽,并有望在未来激情绽放。

回顾2012:外秀时代的结束

回顾2012年,中国经济运行最引人关注的特征是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一个以高增长为标志的外秀时代的结束。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估值为7.83%,不仅低于2008?2011年期间的9.64%、9.21%、10.45%和9.24%,还低于1980?2011年32年间10.01%的历史年均增速。7.83%,是1999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最低增速,实际上,IMF的这一预测水平可能略有高估,如果根据市场人士的预期中值,中国经济实现仅略高于7.5%的增长,那么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创1989年以来的新低。

除了经济增速绝对值明显下降,外秀时代中国经济的相对领先优势也在2012年大幅收窄。根据笔者的测算(为便于比较,数据均取自IMF),2012年,中国经济预估增速较全球经济预估增速的相对优势为4.55个百分点,较新兴市场预估增速的相对优势为2.55个百分点。而1980?2011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较全球经济和新兴市场的相对优势高达6.65和5.44个百分点;危机前期的2008-2011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较全球经济的相对优势甚至一度升至6.83个百分点。相对优势的明显收窄,短期来看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危机中的独立增长势头渐趋削弱,长期来看则意味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的追赶效应也正悄然缩小。

比较两次危机中的季度数据,中国经济增速的相对羸弱则更加直观。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4%,不仅连续二个季度“破8”,还呈现出连续十个季度增速下降的弱势。更重要的是,结合情景比较,2009年,在次贷危机冲击下全球经济衰退0.6%,中国经济阶段性最低季度增速为6.61%,而2012年,在全球经济有望实现3.28%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7.4%的阶段性低点已经接近2009年的谷底;在宏观经济滑向谷底的同时,微观层次的经济状况也同样严峻,2012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2.8和116.5,均为连续第六个季度下滑。

为什么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外秀时代结束的标志?原因有二:其一,增速放缓的常态化符合经济规律,1980?2011年的32年间,全球有统计数据的184个经济体中,仅有10个实现了7%以上的年均增长,除中国外,其他能够实现7%年均增长的都是如赤道几内亚、马尔代夫和东帝汶的小经济体,2011年的中国经济规模是其他九个7%俱乐部成员规模总和的47倍。2012年中国GDP有望达到8.25万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球第二,在30年经济起飞后,庞大的经济规模本身已经对中国经济增速形成了自然制约。其二,增速放缓的长期化符合经济规律,实体经济的增长总是围绕着潜在水平上下波动,在人口红利、体制改革红利、对外开放红利、市场建设红利渐趋缩小,结构性风险与周期性风险共生共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的重心也渐趋下移,实际增长率的下降势必也将如影随形。

展望2013:内秀时代的开启

展望2013,外秀时代的结束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在乱世中的美丽尽失?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外秀时代的结束既不意味着中国经济长期强势的终结,也不意味着短期内的硬着陆。数据测算表明,即便经济增速降至十二五规划设定的7%,中国经济也完全可以实现十中提出的“十年GDP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中长期目标,而在美国经济保持历史均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变的假设前提下,中国经济只需再保持7%增速17年就能实现对美国经济的规模赶超。而2012年10月以来,中国经济月度指标全面回暖,也表明中国经济有望在岁末年初阶段完成触底反弹,实现软着陆。

另一方面,美丽中国魅力不失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将伴随着另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2013年,在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内秀时代。结合十报告以及副总理从经济方面对十精神的诠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2013年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将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三个方向深入推进,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将是外压之下需求结构的调整转型。

根据IMF的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虽有望实现略高于1980年以来历史均速的增长,但在保护主义抬头、汇率博弈复杂的背景下,全球贸易增长率却可能较1980年以来的历史均速低1.2个百分点,可见中国外需增长压力巨大。再看中国自身,2012年第三季度,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远低于改革开放以来平均的6.62%;与此同时,消费和投资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55%和50.5%,与2008-2011年间各自的46.45%和55.73%相比,消费贡献率提升,投资贡献率下降。2013年,在收入增长、信心持续、民生改善的激励下,消费的增长效应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中央及地方投资项目审批提速的背景下,投资贡献率则有望保持。

结构调整将起到固本培元的积极作用,2013年中国需求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将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原因有三:其一,十将中长期目标从十六大的GDP翻番、十七大的人均GDP翻番转向国民收入倍增,实际上体现了中国政策层的关注重心从宏观到微观、从生产到消费、从增速到增质的倾斜,这将在中长期内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激活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为内需持续发力奠定政策基础;其二,根据IMF的预测,2013年中国储蓄率将从2009年53.47%的阶段性高点降至49.96%,未来数年还将持续下降,储蓄率的降低将为内需的持续发力奠定物质基础;其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区域结构调整战略带来的新增长极成熟,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和福利提升效应有望增强,进而为内需持续发力创造有利环境。

在结构调整的助力下,根据IMF预测,201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超过8%的经济增长,经济规模有望突破9万亿美元,人均GDP有望突破6500美元,中国GDP的全球占比有望超过15%。尽管影子银行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宏微观脱节风险、出口大幅失速风险、金融虚拟化风险仍存在较大威胁,但受转型提振,中国经济的表现依旧值得期待。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

上一篇:关于输配电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的... 下一篇:一座城,穿越华夏文明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