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5-15 09:02:48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

【摘 要】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的专业,其传统考试方法的弊端日益显露。地方本科院校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对考试的指导思想、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 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037-02

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已不适应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既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又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传统考试存在的弊端日益显露:

1.考试制度上的弊端

在考试制度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传统考试方式也是把期末进行的学业成绩考试作为对教学的最基本的评价。但考试作为教育测量的工具,学业成绩考试只能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同时,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新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受到广播电视新闻思维和实务的基本训练,更要求学生具有运用新闻理论、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这一切很难从一次考试中得到真实和全面的体现。

2.考试内容上的弊端

传统考试在内容上重理论测试、轻实践能力考核;重知识的掌握、轻综合能力的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考试题型往往是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和理解题等识记性内容较多,案例分析等综合能力型内容较少,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很客观地反映出来。考试如同指挥棒,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讲授,轻视或忽视对学生实务(或实际)能力的培养,极易催化高分低能。

3.考试形式上的弊端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考试,有笔试多于实践操作,记忆性内容多于理解性内容,内容形式单一,方法单调等问题。一般采用书面、闭卷的形式进行,而口试、操作、新闻实践、综合考试等很少见。这种考试方式偏重于考核学生的新闻理论知识,忽视新闻实践教学的考核,忽视学生新闻实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核。

4.考试成绩评定上的弊端

传统考试由于多用闭卷,成绩评定一般是按教师编制的“标准答案”给分,学生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种按既定标准答案评定分数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另外,“一纸定乾坤”这种学业成绩的评定,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缺少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可见,要摆脱传统考试的尴尬现状,培养符合现代传媒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考试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

1.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考试改革应确立的指导思想

(1)坚持正确的考试理念。首先,要树立考试是双向活动的理念。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法,面对考试,学生永远是被动者,教师永远都是审判官。其实考试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活动,它既是对受教育者知识掌握和实际能力的考核,也是对教育者工作态度和教学能力的检测。只有树立这样的考试理念,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2)坚持能力导向,促进素质教育、就业教育。考试内容要反映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考核方式应当多给学生动手实践及独立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真正做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

(3)坚持综合评价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课程考试的直接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变能力;终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专业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的和后天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

2.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考试改革具体措施

整体改革思路清晰之后,本人根据所任课程的特点进行考试方式改革。因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仅主干课程就有十多门,还有专业任选课、限选课以及职业技能课等,而每一门课程由于课程性质、开课时间和课时分配等均有不同,故不能采用统一的考试形式,而是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此本人就所教《新闻学概论》、《电视节目主持》、《礼仪文化》等课程展开探讨。

本改革方案将考试分为 5个部分:平时表现、作品、展示、口试、笔试。成绩分别占总分的10%、10%、20%、20%、40%。

(1)平时表现。学生平时表现是指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笔记情况、回答教师提问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平时上课时一定要做好登记,以避免随意给分或者恶意扣分,引导学生注重平时表现,从点滴做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作品。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上交一定数量的作品是必不可少的。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单独或分组拍摄、制作的成片。因为作品计入期末成绩,所以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会用心去策划、思考、拍摄、制作,因此有利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3)展示。其方法是学生根据课程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很多课程落脚点在于学生懂,能上手。因此,展示既是对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检阅,也是对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次考查。

(4)口试。指的是答辩式口试,其程序可参照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教师预先做好试题库,考试时由考生抽取题目(可抽2次),当场宣讲对题目的理解,然后由评委围绕考题就相关知识进行提问,学生当场回答评委提问,最后老师根据考生的综合表现给出成绩。这种考试对学生和教师要求均很高,教师要充分准备提问,学生要非常熟悉所学课程内容,而且要很好地表达出来,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好的口才。可以说,学生要想得到较高分数,单凭临时突击是不可能过关的。

(5)笔试。这是通用的一种考试方式,它主要是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考试改革中加入笔试部分主要是两个原因:①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并非单纯的实践课,学生只有掌握了必备的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才能做好新闻实践工作,提高实践技能,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②如果没有笔试,学生就会放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误导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想形成。因此,理论知识考核的分数在整个考核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40%)。

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效果分析

笔者在所教班级进行了为期2个学期的试点,通过试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1.形式新颖独特,深受学生喜爱。

由于此种考试制度构思别出心裁、形式新颖独特,一改过去那种沉闷单调的方式: 既考理论也考实务;既考期终也考平时;既有笔试又有口试;既有任课教师打分,也有评委小组打分。其透明度很高,基本能做到公平、公正,因此深受学生喜爱。

2.充分发挥了个体优势,激发了学生各种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对此种改革积极拥护、兴趣浓厚,因此,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当然,不可否认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新的考试制度、考试形式多样,能充分照顾到学生不同能力表现的需求,学生在此种考试中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途径,发现自己的强项和优势,让考试充满快乐,重新找回曾经失落的自信。

3.杜绝了突击复习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新的考试方式,由于考试的内容不仅在书本上,而且也在实践中;不仅要考理论知识,更要考实践能力;不仅要考记忆能力,也考综合素质;不仅注重期末考试,而且注重平时表现。这样全方位的考试制度,学生要想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已是不可能的了。正如有学生反映的那样,他们从一开学便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口试部分。如果平时不认真锻炼司法口才和好好训练,想要轻松过关是不可能的。因此,学生们只有好好学习,单凭突击复习或者死记硬背便能得高分是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要摒弃单一的笔试做法及“一纸定高低”的终结性评价机制,而应根据该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灵活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真正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推动教学改革更深更快地发展。

上一篇:关于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中央型气道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