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扶贫政策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5-15 05:42:37

我国扶贫政策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农村扶贫专项工作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为我国消除贫困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但现阶段,还有着多方面不同的因素对我国扶贫政策的执行和推进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和详细的研究分析是基于再分配来优化和提升贫困群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对前人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归纳,利用收入分配与农村扶贫政策分析框架的构建和完善,将消除贫困、收入分配和我国的扶贫政策有机的联系到一起。

【关键词】扶贫政策 农村 收入分配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的工作。进入新世纪后,农村扶贫专项工作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东西部经济发展状况差距明显,加大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可以说,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基于我国持续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和贫富差距双重大环境下实现的。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为我国消除贫困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不过持续增加的贫富差距,一方面加剧了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导致我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无法惠泽基层大众。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会导致由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边际减贫效益出现急剧的递减趋势,此时,为了提升扶贫工作的效果,则势必需要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在我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工作的当今,我国政府始终保持着庞大的专项资金投入,以减少和降低收入差距影响贫困群体的效应。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还有着多方面不同的因素对我国扶贫政策的执行和推进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和详细的研究分析是基于再分配来优化和提升贫困群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扶贫政策与农村收入分配概述

学术界对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收入分配与扶贫政策开展的针对性研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由于扶贫政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具备高度的复杂性,极大的提高关于扶贫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研究的难度。扶贫政策和项目在减贫机制、管理方式、投入渠道和涉及部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难以从全体层面分析扶贫政策消除贫困、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程度。项目不同,两者相互间的作用和影响程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主要采取开发式扶贫来降低和消除贫困人口,并结合救助式扶贫方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就分类而言,主要包括开发式政策以及补贴性政策,两者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分别体现为直接影响以及间接影响。

二、扶贫政策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就扶贫政策来说,不但成为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机组成要素之一,而且还会影响个体共享经济发展带来成果的能力。扶贫项目主要包括扶贫开发项目和补贴式救助项目,两种项目方式对我国调整和改变收入格局分别形成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总的来说,不断推进和深化的农村扶贫政策有效缓解和改变了已有收入分配格局,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不^还是存在相应的问题和不足。

(一)扶贫政策对收入分配直接影响

政府在扶贫项目推进过程中,投入和追加专项扶贫资金,来起到影响和调控收入分配的目的。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持续提升,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增强项目覆盖率,大幅提升了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合理的调控了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消弱了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

截止2010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累计超过600亿元,资金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此后,资金投入继续保持高速增强的态势,增长速度平均增幅达到11%。扶贫政策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并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使贫困人口收入增强幅度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经济转型和持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扶贫政策主要奉行的是开发式扶贫,主要包括劳动力培训、移民搬迁、产业化扶贫和整村推进等多种形式。因为扶贫资金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相对复杂,可以基于PSM方法来进行研究能够取得较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成果。在得到扶贫统计数据之后,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思路来对贫困人口和总体人均收入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数据表明,扶贫政策推进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高出人均收入水平的贫困人口增长速度。可以发现,用于专项扶贫的资金投入对于贫困人群收入分配起到了显著的调控效应。充分说明,只要将扶贫资金真正用于贫困人群的开发式扶贫,就可以有效提升对象人群的收入水平,实现理想的脱贫效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扶贫政策对收入分配的间接影响

虽然补贴式扶贫能够在短期达到明显的扶贫效果,然而该扶贫方式治标不治本,容易使对象重新变为贫困人群,所以,我国我国政府更多的是采取开发式扶贫工作。因为开发式扶贫关注的是水利、桥梁和道路等方面的投入,短期数据分析无法看出开发式扶贫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所以,必须基于是否提高贫困对象脱贫能力来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的来说,严格落实和推进开发式扶贫政策,大幅增强了贫困对象的应对脆弱性、市场参与度和生产能力,最终实现了理想的扶贫效果。

三、扶贫政策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思考和建议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前文所述,笔者就扶贫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建议组要如下:

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和落实农村扶贫政策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减缓和消弱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高低水平,而且能够提高贫困对象的收入水平,减少社会矛盾,从而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开发式扶贫,贫困区域建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有效的提高了经济生产能力,从而营造了积极的环境,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创收脱贫。因为产业化、提高科技水平和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幅提升了贫困对象的收入水平,极大的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消弱了收入水平对于社会和谐稳定产生的影响。若开发式扶贫未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就会大幅增加区域的收入差距水平。

在缓解脆弱性、市场参与度、生产能力和收入维度等方面,农村扶贫政策能够实现积极的效果,有效提升贫困对象的经济收入水平,提升了贫困对象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收入能力,为他们创造了改善生活的条件。通过农村扶贫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增强了益贫效果,缓解了收入分配差距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带来的负面效果,有利于改革开放成果分享于广大人民群众,惠及所有社会对象。

扶贫政策的差异化,影响收入分配的水平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政策落实就全局层面而言,提高了贫困区域和贫困对象的经济生产能力,从而使经济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所有社会大众,劳动力培训和以及产业化扶贫,主要是增强贫困对象的生产能力以及参与改革开放的程度,对于收入补贴政策和开发扶贫政策而言,前者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在短期内对贫困脆弱性进行缓解,进而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优化。基于基尼系数衡量的研究方法,可以看出,不同^域和贫困对象,受政策影响所实现的扶贫效果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现实工作表面,前者能够极大的避免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扶贫效果,但容易出现复贫的结果,而开发式扶贫的相关举措能够缩小我国不同区域间原先较大的收入差距,不过有可能在区域内部造成更大的收入差距。通过扶贫政策的执行和落实,贫困人口及其人均纯收入占比大幅下降,根据2010年到201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收入占比由原先的63%大幅降低至34%,实现了较为理想的扶贫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包括产业化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以及整村推进等扶贫政策在现实推进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偏差,作用于错误的对象之上,使非扶贫对象的中高收入人群成为主要的收入对象,影响扶贫政策的效果。

在现实中,虽然仅有极少的深度贫困对象能够实现真正的脱贫效应,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对象通常在获得资金后会实现明显的脱贫效应。总的来说,当前所推进和执行的扶贫政策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尽快进行优化和完善。

四、结束语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对于提高农村贫困对象收入水平,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需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另外,还需将资金用于真正需要的对象。首先,强化扶持我国贫困区域,增加财政投入,完善诸如大病救助、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让贫困农户可以充分享受到我国改革开放所获得的成果,缓解社会矛盾,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其次,科学和严格的开展扶贫项目的设计和执行,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在扶贫区域脱贫大环境得以构建的基础上,将扶贫对象明确到具体的贫困农户之上,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扶贫项目。经过多年的推广,我国农村扶贫积累了成熟的经验,接下来还会全面干预诸如产业、信贷、医疗和教育等诸多层面。可以预见,我国农村扶贫势必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缓解收入分配产生的社会矛盾,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陈立中.收入增长和分配对我国农村减贫的影响――方法、特征与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5(02).

[2]徐现祥,王海港.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及成因[J].经济研究.2013(02).

[3]程永宏.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J].中国社会科学.2014(04).

[4]徐月宾,刘凤芹,张秀兰.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J].中国社会科学.2015(03).

[5]许冰.一种可选择的新方法:加权人均GDP[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07).

[6]张建华,陈立中.总量贫困测度研究述评[J].经济学(季刊).2014(02).

[7]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15(10).

[8]薛进军.中国的失业、贫困与收入分配差距[J].中国人口科学.2015(05).

[9]Pierre-Richard Agénor.Does globalization hurt the poor?[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2015(1).

[10]The Measure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2014(1).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科技兴安 保现代化城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