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安 保现代化城镇安全

时间:2022-07-30 11:53:53

科技兴安 保现代化城镇安全

“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2015年,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之际,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我国现在开始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今后还将有大量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将逐步达到70%左右。日前,“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镇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保障技术”立项,在新时期这一项目研究的开展将为城市安全保障带来怎样的意义?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该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钟茂华研究员。

研究背景

为什么要开展这一项目的研究?钟茂华介绍:“随着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正逐步承载越来越大的人口、安全、资源、环境等压力,城市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由于我国城市运行管理环境十分复杂,常规和非常规风险不断突出,城市安全隐患日益凸显、维护公共安全任务日益繁重。”

2016年科技部了《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52号),“其中‘城镇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保障技术’项目作为公共安全领域的重点研发项目首批启动,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科技兴安的重要举措。”钟茂华说。

研究内容

城镇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保障技术项目面向城镇公共安全重大需求,旨在突破城镇安全综合风险评估、重大基础设施风险管控、应急保障等方面的理论、方法、技术、装备和标准,形成城镇、城市、城市群安全监测和应急保障平台。

问题导向

项目研究内容贯穿风险应对全过程。从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应急保障三个关键环节,重点解决城镇公共安全共性关键技术和重要基础设施风险管控技术。在共性关键技术层面研究城市群综合风险评估、网格化安全监测、人员安全转移安置、应急资源保障等方面的技术、平台和标准;在重要基础设施风险管控技术层面研究困扰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城市地下空间、大型活动场所、低影响排水等方面的技术、装备和标准。

研究方向

项目共设置9个课题,分别是:

城市群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技术;

城镇大型活动场所安全风险诊断技术与信息平台研发;

城市多部门协同的网格化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装备及集成信息平台;

城市地下空间关键设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信息管理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系统检测与风险管控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重大风险管控与应急救援技术;

城市低影响排水(雨水)系统与河湖联控防洪抗涝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城镇重大突发事件下人员转移安置应急保障技术及平台;

城镇应急资源配送与交通组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平台。

研究团队

项目研究分别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1所大专院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9家科研院所,以及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共30家单位组成。项目团队拥有深厚的研究基础、优秀的人才队伍和良好的研发条件。参与单位均来自国内城镇安全领域具有较强优势的科研院校(所)及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单位,在学科专业和研究条件上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用”结合。

空间尺度

由点(大型活动场所、地下空间),线(城市轨道交通),网(网格化城区、城市排水系统),面(城市群)多层次开展研究。

项目挑战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在科技部对《改革方案》的政策解读中提到,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体制。

在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的原则下,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建立统一的宏观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破除条块分割,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现象。“这意味着,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将改变以往的各课题负责单位分e与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对接,而是将具备条件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优化整合,由项目牵头单位负责对整个项目的总体协调和把控、统一接受监督评估。清华大学作为该项目总体负责单位,将承担这一职责,这一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也将努力在总体项目管理方面进行探索。”钟茂华解释说。

预期目标

项目预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效益:

一是形成城市群跨区域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理论、大型活动典型事故风险快速评价方法、低影响排水监测与评价理论体系、城市人员转移安置、应急资源规划调度等科学理论、方法。

二是建立大型活动场所风险智能化采集与识别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防灾安全监测预警技术、防灾系统风险评估和管控技术,临近和穿越施工时地铁既有线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装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城市地下交通隧道关键装备在线故障诊断和结构病害处置技术,城市地下人员密集空间关键设施故障诊断与风险评估技术,城镇重大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转移分析和人员伤亡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

三是研发形成大型活动场所信息管理平台,城市地下空间关键设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信息管理平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应急救援平台,城市轨道交通防灾安全现场综合检测装备,排水防涝安全监控系统平台,城镇人员转移安置、应急资源配送与交通组织等平台,城镇群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和跨区域应急联动及协同救援保障系统,低影响排水与河湖联控防洪排涝决策支持系统,城市多场景安全协同处置保障智能终端设备等平台、系统和装备。

四是形成城市群综合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城市群协同应急演练方案、城市网络化安全监测和保障信息平台数据导则、大型活动场所风险登记和风险分类分级、轨道交通安全评估或检测等方面的标准和指南。

进一步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评估、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平安中国,是我国公共安全领域“十三五”期间的重要科技任务,城镇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保障技术研究项目将全力推动我国城市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上一篇:我国扶贫政策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情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