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分级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时间:2022-05-14 11:48:02

地方高校分级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摘要:大学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多样化方面深化改革。通过在地方高等院校实行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分级分类培养方案,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培养目标。针对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修订培养方案,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和创业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培养方案;分级分类;因材施教;实验班

作者简介:孙会琴(197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石秀杰(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030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40-02

创新人才培养是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旨在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这是一项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计划。[1]近两年各高校纷纷推出实验班,目标直指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改革培养模式。清华大学今年新增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实验班,目标是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培养办法将会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海外交流将是其重要特色。中国人民大学新增了“工商管理—法学双学位实验班”和“工商管理全英文教学实验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有三个实验班面向北京考生录取,分别是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实验班以及华罗庚班。此外,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也都推出了各自的实验班。

河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一贯宗旨。实验班人才培养是我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优秀学生实施分级分类培养和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我校于2009年开始试行在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两个本科一批招生专业实行实验班培养制度,通过配置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革新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表现优秀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一、实验班培养目标

在强调“以人为本”和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今天,因材施教更是成为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教学原则之一。[2]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基本理论教育,培养一批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锐意创新、善于协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创造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同时,积极进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了分级分类人才培养模式,为全校本科教育改革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

结合学校的教学特色与优势,突出教学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实验班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和创业型专业人才。研究型人才——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雄厚、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旨在继续深造的学生;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基础扎实、思路开阔、实践能力强、善于合作的工程技术骨干;创业型人才——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能把握机会勇于创业的学生。

二、实验班培养方案

针对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同时保障实验班教学和管理的完整性,从2009级实验班开始实施独立的培养方案。

1.明确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统筹培养全过程,整体优化培养方案,兼顾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贯彻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培养方案着眼于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淡化专业,按学科大类制订培养方案;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3]研究型学生应加强科学素养,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工程技术型学生应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零对接;创业型学生应加强独创性思维及各类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2.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组织学习讨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修订完善了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由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模块、集中实践教育模块四个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分配如表1所示。

课程体系中德育系列、外语系列、身心素质系列和计算机基础系列保持学分学时数不变,保障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适当增加自然科学基础系列、学科基础系列、专业基础系列学时数,以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学时;适当减少了通识素质教育系列和课外实践教育模块所占的学分比例。

3.修订教学大纲

由于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望强,因此重新制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如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要在一年级完成大学英语的基本教学任务,并在一年级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二年级教学中,应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提高大学英语六级和考研成绩。“普通物理学”教学中,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有重点地加强电磁学内容的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在增加学时的基础上增加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以满足学生考研的需要。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4.改革教学内容

修订的实验班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设置、课程前后衔接、各学期课程学时分配进行了统筹考虑,并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以努力做到鼓励考研、强化实践、分类培养。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信息类学科的基础课程。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可利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并调试,强化其实践能力。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学生在第6、第7学期增加了“电机控制综合实践”实践型课程,[4]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目的,讲授如何开题、设计、撰写科研论文等理论知识,以小组(3~4人)为单位聘请科研能力强、有科研课题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研作品,如制作实物或,从而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

根据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考研和就业的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培养,对实验班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不再分专业方向,以满足专业方向教学的需要;将理论知识较少、以应用为主的课程设置为基础选修模块,鼓励学生自学为主;制定了考研选修模块和实践选修模块,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

充分利用个性化教育环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个性化教育环节集中安排在第7学期,共计6周时间,要求学生修满4学分。内容包括工程训练强化、科技创新训练、创业教育指导等不同教学环节,由学生根据个人发展并结合创业、就业目标自主选择参加。个性化教育环节针对研究型学生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等考研指导课程;工程技术型学生在教师指导科研课题的基础上,利用电气控制与PLC平台或单片机开发平台熟练掌握工程设计开发技能;创业型学生在具有工程实践和设计开发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公司产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过程中,开阔了视野,从而为创业打下了基础。

三、结论

目前学校开设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两个实验班均属于电气信息类,可按照学科大类实施培养方案,将专业相关、相近课程统一,重新制订教学大纲,聘用优秀教师进行集中教学。通过对实验班培养方案的修订,统一了指导思想,明确了培养目标,在合理的管理机制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第二学期末均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2011年9月进行的全国电子大赛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提高了设计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把握契机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1,(1):28-30.

[2]彭丽华.浅谈因材施教原则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197.

[3]张英杰,刘赞英.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50-152.

[4]谢少军,周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的设置[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12):13-14.

上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浅析 下一篇:浅谈涉农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