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实施情境教学方法摭谈

时间:2022-05-14 07:12:38

中学语文实施情境教学方法摭谈

【摘 要】作者以自己的切身实践,总结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一、编演课本剧,化入情境;二、运用语言,描绘情境;三、利用课件,呈现情境;四、指导朗读,想象情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朗读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泰斗李吉林老师悉心研究并付诸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概括了审美教育的操作程序: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现;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驾驭情境,诱发美的动因。情境教学“活”、“趣”、“美”的特点,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怎样把这种教学方法引入中学语文课堂,并且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去思索与尝试。

一、编演课本剧,化入情境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用语文这个工具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编演课本剧则是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运用语言的途径之一。演出课本剧的过程就是把缄默的语言文字转换成适合舞台演出的有声语言、肢体动作。编演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编演的成功与否,跟学生是否拥有丰富而扎实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综合素养有关。学生把记叙性的文章改编为课本剧,要花费心思、动起脑筋的。学生要探索剧本的样式结构,尤其要写好剧本中的舞台提示和人物对话。对话语言不仅要求规范、流畅,而且要从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编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编写与排演的过程实质是学生主动学习文本语言、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许多叙述性语言转变为可闻、可观、可感的动态台词与动作等。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体验,对剧本语言领会得愈深入,表演就会愈细致、逼真。改编后进入表演阶段,学生要根据剧本进入角色,要用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把观众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

通过编演课本剧,可以帮助学生在表演、观看过程中进入课文情境,真切地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如《皇帝的新装》、《吆喝》、《风雷电》等课文,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展开教学。

二、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语言,也是营造情境的工具。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有时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有极高的语言修养,善于用语言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进入优美的情境。如执教《五柳先生传》,教师即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勾画出先生形象特点,再引导学生评析人物精神特征,借此理解语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含义。

语言情境要注重声音美(或铿锵有力,或圆润甜美)、声调美(高低变化,抑扬顿挫)、言语美(或明白如话,或华章叠句)、修辞美(或排比,成排山倒海之势;或对偶,和谐押韵悦耳动听)。以上四者只要配合恰当、有情有味,就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语言效果。例如中学特级教师李镇西教学《岳阳楼记》,在教学即将结束之际,他说出了一番动情的话语,瞻古望今,铿锵有力,意味深长,令学生心胸激荡,意犹未尽,遂进入作者范仲淹的心灵境界。

三、利用课件,呈现情境

多媒体的使用,给今天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为便捷的手段支持。教师可通过上网下载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文字图片,制作成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形式多样的课件。运用课件可以拓宽教学路径,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增强教学实效。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多媒体出示“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再配以轻音乐,学生在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中,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情境,读写说赞,情景交融,一气呵成。再如教学《雷电颂》一文,可用多媒体播放屈原呼风唤雨的一段影视资料,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以此获得身临其境之感。

此方法借助于现代化技术,对教学基本功要求不高,但其内容的取舍、课件插入时间的设置,均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调控能力。另外,在使用时要还注意过犹不及的问题,控制多媒体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不宜喧宾夺主,造成学生视觉、听觉的疲惫,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四、指导朗读,想象情境

有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进入文本情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今天的语文教学也强调课文要三读:一读扫清障碍;二读整体感知;三读研读赏析,解决教学难点。读,要读出情味,读出形象,读出感受;读,要读出美感,读出智慧,读出人生价值观;读,可以披文入情,培养语感。在操作层面上,教师可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引领学生想象情境、进入情境,如:赛读(师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散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个性,让他们在读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齐读,有助于营造气势,形成氛围。总之,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朗读,激发学生爱读、乐读的兴趣,使学在读中有所思考,获得感悟,得到启迪,以此走进文本,走进教学情境。

对于科学小品等科普类文章,以上四种方法均不太适合运用。教师可围绕课文主题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科研调查报告、科学资料汇编、科学辩论会等,只要用得恰当,均可带领学生披文入境,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奇效。如教学《敬畏自然》一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一次辩论会,围绕“敬畏自然”还是“征服自然”这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进行思维交锋。执教《奇妙的克隆》一文,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展开教学。

以上,笔者从四个方面浅析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如何让学生跟着教师有效地走进文本,进入教学情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与实践的课题,有待广大教师认真思索,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渗透数学文化 提升大学生素养 下一篇:体育“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