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模型优化

时间:2022-05-14 12:41:31

我国乳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模型优化

摘要:乳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乳品业供应链是一条横跨畜牧业、工业、流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复杂网络。本文对我国乳品业供应链绩效管理中的主要因素进行评价,并构建理想的乳品业供应链模型,包括有三方物流参与和无三方物流参与的外部供应链,以解决乳品业供应链的难题。

关键词:乳品业 供应链管理 优化设计 资源整合

一、乳品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乳品行业蓬勃发展,从奶源基地和制奶企业数量、产量到乳品消费市场的规模都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乳品消费市场的销售量已达到1600亿元,这给乳品供应链相关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乳品业是贯穿第一产业畜牧业――奶源生产、第二产业食品工业――乳品加工、第三产业流通服务――乳品批发零售的纵向延伸产业链。乳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是奶源、加工、流通的协调发展。近些年来,由于供需矛盾、相关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等原因发生了诸多重品质量问题,暴露出我国乳品业供应链整体效率低、松散型、效益差等问题,从而加大了整个乳品行业的运营风险。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加强和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可追踪性、透明性和安全性将是对未来农牧产品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目前我国松散的乳品业供应链根本无法满足上述“三性”的要求,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通过供应链优化设计,构建可靠的乳品产业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乳品业供应链现行运营模式

我国乳品业供应链从纵向上看:从奶源到乳品加工企业再流通至消费者,结构相对清晰。从横向上看:每个环节集约化程度低。奶源环节,有农户家庭散养、奶牛养殖小区和现代化牧场三种组织形式,其中又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加工环节,主要由自有品牌的乳品企业来完成,而大部分乳品企业往往要同时兼顾加工和销售两个环节;流通环节,主要有乳品企业自建销售渠道、经销批发零售、商场超市等网点零售三种形式。

目前,我国乳品业供应链主要存在两种运营模式,即供应源型运营模式和需求源型运营模式,二者在奶源、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特征鲜明,各有优劣。

(一)供应源型运营模式

供应源型运营模式中,乳品生产企业奶源丰富,但远离消费市场。该供应链中,乳品企业与供应奶源关系紧密,但对需求源的控制力差,从生产至消费段供应链松散,所以产品一般是以超高温瞬时灭菌奶(UHT)和奶粉为主,以便于产品的远距离运输和市场投放。这种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复杂的远距离经销渠道的把握。

(二)需求源型运营模式

需求源型运营模式中,乳品生产企业靠近需求源,拥有成熟的市场和便捷的直营渠道,但缺陷是只能依赖城市周边有限的奶源。在这种模式下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供应链上游奶源的控制能力,即如何进入形成强大壁垒的当地垄断的市场。

三、乳品业现行供应链的绩效评价

从整体上看,我国乳品业尚未形成一个高效、紧凑的供应链。总体呈现出“快、多、大、变”的特点,即乳品业发展速度、产品开发速度越来越快;生产、销售乳品的企业越来越多;消费市场规模、品种范围、竞争格局越来越大;消费需求及乳品企业竞争地位越来越多变。在这条供应链上,大部分企业难以实现纵向一体化。

(一)供应链呈现“三个半整合”的状况

1、奶源与乳品加工半整合

乳品业供应链中,原奶到加工之间不存在批发市场这个流通环节。加工企业直接与奶源基地建立合作,通过经纪人和个体运输户完成物流作业。我国奶源供给与乳品加工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奶源的争夺和整合成为乳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加之奶源基地与乳品加工企业组织松散、不集约、竞争无序化,大多数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未建立协调的利益分配机制,致使奶源与乳品加工环节半整合。

2、乳品加工与物流运作半整合

在我国,从原奶、生产到加工都在24小时内,在物流上是完全的冷链系统,大部分液态奶产品以奶源为中心2―4小时车程,而乳制品产品结构中以液态奶和奶粉为主,其他深加工产品比例较低,从而限制了奶产品供应链的长度,流通半径较小。而冷链配送体系的合理分配机制及战略合作关系尚未建立,致使乳品加工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间呈现半整合特点。

3、乳品加工与流通消费半整合

目前,我国乳品加工企业主要通过与超市、销售和销售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调整生产保质期不同的产品比例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供应链柔性有限,乳品加工与流通环节呈现半整合特点。

(二)供应链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乳品业供应链重要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和科学试验,结果表明我国乳品业供应链运营,在组织化水平与合作密切程度、质量管理水平、供应链协调、反应力、信息共享水平、利益分配机制和共同风险化解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我国乳品业质量问题频出,不仅仅是质量管理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体供应链管理水平较低,资源整合能力薄弱这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协同、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运营体系;二是供应链上成员的利益共同分配机制薄弱;三是乳品业供应链组织合作存在运营风险;四是乳品业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不通畅。

四、构建理想的乳品业供应链运营模型

根据上述绩效评价与分析,理想的供应链模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使加工企业与原料奶供给源建立紧密合作、专业化供给、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管理;二是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并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原料订购、配送信息、自动补货、库存控制等方面提供快速有效反应的一手信息。三是建立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资源运营体系,完善供应链上下游成员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化解机制,通过有效的上游原料奶合作组织控制供应链的供给源运营,通过自营或第三方运营的高效配送中心对供应链下游需求渠道进行有效整合;四是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使上下游企业实现真正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实现敏捷、灵活、协同的供应链。由此,提出理想的乳品业供应链运营模型。

(一)无第三方参与的理想外部供应链模型

该模型(如图1)以乳品加工企业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和运营。核心企业的主要业务部门包括加工、销售、物流和信息管理等都是在供应链系统管理平台的运作基础上,分别整合供给源、需求源以及进行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同时,借助内部的信息资源,打造一个面对外部不确定需求的对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订单处理,并实现供应链内外信息平台的信息对接与互动。从整体的物流来看,理想的乳品业供应链模型由牧场或奶业合作组织整合的原料供给源――核心企业加工部门――核心企业物流部门及其整合的配送中心――需求源,上下游的物流运作都进行了整合,有利于形成快速、协同、通畅的供应链运营机制。

(二)有第三方参与的理想外部供应链模型

乳品业属低温冷链物流,技术上有一定的专业性,理想的外部供应链模型(如图2),应由第三方物流(3PL)参与整合物流运作。核心生产企业只需建立与3PL及外部客户共享的订单循环系统,以接受订单等需求信息;建立一个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平台,以进行企业内部资源的计划和管理。其他与物流相关的业务均外包给专业的3PL,进而整合上游资源供给及下游成品配送。需求源信息通过订单循环系统传递给核心企业和3PL,供给源信息直接与3PL共享,由3PL实施面向上下游的物流作业,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做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通过与3PL的战略合作,使其成为一个关键的物流节点和信息节点,这将给核心生产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带来巨大的效益。

五、结语

我国乳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走供应链协同、资源整合之路,面向国际市场时供应链链条还将大大延长。核心乳品企业加强对上、下游资源的控制和资源运营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乳品业现状、供应链结构特点、绩效评价进行了科学严谨的分析,并提出了理想的乳品业供应链模型,旨在构建一个敏捷、灵活、协同的乳品业供应链,完善乳品供应链组织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完善的乳品供应链组织合作风险化解机制,并围绕核心企业,组织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我国乳品业运营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①Schiere, J.B.; Zhang, X.Y.; Koning, K. de; Hengsdijk, H.; Wang, H.China's Dairy Chains--Towards qualities for the future[J].Animal Sciences Group - Wageningen UR,2007(12)

②俞燕. 我国乳品产业链危机分析及基本对策[J].北京:中国畜牧杂志,2010(10)

③娜仁图雅. 基于核心企业的乳品供应链分析及其优化――以蒙牛液态奶为例[J].内蒙古: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2)

④ 蒋新梅.从供应链的视角看新疆乳制品企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北京:中国市场,2008(19)

(王爽,198年生,天津市塘沽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物流管理系副主任、讲师、硕士、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上一篇:认真实施《规划》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贵州省开采煤层气产业投融资的金融风险分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