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开采煤层气产业投融资的金融风险分析与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04 05:36:15

贵州省开采煤层气产业投融资的金融风险分析与策略研究

煤层气(Coalbed Methane CBM,Coalbed gas),俗名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既有利于安全生产,又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势。

一、煤层气开发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煤层气开发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现状

据高弟在2010年10月发表的《贵州3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前景广阔》的数据推算,贵州省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1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总量的22%,排名全国第二。可以为贵州省1200万城镇居民供给4500年的总燃气量。但贵州省对瓦斯的利用率仅为12.4%,大部分被作为废气排放到空气中,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

贵州省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较大的问题值得重视,其原因是贵州省中小煤炭企业在煤矿区占比最高:一是贵州民营煤矿由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历史不长,所以金融风险较大;二是缺乏足够的融资支持和投资支持,导致中小型能源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金融风险高。当然,金融风险较大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在贵州民营煤炭企业中体现得更为突出。由于贵州省煤矿瓦斯没有进行煤层气产业化和商业化投融资开采利用,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所以导致贵州煤炭矿区瓦斯矿难频发。煤层气资源开发风险事故较多。

(二)煤层气开发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原因

1、煤矿权和煤气权没有理顺

贵州省的煤层气矿权基本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登记,煤炭矿权有的属于中央,有的属于贵州省各地,无法理顺贵州省煤层气矿权和煤炭矿权重叠和分设的矛盾。因此,一要协调理顺“两权”的关系,使“两权”合作或统一,吸引融资和投资资金,便于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二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努力打造贵州煤层气产业,充分发挥中石化、中石油作为投融资主力在贵州煤层气开发利用中的作用。总之,煤炭是贵州省所有,煤层气矿业权是中央所有,两权主体分置,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这是导致贵州省煤层气产业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原因之一。

2、所在地银行信贷青睐国企歧视私企

安全经济学研究表明,安全投入总资金规模突破临界点限制才能使安全投资的收益大于安全投资的成本。因此,只有大规模开发贵州煤层气资源(煤矿瓦斯)才可以取得安全设施投资的经济效益。由于开采煤层气机械化程度很高,属资本密集型,而煤层气产业投资融资规模巨大,其银行信贷投资和抵押贷款投资都受到贵州省金融体制的限制,所以贵州省中小能源企业无法取得大规模银行投资融资的资本金。在贵州省,对待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二元分隔的金融体制,互相参股煤层气开采的股份制制度尚未普遍建立,民间又短缺资金,因此无法聚集巨额资金来取得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总之,贵州省金融体制改革没有到位,也是贵州省煤层气产业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一个基础性的原因。

二、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分析和金融风险评估

贵州省是我国煤层气的重要产出分布区。煤层气是煤炭开发中引起矿难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随着煤层气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的进步,煤层气已成为一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洁净、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对煤层气及其化工商业化投资融资的金融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对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采取的金融风险控制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控制的集约成本。

(一)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分析

对金融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对各种工具资源的有效率的配置的过程。贵州省煤层气气田资源开发项目融资规模巨大,应该把贵州省煤层气开发项目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视角分析,贵州省煤层气开发投资融资项目主要预防煤层气安全经营风险、本益比风险、煤层气投资无效的风险、煤层气相关用户的信用风险、煤层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贵州省煤层气投资融资项目决策的风险。

(二)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评估

在贵州省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资融资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模式上,建议参照张建平和张伟在《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模式研究》的成果,动态收集整理金融风险形态识别的相关数据,选择恰当的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析工具,进行金融风险的定量测试和回测,形成金融风险程度动态管理的综合策略集成,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行业专家等进行集成,形成模块化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以便于在金融风险分类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策略集成,实现金融风险资源的高效益的配置。

总之,只要贵州省地面抽采技术取得突破,贵州省煤层气产业就会变成投资较大、回报期长、效益很好、投资融资的金融风险不高且能变废为宝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降低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融资的金融风险的建议

贵州省煤层气开发项目要尽量避免和降低金融风险,建议采取如下方式融资:

(一)利用国际CDM项目融资开发煤层气

建议贵州煤层气利用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开发机制),突破资金和技术瓶颈。在贵州省3.15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回收领域,利用甲烷减排的CDM项目融资。CDM项目是贵州省向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融资的有效渠道。因为中国是目前最大的CERs(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提供国。发达国家的资金加技术买走贵州省3万多亿甲烷气体的“排放权”,实现和履行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就温室气体减排配额进行买卖,经合组织成员国通过CDM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做项目,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利用CDM国际基金的国际融资方式以解决煤层气金融风险较大的问题,可以转移消化掉贵州省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

(二)建立四位一体的金融模式

煤层气开发项目属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以贵州省一个储量56万吨的乡镇煤矿为例,大约可采出30万吨煤,而前期投入就需1050万元。与瓦斯治理要求相匹配的安全生产系统,投入也需要上千万元。贵州省的矿难预防投资方案,应该是煤矿企业为投入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协同筹资的“四位一体”方案。

(三)利用基金管理公司

贵州省应成立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融资基金管理公司。这个基金管理公司内部云集着许多融资专家。他们精通项目担保融资、设备担保融资、ABS(Asset BackedSecurity)模式、LBO(Leverage Buy-Out)模式、OPM(Other People’s Money)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T(Build-Transfer)模式融资,特别是要大胆尝试TOT (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经营――移交投资融资模式。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贵州煤层气开发产业,该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全力推动贵州煤层气开发产业基金赴港上市或在沪深股市A股上市。

此外,贵州省还可以利用法律的、行政的和财税的其它手段,解决贵州省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资额巨大的筹资难题,降低投融资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①韦艳. 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J].理论与当代,2007年第5期第22―24页

②高弟.贵州 3 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前景广阔 [J].当代贵州,2010 年10月下第8页

③张建平,张伟.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模式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月,第29卷,第2期第45―48页

④汤凌霄,郭熙保. 贵州省现阶段矿难频发成因及对策:基于安全投入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2月第55页

⑤邹定斌. 发展贵州旅游业应设立主题性投资基金[J] 贵州农村金融,2010年第1期第8页

(邹定斌,1966年生,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博士,在各类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研究方向: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投资融资。汪寒凝,1983年生,安徽安庆人,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

上一篇:我国乳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模型优化 下一篇: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