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职业培训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启发

时间:2022-05-12 03:44:28

英语职业培训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启发

摘要:高职英语课程与英语职业培训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比其差异,并将职业培训的特色融入英语教学,做到实用与学术方面的平衡,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英语培训;英语课堂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也随之进入一个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的时代。尤其是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英语学习成了全民的必修课。单纯的学校英语课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许多的英语培训机构因运而生,但与此同时,这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课程与英语职业培训的共性在于,其目的均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以满足社会要求。但要达到更好的英语教学效果,必须找出二者的差异,并相辅相成。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

所谓高职,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它是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英语的授课对象为有一定英语基础,但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大专生。面对这一学生群体,英语教学者就应该理解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这一现实,在复习巩固学生基本的英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实用技能,以满足其职业技能需求。在达到这一基本的教学目的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学术方面的研究,真正做到实用与学术方面的平衡。

为了更为充分地了解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和应用培训课程,我们可以从适用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各个方面加以分析。

1.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适用对象

高职高专教育(即普通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专科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入学时一般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英语单词1000个(较低要求)-1600个(标准要求),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2.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4.高职高专师生的特点

就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而言,以往我国高职教师的职前培养实行单一的专业教育,实行“专业教育+师范教育”的二元模式,以提高职教教师的学历层次,这似乎成为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二元”模式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促进教师学历结构的普遍提升,但它仍有着比较严重的弊端,就是在意愿上过分偏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失了实践技能的专业养成,不利于职教发展所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高职公共英语的学生群体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多年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少老师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太强,沿袭了普通中学英语教育的心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学习动机仍然更多倾向于应试,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学习动机和最终目的不明确。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学生在观念上又一味地追求考高分,而并未树立起满足其将来职业需求这一学习理念,这直接导致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学生在就业时才会明显地感觉到所学不足以致用,转而将目光投向英语培训机构,寻找适合自己职业需求的英语培训课程。而相对而言,英语培训课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二、英语培训课程

1.英语培训课程适用对象

随着英语学习热潮的高涨,学英语几乎已成为人们的必修课。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层的人都可以在培训机构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培训课程。换言之,英语培训课程与培训对象的年龄和基础没有一致或官方的标准。

2.英语培训课程教学目的

从各个培训机构所宣传的教学特色来看,“速成”几乎成了英语职业培训的最为突出的特色。目的在于在短时间内,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员获取更多的英语知识。

3.英语培训课程教学内容

随处可见的培训机构,所推出的培训课程也五花八门,但从根本上来说,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多的是根据“客户”,即培训对象的需求而量身定做的,既有应用型,也有应试型,其目标更加明确。市场需求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起了导向性作用。由于学员自身的学习条件的限制,英语培训课程的周课时相对不长,具有阶段性。除此之外,课程教学内容以“即学即用”为宗旨,学术特征比较弱。

4.英语培训师生的特点

对于从事英语培训的教师而言,由于市场的主导性,他们必须时刻紧跟市场的需求,采用更为高效的教学手段,在短时间内使学员获得尽可能多的英语知识,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同时,由于培训对象来自各行各业,英语培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学术及课外知识,幽默的谈吐,活跃课堂气氛的能力。

参加英语培训的学生多为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自发地报名参加,因此学生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也较强。因此,学生在与老师的教学配合方面更容易达到默契,教学效果也就相对更为明显。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与英语培训虽然都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但二者在却存在明显差异。要找出导致差异的原因,就必须分析二者在教学对象、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方面的差异并进行对比。

三、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与英语培训的差异及导致差异的原因

1.教学对象的差异及其原因

根据以上所述,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对象为大专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介于实用与学术之间。换言之,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强调学术氛围的基础上,加强英语教学的社会实用性。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尚未正式步入职业生涯,其英语的学习更多的是中学学习的延续,对于英语对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尚未充分体会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盲目性。

而英语培训的教学对象为零门槛的来自全社会的英语学习者,他们之所以愿意参加英语培训,很多是因为工作岗位的需求或是对自身有了充分认识之后进一步提升自我使然。

2.教学方式的差异及其原因

有些高职高专的教学方式延续了传统教学法,学生在观念上尚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学生依赖老师的被动局面。教师要因人而异地调整教学方式,逐步地在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鼓励其树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为其将来的职业谋发展的观念。而教师要扭转学生的这一观念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耗时的长短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英语培训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英语培训课程的授课教师严格地说来,是在教师的基础上披上了培训师的外套。优秀的培训师既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既知识输入,又要具备将所掌握的学术知识以一种轻松幽默、易为人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输出的能力。

3.学习效果的差异及其原因

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延续了中学的英语学习模式,在英语学习效果的考核模式上仍然倾向于应试的分数,而对于英语对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切身的体会。参加英语培训的学生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其对于学习效果的考核更多的是以实际应用为标准,对英语学习的要求更多的是查漏补缺,但其学术基础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仍显得薄弱。

四、高职英语课程与英语培训的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1.增加英语类的社会实践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驻中国,英语已然成为他们的工作语言。英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就业、择业和职务升迁等方面是否具有足够的竞争力。英语说到底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一些高职高专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之所以感到迷茫,是因为尚未意识到英语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交流工具对其学习及生活带来的便利。适当地让学生参与与英语有关的社会实践,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对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真正使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过渡,变被动为主动,感受到社会上自发参加英语培训的学生的自主性,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教学方式的反思

既然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强调的就是英语的实用性,那么就要求高职英语老师在追求学术研究的同时,做一个披着学术外衣的培训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是教学经验理论化。

通过借鉴英语培训的教学经验,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要不断通过反思的三个阶段,做好课程设计,并将课堂知识有趣、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3.淡化应试教育评价机制观念

人们对与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的弊端,一直都在努力予以改进。如果在指标体系中不能完全反映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达不到指导素质教育迈向正确轨道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有一套检测诸项素质发展的指标体系,而不是只着眼于他们在某个单项素质方面的发展。考试的书面成绩早已无法真实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将所学知识得到社会的检验,才是全面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综上所述,尽管高职英语教学与英语培训之间的差异常为人们所忽略,但二者的有着鲜明的不同之处。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向职业教育方向的转变,将英语培训的教学特点运用到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当中,对保障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孔庆炎,刘鸿章,《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中国外语,2005年第3期

[2]王仲林,《走进新课程》,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3]冯桂霞,《关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0期

[4]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作者简介:王 丹(1983― ),女,湖北通城人,助教,现为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英语教师。

上一篇:浅议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下一篇:忆于是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