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的他山之石

时间:2022-05-09 11:48:11

融资融券的他山之石

融资融券业务对市场的走势,影响非常有限。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融资融券的实质为创富,而非财富保值增值的有效工具。

不久前,证监会正式敲定融资融券首批试点名单,6家券商最终入围,融资融券业务的帷幕正式拉开。

记得在2008年市况低迷时,融资融券曾被当作继大小非减持和下调印花税之后的另一张“救市牌”。现在,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这6家券商成功拿下首批资格,初期将给市场提供近300亿元的资金,随着第二、三批试点的逐步展开,这部分增量资金有望带市场走出低迷。但也有观点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信用度不佳,无法形成市场利率机制。首次公布的融资利率为7.86%,而融券费率更高,将近10%,成本相对高昂。再加上融资融券买入申报、套保和套利审批等限制,融资融券意义不大。

笔者在此并不深入讨论融资融券的意义,只把多年来参与美、加等国融资融券操作中所了解的情况,与我们的现状做对比分析,从而探讨其对国内市场和投资者财富管理的影响。

在美、加两国,融资投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购入股票债券等后,提取现券,然后抵押给银行,取得贷款后再投资。这种融资成本相对低,但手续较为繁琐。另一种是投资者通过向证券公司融资,扩大交易筹码。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与个人股票质押向银行贷款不同,必须开立专门的信用交易账户,其优缺点刚好与第一种方式相反。由此来看,向券商融资成本较高,并非“中国特色”。

而美、加两国的融券交易方式也有两种,其一是向券商或通过券商向其他投资者借券卖向市场,其二是完全凭空卖的“裸卖空”。虽然卖空机制对于提高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也不会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引起金融危机,但也有例外。2008年底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国曾一度担心过度的卖空投资会令整个金融体系崩盘,从而在一段时间内完全禁止对金融机构股票“卖空”。

其实,国外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门槛较低,只要信用记录良好,就可开账户。笔者十多年前就以有限的资金开通融资融券,还可以买卖期权,甚至以一定的方式发起认购和认沽期权。然而,开户门槛如此低,参与者的比例却不高。数据表明,在交易制度完善、操作简便轻易、主要参与者均为资金量庞大的机构投资者的情况下,美国融资融券的信用交易规模占证券交易金额的比重不到20%。

而中国模式里,目前没有主角(没有银行来融资,没有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融券),只有配角(券商)在表演。再加上规模和制度上的限制,融资融券的信用交易规模占证券交易金额的比重并不大,这一“利好”对市场的走势,影响非常有限。

对于一般投资人而言,融资融券的实质为创富,而非以财富保值增值为目的。因为,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是向上的。融资来投资到一个分散的投资组合,本质是加大风险来博得更高回报,而融券卖空则是捕捉下跌时的赢利机会,两者都是为了“战胜市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战胜市场”为目的进行财富管理,结果大多事与愿违。那么,我们只能把“战胜市场”,取得超额回报的信心和期待,调整为“战胜自我”。请牢记巴菲特的一句话,“长期持有指数型基金,然后努力工作吧”!其实,买入并长期持有指数基金是降低费用,享受上市企业中长期增长带来的资本增值和分红的最佳方法。试想,持有任何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在2007年全年回报超过400%,在2009年全年回报超过80%!比忙碌进出强吧?

也许,有人认为如此投资太没劲!那就给您支个招吧:把大部分资产作为核心,配置到指数基金并长期持有,将一小部分资产做个股买卖,以寻找“战胜市场”的感觉。当然了,高资产净值的投资者,以“小赌怡情”般的良好心态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未尝不可。

*责编电邮:caimi@vip.省略

黄 凡

本刊特约专栏作家,现为德意志银行(中国)私人投资管理副总裁、投资总监。

上一篇:犹豫的股市与政策基调 下一篇:后美元时代的无厘头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