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时间:2022-05-08 04:44:56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山东省济南市官庄乡朱家峪村,距济南市区约45千米,在明水城东南五千米处,从309国道(济王路)南行2.5千米即到景区。据传,战国时期便有庐于此,原名城角峪,朱氏于明洪武初年入村,因朱氏与皇帝朱元璋同宗,复更名朱家峪。

朱家峪东南西三面青山环抱,北面是广袤的平原,村子像坐在一把巨大的太师椅上。村口在北,一进村便像打开了一部史书。穿过已是断墙残垣的圩门、哨门,在泛着幽光的山石古道、石桥的引导下,走过一座座房檐上长满蓑草的石砌老屋,推开一扇扇斑驳的黑漆大门,都会找到些久远的故事。房前屋后那沉睡已久的石碾、石磨、石臼、石缸、古井和镶在墙上的拴马石,也都会成为那首古老乡谣的美丽音符。

与江北平原的村庄也有不同,朱家峪房舍布局不是传统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也不横平竖直,排列有序,而是顺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那一条条山径古道,蜿蜒起伏,幽深静谧,扑朔迷离,常常会令初来乍到者找不着北,使这座村子多了几分神秘。

从进村的第一道门――礼门开始,便是保留至今的明代始建的古道。山石铺就的古道中央,嵌有两溜大块青石,形似铁路,村民们形象地称其为“双轨”古道。“双轨”不为好看,而有其独特的用途。早年村里就规定,走路必须靠右行,两股道自然也分成了上下行,这与今天的交通规则不谋而合。古道的尽头便是连接各家各户的小径,为了防滑,斜坡上的道用的是沙石而不是青石。有趣的是,在村的中央,还有两座清康熙年间修建的青石拱桥,上下皆可行人走车马,大雨时,桥下亦可行洪。桥身青石垒砌,不用灰浆,虽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依然坚固如初。有专家说这是现代立交桥的雏形。看得出这小小的山村从始建之初就经过高人指点,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怀。

如果说山是骨架,那么众多的泉水和古井便是这村子的血脉了。据村里人讲,全村共有圣水灵泉、长流泉和半井龙泉等大小泉眼、古井20余处,雨水丰沛时泉涌成溪、成河,顺势而下,向北穿过整个村子,也给这个村子带来了灵性。

有水便有桥。奇怪的是这小小山乡还曾大兴修桥之风,拥有大小桥梁30余座。除了那两座古立交桥外,村里景之一“坛井七桥”便成为石桥最为集中的地方。在村东南山下有一口小肚子大的古井,故名坛井,井畔小河之上东南北三面建有七座小颍而且拱桥、板桥形态各异。水盛时桥畔村妇洗衣、孩子嬉闹,宛若江南。

自古以来,由于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清末至民国年间,本村私塾,星罗棋布,达17余处,如今,在朱家峪还保留着一座完整的私塾,是一个紧凑的四合院,右边是厨房,左边是书房,正对着主人的居室的则是一座两层的藏书楼,它的主人朱逢寅,因为教出了两个有名的举人,被皇帝赐予了明经进士的荣誉称号。

朱家峪自明代以来,虽经六百余年沧桑,仍较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古泉、古哨等建筑格局。朱家峪大小古建筑近200处,大小石桥99座,井泉66处,自然景观100余处。有被誉为“世界立交桥原型”的康熙双桥、有“古代交通先驱”之称的双轨古道,还有文昌阁、关帝庙、朱氏家祠、坛桥七折等,人文、自然景观数不胜数,因此,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和学者慕名而来。 (张景桥)

上一篇:为什么中年是人生最低潮? 下一篇:记住一个字保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