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功能运作若干问题分析

时间:2022-05-04 12:05:21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功能运作若干问题分析

[摘要] 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问题,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该制度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阐述。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功能运作 公司治理

从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已经实施七年了,但是由于制度与环境的不适应以及诸多深层次的原因,我国独立董事功能运作仍存在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一、独立董事难以确保独立性

独立董事最重要和本质的理念就是其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地位的独立、法律地位的独立、人格的独立及意见发表的独立。

根据《上海证券报》2004独立董事调查报告显示,有63%的独立董事为上市公司董事会提名产生,而超过36%的独立董事为第一大股东提名,由上市公司监事会及其他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股东提名的独立董事人选所占比例非常小。结合目前上市公司董事会由控股股东掌握的普遍现状来看,独立董事的提名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公司控股股东操纵,独立董事的产生难以规避“一股独大”问题。这一结果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33.3%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表决时从未投过弃权票或反对票,35%的独立董事从未发表过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高管等实际控制人有分歧的独立意见。事实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大部分难以保持独立性。另外,不少独立董事提出意见称,即便独立董事自身尽可能地维持独立性与客观性,但是这种由大股东提名的“出身”总是令其他人对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产生怀疑。

二、独立董事功能运作“花瓶”化

伴随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对许多独立董事是“花瓶”的指责就从没有停止过。人们认为独立董事不独立、不知情、不发言、不作为。根据《上海证券报》2004独立董事调查报告,有33.3%的独立董事表示在董事会表决时从未投过弃权票或反对票;有35%的独立董事表示从未发表过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高管等有分歧的独立意见。另外,有超过70%的独立董事表示从未行使过或打算在未来行使中国证监会赋予独立董事的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召开董事会、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就上市公司进行某些方面的审计或调查等权力;将近90%的独立董事表示自己从未打算向公司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有94.4%的独立董事表示自己从未打算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

三、独立董事处于信息劣势

根据《上海证券报》2004独立董事调查报告显示:15%的独立董事表示,所在上市公司存在拒绝、阻碍、隐瞒或者干预自己行权行为的情况;35%的独立董事表示,并没能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权,不能获取足够支持自己发表独立意见、做出独立判断的信息。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方面,有超过40%的独立董事是通过公司主动发放的经营、财务状况等资料来了解公司运营情况;有38%的独立董事曾经直接向董事长、总经理及相关人员询问有关情况;有11.9%的独立董事表示能够对公司财务报表、关联交易、分红派息等情况独立地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审查及分析;有9.5%的独立董事表示自己曾通过向公司客户、供应商、职工、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或者与公司其他董事进行交流来获得上市公司有关情况。不管是由于上市公司的刻意为之还是独立董事的不积极主动,总之,我国的独立董事是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对其功能运作极为不利。

四、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功能混淆

目前我国公司采用的是大陆法系的“二元式”权力结构模式,即公司的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个机构组成,各司其职,互相制约。从理论上说,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不缺乏对董事会的权力制衡机制。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司的监事会往往形同虚设,难以和董事会相制衡,在客观上无法做到代表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履行监督职能。为了强化监督功能,我国又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因此,我国大的公司治理模式就演变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平行式大陆法系“二元制”模式外加“一元制”治理模式。但这就出现了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功能混淆,权责不清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监督效果。

五、独立董事缺乏整体优势

虽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至今在国内外的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是独立董事若想在董事会中有效发挥作用则必须占据多数地位(绝对多数或相对多数),因为如果独立董事人数太少或者比例太低将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监督功能。而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比例太低,缺乏整体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独立董事功能运作的有效性。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9月30日,沪市768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平均值为每家3.06名,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平均为27.79%,在总体上,距离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尚有近6个百分点的差距。有71.74%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底线。在大多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没有达到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在我国的“一股独大”的现实情况下,按照资本多数原则,没有整体优势的独立董事在功能运作中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功能运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伴随着股权结构改革的进行,相关法律的逐渐修改、完善,越来越多的不甘心做“花瓶”的独立董事将会发出正义的声音,相信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善,环境的日趋改良,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功能运作将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余杭:关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2(5)

[2]何孝星: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优劣比较及其制度安排[J].经济学动态,2001(8)

[3]孙曙伟:独立董事制度的经济逻辑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5)

[4]楼百均:当前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分析及其治理对策[J].经济问题,2004(1)

上一篇: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信任对于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影响